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三天仍未扑灭!年内多工厂起火,这一千亿级锂电细分市场监管收紧!

1天前浏览4


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三条2025年07月10日 星期四


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视频截图  

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视频截图

近年来,全球电池回收行业因电池安全隐患接连发生多起重大火灾事故,引发对回收安全与监管的深度反思。

图片      

年内多个电池回收工厂起火爆炸        

图片


     


据新华社消息,当地时间7月4日,西班牙首都马德里附近一家锂电池回收工厂发生火灾,至6日仍未扑灭。

据悉,几起爆炸引燃大火,爆炸原因尚不清楚。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视频显示,阿苏克卡德埃纳雷斯工业区的工厂上空升起一团浓烟。

同时,由于火灾导致有毒烟雾释放,当地政府通过手机向周围5个社区大约6万名居民发送警报,提醒他们不要外出,紧闭门窗并关闭空调。

当地一名官员说,烟雾6日下午转为垂直上升,不再对周边环境构成威胁,警报随即解除。

西班牙电视台在报道中也提到,该工厂主要回收锂电池。

电池网注意到,这并非今年首起电池回收工厂起火事件。

当地时间4月28日,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赫罗纳省一家电池回收厂也曾发生爆炸,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

当地时间4月15日晚,英国伊尔克斯顿的Crompton Road回收中心发生火灾。

火灾发生后,消防员工作了近12个小时才控制住大火,期间共动用了八辆消防车、一个高空云梯平台和大容量泵。

在大火被扑灭后,4月16日中午工作人员返回检查了房屋,以确认无复燃风险。经过仔细检查,确定起火原因为锂离子电池在回收废物中被不当处理。

图片      

电池回收监管政策持续收紧        

图片


     


起火爆炸事件引发全球对电池回收安全性的高度关注,电池回收已从环保议题升级为战略资源保障与公共安全防控,各国监管政策也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收紧。

2024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修订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版)》,并于2025年1月1日起实施。

新版规范条件是在2019年版本的基础上,针对当下行业的一些变化与新趋势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并提出了一些更新、更高的要求。

新版规范条件以更好适应技术水平提升、技术指标提高的行业发展趋势,引导企业有序投资、有序发展,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管理。

今年2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已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全面提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能力水平尤为重要。要强化全链条管理,着力打通堵点卡点,构建规范、安全高效的回收利用体系,运用数字化技术加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流向监测,实现生产、销售、拆解、利用全程可追溯。要用法治化手段规范回收利用,制定完善相关行政法规,加强监督管理。要加快制定修订动力电池绿色设计、产品碳足迹核算等相关标准,以标准引领带动回收利用。

5月27日,工信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主持召开全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专班第一次会议,部署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

会议强调,要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加快制定相关法规规章,制修订各类锂电池安全技术规范等相关强制性标准,用法治手段规范回收利用行为,以标准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要强化全链条监督管理,紧盯电池生产、车辆报废、拆解利用等环节,打通全流程监管堵点卡点,运用数字化技术加强动力电池流向监测,依法查处非法拆解污染环境、无照经营等行为。要加强行业能力建设,加大关键技术、工艺及装备的协同攻关和推广应用,进一步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对规范条件企业强化“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支持骨干企业做优做强,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旨在从产品设计端降低动力电池自燃事故发生率。

图片来源: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  

图片来源: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

这一新国标对动力电池安全要求更加严格,将动力电池热扩散要求从着火爆炸前五分钟提供报警信号,提升至不起火、不爆炸。从源头设计端为回收环节的安全管控提供了保障。

图片      
千亿级电池回收市场待启动        
图片


     


目前,我国锂电池回收产业正处在爆发前夜。

据企查查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十年我国电池回收相关企业注册量基本逐年增加。截至今年4月底,2025年我国已注册1.46万家电池回收相关企业,相比2024年同期注册量增加13.9%。

企业存量方面,我国现存17.7万家电池回收相关企业,超六成企业成立于3年内。

研究机构EVTank认为,《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等政策将进一步提升电池回收白名单门槛,电池回收行业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以及“作坊式”工厂将逐步消失和退出,整个电池回收行业将进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锂离子电池回收拆解与梯次利用行业发展<span sensitive=  

据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回收拆解与梯次利用行业发展白皮 书(2025年)》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实际回收量为65.4万吨,同比仅增长5.0%。受原材料价格影响,整个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同比下滑31.0%至86.6亿元。

从产能建设来看,EVTank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白名单锂离子电池的梯次利用和回收拆解产能为423.3万吨/年,其中梯次利用产能204.2万吨/年,回收拆解利用产能219.1万吨/年,整个行业的产能增速已经明显小于2023年之前,行业进入理性发展的阶段。

展望未来,根据各企业的规划目标,到203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回收产能将达到1109.2万吨/年。EVTank预计到203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回收量将达到424.6万吨。

多家机构预判,动力电池行业在2030年前后达到千亿规模市场空间,企业的回收渠道、技术、资质、规模将是行业核心竞争力。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 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汽车新能源消防爆炸材料控制工厂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17
最近编辑:1天前
锂电那些事
锂电设备、工艺和材料技术研发应
获赞 205粉丝 209文章 2462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宁德时代官宣新突破,锂电池能量密度向 500Wh/kg 冲刺,未来出行蓝图将改写?

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三条2025年06月10日 星期二6月6日消息,宁德时代21C创新实验室欧阳楚英、王瀚森团队独立完成的锂金属电池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这表明宁德时代在纳米技术领域的基础科研能力得到了最高水平的认可。该研究深入解析了在实际产品设计条件下锂金属电池的失效机制,并且提出了创新的电解液设计原则,有望实现兼具高能量密度与长循环寿命的锂金属电池产品。 作为《自然》五大子刊之一,《自然·纳米技术》在纳米材料科学领域具有全球领先的影响力。宁德时代研究团队凭借独创的动态追踪技术,量化了电解质的失效机制,并首次揭示了锂金属电池失效的核心消耗路径。研究结果显示,电解液盐在循环过程中的消耗量高达71%,这一数据远超学界此前的预期。基于这一重要发现,团队引入低分子量稀释剂来优化电解液配方,从而使电池的循环寿命较前代产品翻倍,达到483次。此外,同样的电解液设计逻辑还可以进一步支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这为电动航空的规模化以及超千公里续航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宁德时代研究团队独创的动态追踪技术,让电池全生命周期内活性锂与电解液各成分的动态演化过程从“黑箱”走向“白箱”,为锂电行业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宁德时代研发体系联席总裁、21C研究院院长欧阳楚英表示:“通过定量解析界面反应路径,我们重新定义了电解液设计的优先级,并将这一成果转化为可规模化应用的技术方案。这是一次弥合学术研究与商用电池实际应用之间差距的宝贵机会。”作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宁德时代一直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研发平台,并基于电化学底层逻辑认知来指导前沿化学体系的设计。2024年,宁德时代的研发投入达到了186亿元,在全球范围内已获授权及申请中的专利累计超过43,000项,专利申请增量连续5年保持行业第一。同时,宁德时代还打造了材料设计自动化平台,集成了超过20款专用仿真软件和30个自研核心算法,极大地推动了研发效率的提升。此次科研成果的发表,不仅为新能源行业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更将加速人类社会零碳出行的深度转型。从凝聚态电池、钠新电池到双核电池,宁德时代不断将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为人类新能源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 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