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现
课程
培训
文章
案例
问答
需求
服务
行家
赛事
热门搜索
发布
消息
注册
|
登录
首页
/
文章
/
详情
电池直冷板冷却相变过程(液体变气体)的流道设计准则、规范及注意事项
LEVEL水平线仿真
3小时前
浏览3
关注
一、流道设计准则(适配动力电池特性)
1. 相变流道布局优化(针对电池模组结构)
分区设计适配电池排布
动力电池直冷板需贴合电芯排列(如方形电芯成组的 “蜂窝状” 布局),液相区对应电芯底部(发热核心区),采用
窄流道(宽度 2-3mm)
并贴合电芯投影面积,确保冷却液直接冲刷高热区;气液混合区避开电芯间隙(避免空间浪费),流道宽度扩大至 5-8mm(需兼容模组边框厚度,通常≤10mm),同时采用
蛇形迂回设计
,适配电池模组的长条形结构。
微通道强化沸腾的动力电池特化
热源集中区(如电芯极耳焊接位)设计
微针翅阵列
(针高 3-5mm,低于电芯底部到模组外壳的间隙),针间距 1:1.5(兼顾流量与结构强度,防止流道受压变形)。对比传统微柱群,微针翅可减少对电池模组轻量化的影响(重量增加≤5%)。
2. 流道截面参数规范(考虑电池包空间限制)
水力直径与截面形状
动力电池直冷板厚度通常≤15mm(含壳体),故气液两相流
水力直径控制在 2-4mm
,优先采用
扁矩形截面
(深宽比 1:3~1:4),深度≤5mm(避免冷板过厚导致电池包高度增加),宽度适配模组横向尺寸(如 100-150mm,减少流道转弯次数)。
流速限制与压力平衡
液相区流速≤1.2m/s(低于通用标准,因动力电池冷却液多为乙二醇溶液,黏度较高,需降低冲蚀风险);气相区流速 3-4m/s(结合电池包内部通风路径,蒸汽出口需与模组排气孔联动,避免局部高压)。
3. 蒸汽引流结构(适配电池包密封要求)
独立蒸汽腔的紧凑型设计
蒸汽汇集腔高度压缩至 5-8mm(传统标准为≥8mm),采用
阶梯式导流槽
(从电芯区向模组边缘倾斜,坡度 3°-5°),利用重力辅助蒸汽流向电池包预留的排气接口,避免蒸汽在电芯间隙积聚形成 “气堵”。
非对称流道的防漏优化
梯形截面底部(接触电芯侧)采用
0.5mm 厚铝合金薄板
(增强导热),顶部(蒸汽侧)增厚至 2mm(提升耐压性),拐角处做圆角处理(半径≥1mm),减少密封胶条的应力集中(动力电池包对密封性要求极高,IP6K9K 等级需避免蒸汽泄漏腐蚀电芯)。
二、关键安全规范(聚焦动力电池安全冗余)
1. 压力容器标准(应对电池热失控风险)
相变系统设计压力需≥
饱和蒸汽压力的 2 倍
(高于通用 1.5 倍标准),因动力电池热失控时局部温度可达 800℃以上,需预留更高安全冗余(例如 100℃水基冷却液,设计耐压≥0.6MPa)。
爆破压力≥
4 倍工作压力
(通用为 3 倍),且爆破方向需避开电芯(通过结构设计使爆破口朝向电池包侧面非电芯区)。
2. 密封与材料兼容性(抗电解液腐蚀)
密封材料升级为
全氟醚橡胶 + 金属骨架复合结构
(单纯 FFKM 胶条在长期接触电解液后易溶胀),耐受温度范围扩展至 - 40~250℃(覆盖电池热失控初期的温度波动)。
冷板主体材料优先选用
5052 铝合金
(比 3003 铝合金抗腐蚀性能更优,尤其耐受电解液中的氟化氢),与电芯壳体(多为铝壳)电位差≤0.1V,消除电化学腐蚀风险。
3. 泄漏监测要求(实时联动电池 BMS)
流道接口处安装
双冗余传感器
(压电式 + 光纤式),检测灵敏度≤5ppm(高于通用 10ppm 标准),信号直接接入电池管理系统(BMS),触发泄漏时 300ms 内切断冷却液循环泵,并启动电池包灭火装置(如气溶胶发生器)。
三、设计注意事项(适配动力电池工况)
1. 相变滞后控制(应对充放电动态发热)
气液混合区采用
梯度孔隙率涂层
(靠近液相区孔隙率 40%,靠近气相区 60%),在快充(短时高热流)时快速产生气泡,慢充(低热流)时减少气泡过度生成,避免影响温度均匀性(动力电池要求电芯间温差≤2℃)。
2. 流量匹配与温升管理(结合电池充放电特性)
流量动态调节公式补充修正系数:
Q = m˙⋅hfg/Aheat × K(K 为充放电系数,快充时 K=1.2,慢充时 K=0.8,静置时 K=0.5)
确保在 1C 快充(发热功率峰值)时冷板仍能覆盖需求,且在静置时避免流量过大导致电芯过冷(影响电池活性)。
温升梯度≤
3℃/cm
(严于通用 5℃/cm 标准),因动力电池局部过热易引发热失控连锁反应,需更严格控制 “热点” 扩散。
3. 两相流不稳定性预防(适配车辆颠簸工况)
