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电成像测井分析碳酸盐岩潜山物性
1、下图某井测井除常规项目外,还增测了声成像(CBIL)项目,该井风化壳顶部(A段)测井响应明显:自然伽马低值,显示为层状储层,有少量泥质夹层,中子、密度、声波三孔隙度曲线反应物性较好,交会计算孔隙度为5%-13%。双侧向电阻率侵入特征为小幅度低侵或无侵,数值变化较大,上部为100欧姆米左右,下部只有38欧姆米左右,说明储层物性较好。 2、CBIL图像显示溶孔、溶洞发育,伴有裂缝,钻井取芯及录井描述该段裂缝密度为30-50条/m,溶洞约为每米30个,直径为5-10mm。综合分析,该层段以次生孔隙为主的物性好、含油丰度高的储层,测井解释一类层2层,厚17米。 
3、下图某井采用ECLIPS-5700(西方阿特拉斯)成像测井系统,测量项目主要包括双侧向电阻率、声波时差、中子、岩性密度、自然电位、自然伽马、井径、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STAR)等。该井1号层中子、密度交会计算孔隙度5%-15%,孔隙发育,裂缝不发育,为典型的孔隙性储层。3号层自然伽马数值低,岩性纯,深层向电阻率数值较低,一般在30-100欧姆米之间,深浅侧向电阻率差异明显。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显示裂缝及溶蚀孔洞发育,平均孔隙度5.6%,孔隙裂缝均发育,且孔隙、裂缝匹配关系好。 4、通过该井综合分析及试油测试结果来看:孔隙与裂缝、溶蚀孔洞相匹配程度是决定碳酸盐岩储层储集、渗流优劣和产能大小的主要因素。以总孔隙度大小作为裂缝性储层评价依据会给储层评价带来片面性。对于裂缝型储层,没有裂缝就没有溶蚀,没有溶蚀就没有理想的有效储集空间与泄流通道。孔隙度大,供液能力大,裂缝发育,泄流能力强。 
5、下图某井采用斯伦贝谢MAXIS-500成像测井系统,测量项目包括双测向电阻率、微球形聚焦电阻率、中子、岩性密度、自然电位、自然伽马、井径以及核磁共振(CMR)、偶极声波(DSI)、全井眼微电阻率扫描成像(FMI),该井目的层段岩性主要为灰岩、灰质白云质等。 6、A段为厚层灰岩,其上部2号层至3号之间岩性致密,电阻率数值较高,一般在1000-2500欧姆米左右。该段下部3号层深侧向电阻率数值较低,一般在200-500欧姆米左右,且深浅电阻率差异明显,表明裂缝较发育。中子-密度交会孔隙度在2%-3%。从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来看,裂缝密度为每米4-8条,裂缝宽度为50微米,裂缝发育。偶极声波测井斯通利波分析表明,流体移动指数相对较高,渗流能力强。储层类型为孔隙-裂缝型。而1号、2号层储集空间主要为以孔隙为主。 
(摘自《现代测井技术应用》,感谢作者蔡希源、毛克宇、马雪团、杨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8-16
最近编辑:3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