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沉积学与沉积模型》是一部系统阐述现代沉积学理论与地震技术融合应用的学术专著,聚焦于如何利用高精度地震数据重构地下沉积体系的三维演化过程。本书突破传统地质学静态分析的局限,将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动力学交叉融合,开创性地提出"地震沉积学"方法论,为油气勘探、古地理重建及非常规储层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
全书分为基础理论、技术方法与实践应用三大模块。理论部分深入剖析地震反射界面与沉积界面的耦合机制,阐释地震属性参数(如振幅、频率、相位)与沉积相带的内在关联,提出"地震相-沉积相-地球化学相"三元识别体系。技术章节重点解析地震地层切片、属性聚类分析、三维可视化等核心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智能沉积相识别模型。最具创新价值的是作者团队研发的"动态沉积模拟系统",通过整合古水流数据、基准面旋回与沉积物供给参数,实现从地震数据反演到沉积过程正演的双向验证。
实践应用部分展示了全球30个经典案例,涵盖河流-三角洲、深水扇体、碳酸盐台地等沉积体系。以墨西哥湾深水浊积岩为例,通过90°相位转换技术将地震剖面转化为岩性界面,结合地层切片追踪浊积水道平面迁移规律,成功预测优质储层分布。书中独创的"地震地貌学分析方法"在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研究中取得突破,利用分频能量属性识别出传统测井难以捕捉的潮道微相。针对页岩油气领域,作者提出基于地震各向异性分析的裂缝网络建模方法,为非常规储层甜点预测开辟新路径。
该书兼顾学术前沿性与工程实用性,既系统论证地震沉积学的理论框架,又提供可操作性强的技术流程。配套的沉积模拟软件包实现从地震解释到地质建模的无缝衔接,相关算法已在渤海湾盆地、北海油田等区域取得显著应用成效。对于地质科研人员,本书提供了从微观沉积机理到宏观盆地分析的多尺度研究方法;对油气工程师,则建立起地震属性与储层物性的定量转换桥梁。其方法论不仅革新了沉积学研究范式,更为数字油气田建设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被誉为"三维沉积学革命的里程碑式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