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内卷、同质化严重,储能的创新在哪里?一文盘点行业最新技术方向。

7小时前浏览1


一、市场现状介绍

二、储能创新路线

1、电芯产品创新
随着储能市场的日渐蓬勃,储能电池产品正向大容量发展。2023年之前,280Ah方形电池凭借大容量、高安全、高能量密度以及成熟的量产工艺,快速实现对市场的渗透。2023年起,为顺应未来储能市场规模更大、容量更大趋势,储能市场主要集中在300Ah+大容量电池上展开竞速。300Ah+储能电池的密集推出,反映了储能市场的正向增长和技术迭代。更进一步,为布局未来市场,部分电池企业已展开500Ah+、600Ah+、1000Ah+、刀片电池等技术储备。
亿纬锂能Mr.Big电芯与Mr.Giant储能系统亮相本次展会,Mr.Big超大电芯实现了容量的升级,由560Ah升级为628Ah,以大容量引领行业风潮
欣旺达动力联合中车株洲所、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国轩高科、兰钧新能源共同发布688Ah超大储电芯。该电芯能量密度435+Wh/L,比314Ah电芯提升10%,
海辰储能重点展示了其1130Ah超大电芯、同步推出了249kWh、399kWh的液冷储能柜,还介绍了其自研的EMS、BMS系统。该款储能柜采用海辰优质电芯,核心器件防护等级达到IP66,“防、排、泄、消”多维主动消防设计,智能实时监控,保障安全。

天弋能源还带来了630Ah储能专用电芯,用于长时储能

南都电源带来了能量密度达350Wh/kg的全固态电池。据介绍,该产品采用自主研发的无机固态电解质,消除了液体有机电解质的安全隐患,产品循环寿命达2000次,目前已通过热箱、短路等国标安全测试。

2、PACK产品创新

沃橙新能源推出112S超长液冷电池PACK,可以大幅提升集装箱储能系统单位面积的能量,整个pack达到2.23M做到20尺标准集装箱5.4MWh的容量,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实现了降本增效。
比亚迪魔方系统采用全球首创CTS集成技术——Cell To System电芯到系统一体化,直接将电芯集成为储能系统。内核采用刀片电池,在电池集成时可实现无pack无模组,更节省部分物料、更节省空间,可实现更高的系统集成度,进一步降低用地和运输成本。兼容性更强,可适应各种应用场景性,除具备免调试一键启动、黑启动、高低压穿越等基本功能外,更突破了高压级联技术和构网型储能技术,结构性改变储能并网形式。

精控能源自主研发专利iCCS集中式电池管理系统,采用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取代传统的“线束+BMS+温感”的复杂方式,集成多种电芯状态检测元件。从电芯出发,构建多维度主被动安全防护与系统级热失控风险管控体系,从用户真正需求出发,让产品更“安芯”。

3、户储产品创新

思格能源推出高度集成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能源管理系统、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模块和储能电池。五合一光储充一体机。280Ah大容量电芯,5-48KWh,最多支持6个储能电池组合
优优绿能现场发布行业首款户用光储直流充放电系统,集PV光伏+PCS储能变器+V2G充放电+Battery电池组+EMS能源监控+V2H汽车反向负载为一体,六合一最大化使用绿色能源给电动汽车充电和家庭负载供电。基于全球户用光伏发电、储能、充电、放电四大需求,率先完成了光储充放融合一体。
Huawei LUNA S1具备五重安全防护机制,包括电芯级、电气级、结构级防护、主动防护和应急防护,户储新品,采用280Ah电芯。每个储能模块内含8个电芯,由4组传感器实时监控温度、电压等关键参数,监控精度提升4倍。通过即时数据分析与全天候预警系统,形成主动防护。

昱能科技光储混合微型逆变器EZHI专为阳台等DIY场景打造,可以直接与光伏组件及储能电池相连,将光伏系统白天发出的电力存储起来,以备负载使用,从而提高能源利用率,优化用电成本。最大输出功率达1200W,具有2路输入通道,每路可连接800W+的光伏组件,设计小巧轻便,即插即用,而且内置Wi-Fi及蓝牙通信模块,无需专用网 关设备,通过手机APP即可实现智能运维,大大提升了DIY用户对产品使用的便利性。EZHI系统可以无缝集成到原有的阳台光伏系统中,将光伏系统升级为光储一体化系统;同时具备离网功能,可为照明、家用电器等负载提供备用电源,并支持2倍快充,满足露营等户外移动电源场景的用电需求,旨在为DIY用户带来更优质、更环保的能源应用方案

PowerNano采用模块化设计,即插即用,无需专业安装人员即可轻松安装,大幅降低安装成本;预制电缆无需现场制作电线,可节省安装时间。同时用户可以通过云监控平台远程监控系统运行情况,对系统进行智能管理实现能源高效利用。97.5%的转换效率、无电解电容器解决方案、60℃下无功率降额以及更小体积,多维度体现了首航在行业内的领先优势以及首航强大的研发实力

