胶粘(Cohesive)技术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新的焊接技术,比如有些金属(如铝和钛)是不容易焊接的,但使用胶粘剂就能粘接牢固,而碳化纤维和其他复合材料本身就比使用螺钉更容易被粘固。所以在使用铝合金、钛合金、碳纤维增强塑料等一些轻质材料时,兼顾强重比,胶粘剂粘接成为了一种更加合理的选择。相对于机械紧固连接,胶粘剂接头中应力分布十分均匀,可使被粘接物强度和刚性全部得以体现,具有强度高、成本低、质量轻的优势,同时胶粘剂还有防腐、密封等功能。可以预测,胶粘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在Abaqus中,有两种方法来模拟粘接行为,一是通过定义粘接截面来设置,二是通过定义粘接接触来实现。前者适用于胶水层较厚的情况,后者则适用于胶水层较薄的情况。本文将重点介绍第一种模拟方法。
问题描述:现有上下两层不锈钢板,中间层为胶,下钢板固定,上钢板沿Z方向移动0.002mm,分析胶的应力变化及损伤演变。
图1 钢板胶粘模型
(1)创建部件
创建上下钢板、胶层3个三维变形实体
图2 创建胶层实体
(2)设置材料、截面属性
钢板的材料属性、网格类型与传统的设置方法一致,本文不展开。
设置胶的材料属性:
图3 设置胶的材料属性
设置胶的截面属性,胶的初始厚度为0.1mm,见图4。
图4 设置胶的截面属性
设置完之后,把胶的截面属性赋予胶层实体。
(3)创建装配体。
导入三个部件,通过平移把它们放在如图1的合适位置
(4)设置分析步
选用“静力,通用”类型,增量步按图5设置。
图5 设置分析步及增量步
设置场输出量、历程输出量,见图6。
图6 设置分析步的输出
(5)设置相互作用。
因为本例主要是研究胶的力学特性,上、下钢板可通过“刚体约束”与参考点连接起来,这样也方便施加约束载荷,见图7。
图7 设置上下钢板的“刚体约束”
同时,只考虑胶层的内聚力破坏,不考虑胶与钢板的界面破坏,因此通过“绑定约束”把胶的上表面与上钢板的下表面、胶的下表面与下钢板的上表面绑定在一起,见图8。
图8 胶与上下钢板界面的绑定
(6)设置约束、载荷
固定下钢板,上钢板往上移动0.002mm,见图9。
图9 设置约束、载荷
(7)网格划分
钢板的网格单元类型与传统一致。对于胶层结构,必须使用六面体进行网格划分,并且在厚度方向上仅设置1层网格。这样,在大变形的情况下,可以防止网格发生畸变。胶的单元类型选择“粘性”,其余默认即可,见图10。
图10 设置胶的单元类型
划分网格后,整个装配体如图11。
图11 模型网格划分
(8)提交计算,观察结果。
计算结果见图12,上钢板的位移为0.002mm,下钢板被固定,位移为0,胶层的位移位于这两者之间。
图12 位移云图
因为胶层的许用正应力为6.8Mpa,胶层的截面面积为10*10=100mm^2,可推断当胶层受力为680N时,胶层发生破坏,刚度线性下降直至为0,这也可以通过观察位移施加点的支反力与其位移之间的关系来验证,见图13。一开始支反力随着位移的增大而增大,当达到680N时,支反力随着位移的增大逐渐减小,直到为0。
图13 位移施加点的支反力与其位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