采用
树形分形流道 + 单向阀
组合设计,主通道从电池包入口延伸至模组中部,分支流道垂直于电芯排列方向(减少车辆行驶时冷却液因颠簸产生的流量震荡),每个分支入口加装微型单向阀(开启压力 0.05MPa),防止蒸汽倒流。
入口涡流发生器采用
仿生鱼鳞结构
(厚度≤1mm),在增强湍流的同时降低流阻(避免增加冷却液泵功耗,适配车载电源限制)。
四、典型应用案例(动力电池直冷板专项)
乘用车动力电池相变直冷板
适配 800V 高压平台,流道采用扁矩形蛇形设计(宽 120mm,深 4mm),微针翅布置于电芯极耳对应区(针高 3mm),蒸汽腔与电池包排气阀联动,散热功率密度达 150W/cm²(满足 21700 圆柱电芯 10C 快充需求),较传统单相液冷板降温速度提升 40%,且冷板重量较铜质方案减轻 30%。
商用车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冷板
流道内嵌
双金属片触发阀
(而非形状记忆合金),当温度>80℃时提前开启蒸汽通道(早于热失控临界温度 90℃),配合模组内的灭火喷淋系统,在热失控初期通过蒸汽带走热量,延缓电芯温度攀升速度(实验数据显示可争取 30 秒以上逃生时间)。
通过以上针对性优化,液冷板相变流道设计可更好适配动力电池的结构限制、安全需求及工况特性,在强化散热效率的同时,兼顾电池包的轻量化、密封性与热失控防护能力。
来源:LEVEL电池热管理技术
登录后免费查看全文
立即登录
Fluent
HyperMesh
FKM
化学
湍流
电源
系统仿真
通用
汽车
CATIA
新能源
AMESim
焊接
理论
尺寸链
材料
储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9-21
最近编辑:3小时前
LEVEL水平线仿真
硕士
|
热管理工程师
公众号LEVEL电池热管理技术
关注
获赞 789
粉丝 4376
文章 677
课程 8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可试听
Fluent动力电池PACK热管理热仿真入门到进阶
¥900
5.0
立即查看
0/200
清空
提交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曾家麟博士:半导体芯片封装及PCB翘曲仿真方法与案例(直播回放)
Amesim 第17期 Amesim工程机械车辆转向制动LUDV负载敏感阀HCD仿真
从零开始学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基础入门)
第67期 双组元火箭燃烧室系统Amesim建模及动态分析专题
相关推荐
仿真秀2023动力电池与储能系统设计仿真技术讲座
新能源直冷仿真实战应用:Star-CCM 动力电池包冷媒直冷热仿真优化15讲
跟着帮助文档学STAR-CCM 快速入门进阶与精通180讲-全功能模块案例合集
ASNYS WORKBENCH基于UP耦合算法和非线性自适应网格的齿轮锻造挤压仿真
最新文章
Starccm+入门(三)Continua&Region功能解析
Starccm+软件入门(五)场函数创建
CAE/CFD 仿真工程师高薪行业全景解析:六大领域待遇对比与职业发展指南
「储能锋报·行业动态」整理归纳2025国际储能展发布的新产品
Starccm+入门(二)操作节点功能解析
热门文章
通用/泛亚/蔚来/弗迪/上海电驱动等百位新能源专家确认发言,易贸三电活动6月苏州见
一种降低电池温差的装置
湍流与涡流的区别
涡结构提取
Fluent湍流模型中壁面函数选择建议
其他人都在看
分享 │ 小米 SU7热管理系统技术白皮书
掌握设计与仿真技能,老板会给我加薪升级?
汽车电池冷却技术:大面积液冷、多面液冷和浸没式液冷,浸没如何突破传统瓶颈?
动力电池热管理策略研究
动力电池热管理核心技术:导热路径规划、界面材料选型与典型案例拆解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微信客服
联系客服
人工服务时间为周一至周五的9:30-19:30
非工作时间请在微信客服留言
客服热线:
4000-969-010
邮箱:
service@fangzhenxiu.com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莱锦创意园CN08座
帮助与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