4、工商业储能创新

2023年是工商业储能爆发的一年,液冷成为行业的首选,314Ah电芯成为行业大部分产品的标配,125KW的PCS也成为集成的最佳方式,但是工商业场景的创新也层出不穷

施福宁能源除了带来分布式储能新品SET-ESS-MAT-100/215Y和SET-ESS-MAT-344(372)Y外,还带了氢洁能源岛。该产品立足“氢-电”转化路径,可通过捕捉利用工业废氢,借燃料电池将氢转化为电,存储于电池储能模块,并连接电网,为高耗能企业提供备用电源或峰谷利用。


艾伦捷推出了斯弗(SAFER)固态储能系统261kWh产品系列产品。据了解,该系列采用的314Ah固态电池产品,经针 刺、跌落、冲击、极限加热甚至靶场枪击等测试,不起火、不爆炸,做到了本质安全。另外,艾仑捷产品可选相变均热(系统温差<3℃)+ 主动均衡(均衡电流可达2A~5A级)、复合消防技术等储能系统管理前沿技术,具备低度电成本、更好的温度适应性、占地面积更小及高模块化等优点。
比亚迪一站式工商业储能新品MC-I,高度能量密度:采用350Ah储能专用高性能磷酸铁锂电池,使用电芯到系统一体化技术,直接将电芯集成至储能系统,全面提升能量密度。高度密集:集成电池、BMS、EMS、PCS、变压器,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主动消防,智能运维多机并联:模块化设计,根据项目需求灵活配置,最多可10柜并联,扩展至5MWh级别。

采日能源带来了261KWh全浸没式液冷户外柜。该产品的特色在于全浸没式液冷。据介绍,该柜子内的电池单元可完全浸没在绝缘冷却液中(电池温差≤2℃,电池单元 IP68 高防护等级)。其通过特殊的流道设计,达到均温控温目的,真正做到极致安全,适配多种用电场景。
科陆电子。在EESA带来了Aqua-E系列液冷工商储系统、Aqua-C系列5MWh液冷集装箱系统以及储能双向变流器、储能云平台等产品。其中,Aqua-E系列液冷工商储系统233kWh,采用A类企业电芯,只需0.598元/Wh,以一己之力再度让工商储能市场燃起战火。

海博思创“充储一体机”模式,该方案主力产品为更新版的HyperCube ProⅡ产品,与传统充电场站相比,该方案具备四大优势,储能电量由69.12kWh提升至100kWh,单台充电桩储能容量支撑能力提升35%。新产品充电总功率提升至320kW

盛弘推出215KW的PCS,实现高低压两种形式并网,支持交流低压,直流1000~1500V的高压输入,完成交流侧400V低压输出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新型储能装置,可以快充,绿色环保,无污染,电芯的能量密度达到每公斤130瓦时,反复充电可以在5万次以上。目前,超级电容器被用于多个领域,如公共交通(公交车、有轨电车)、工业应用(如钢铁厂)以及海军舰船。

新能安推出UniC系列产品,以行业首创“无液冷、无空调”全温域控制技术,全面彰显深厚技术底蕴与硬核创新实力。UniC系列产品以极致可靠性、超高经济性大放异彩,UniC C5适配工商储多元场景应用需求,凭借极简的温度管理架构,实现对温度的精准把控,有效规避液体泄漏及压缩机故障等一系列潜在隐患,延长产品使用寿命至15年。同时,UniC C5将功耗降低至1.56%,辅源运维成本锐减75%,帮助用户实现最大化投资回报率(ROI)。

4、大储技术创新


中车株洲所也发布了更大容量的储能系统。中车株洲所新一代储能系统采用688Ah电芯,根据电压不同,标准20尺单舱容量分别达到6.9MWh和7.4MWh。
海博思创选择了“交直流一体化,精细管理,全液冷”的技术路线,全新推出了构网型高压级联解决方案
基于全栈自研的构网型430kW PCS,海博思创实现了技术方面的全新突破,能够使变流器模仿同步机动态特性,提供等效的电网主动支撑。这一方案不仅提升了储能系统的灵活性与可靠性,更在保障电网安全稳定、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海博思创高压级联相比低压储能系统具备一些独特的优势,具备高效率、大容量、少层级、四级均衡管理等特点。

三、系统级创新


5、系统级服务 
全生命周期服务,远景在全球具备大量新能源+储能电站成功建设、交付、运营经验,具备全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为客户提供从储能系统到电站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包括场站选址->设备选型->高质量交付->智慧运维->智能交易->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寿命期终止的回收



来源:LEVEL电池热管理技术
FluentSystemHyperMesh燃料电池电源系统仿真汽车电力电子CATIA新能源消防AMESim电场理论爆炸尺寸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8-24
最近编辑:7小时前
LEVEL水平线仿真
硕士 | 热管理工程师 公众号LEVEL电池热管理技术
获赞 786粉丝 4344文章 577课程 8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