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流动单元概念

4小时前浏览5

流动单元的概念在不同学科中存在差异,主要集中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石油储层地质学两大领域。以下是基于多源文献的整理分析:


一、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流动单元

  1. 概念起源
    由美国地理学家Maurice Warms于1999年提出,指地理空间上由紧密关联的社会群体或活动单元构成的动态网络,用于分析和模拟人类活动的空间形态及全球范围内的社会经济联系。

  2. 研究意义
    通过流动单元可追踪空间对象的变化路径,揭示人口迁移、文化交流等复杂现象的分布规律,为城市规划、灾害管理等提供支持。


二、石油储层地质学中的流动单元

(1)核心定义

  • 储层连通体

    :裘怿楠提出,指由不同成因砂体通过隔挡层组合形成的流体流动通道,反映储层非均质性和注水驱油路径。  
  • 岩石物理单元

    :Hearn等(1984年)定义为垂向及侧向连续的储集岩体,具有相似的渗透率、孔隙度及渗流特征,影响油藏开发动态。  

(2)关键特征

  • 边界类型

    :包括断层、沉积界面、渗透率差异层、成岩隔挡层(如钙质胶结带)等。  
  • 动态性

    :随着开发阶段深入,储层流体性质变化可能导致流动单元边界动态调整。  

(3)隔挡层分类

类型    
成因与特征    
细粒物质隔挡层    
泥质或粉砂质,分布于点坝顶部,孔渗值低。    
植物碎屑隔挡层    
植物碎屑水平排列,与泥砾混杂,形成复合隔挡层。    
成岩隔挡层    
钙质胶结导致孔隙堵塞,孔渗值骤降,常见于河道砂体底部。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

  1. 参数选择
    主要基于沉积特征(粒度、泥质含量)、岩石物理参数(孔隙度、渗透率)、微观孔隙结构(孔喉半径R35)及流体物性(含油饱和度)等。

  2. 划分步骤

    • 数据采集

      :整合测井、岩心及动态生产数据;  
    • 参数分析

      :通过聚类统计(如FZI流动分层指标)或判别分析(如马氏距离法)分类;  
    • 模型构建

      :结合沉积构型与隔挡层分布,建立三维流动单元模型。  
  3. 前沿技术
    包括改进的FZI法、水动力学模拟、多参数聚类分析及储层构型建模,提升剩余油预测精度。


四、应用价值

  1. 油田开发

    :指导注水方案优化,识别剩余油分布,提高采收率。  
  2. 储层建模

    :作为油藏描述的最小单元,支撑精细数值模拟。  
  3. 理论扩展

    :为复杂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提供新视角,推动开发地质学发展。  

来源:岩层书旅
ACTMechanical非线性化学电子油气MATLABpython岩土UM声学裂纹理论材料多尺度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8-16
最近编辑:4小时前
现代石油人
博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32粉丝 126文章 1154课程 1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