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射频板哪些器件布局要注意

7小时前浏览0

好久没更新,最近比较忙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最近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射频设计工作中的布线问题

谈到射频布线的注意事项,网上一搜一大堆,像这样:

(1) 合理选择层数在PCB 设计中对高频电路板布线时

(2) 走线方式 走线必须按照 45°角拐弯或圆弧拐弯

(3) 走线长度走线长度越短越好,两根线并行距离越短越好。

(4) 过孔数量过孔数量越少越好。

(5) 层间布线方向层间布线方向应该取垂直方向

(6) 敷铜增加接地的敷铜可以减小信号间的干扰。

(7) 包地对重要的信号线进行包地处理。

(8) 信号线信号走线不能环路。

具体到布局,以我的经验来看,这些都是废话中的废话,对于实际的射频布局没有太大的指导意义。

微波板的布局精度要求高,包地、敷铜规则根本就不适用,如下图所示 

通信板布局器件多,布局紧密,严格按照规则走,器件根本布不下。

  

今天主要来分享一下普通通信板的布局盲点,由于通信板器件多,很多工程师在布局的时候重点都放在了数字模拟、阻抗线上,很多小的细节很难注意到。

就拿下面这个晶体滤波器来说,按照手册来设计,匹配难度不应该大,走线按照50欧姆走线,其他规则默认配置。但是不同的布局版本,调试参数差异却非常大,第二版硬调根本无法匹配,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差异呢?

  

有的人就会说,分布参数不一样嘛,但是每一个版本的布局,layout工程师对于射频走线都是严格按照50欧姆线去走的,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这个是第一版的布局

这个是第二版的布局。

细看,其实两版的布局输入输出的布局方式基本相同,都是按照阻抗匹配设计的走线。

怎么想也不明白为什么第二版却无法匹配,在此之前,我也遇到过电调谐滤波器无法达到高频的问题,那个问题确实是布局时出现分布参数电容大的问题。

回头看滤波器的手册,中间两个脚并电容到地,再仔细看两版布局,其实在中间两个脚的布地上有差异。第二版布地距离走线更近。可能造成了电容变大,导致S参数从大阻抗变为小阻抗

下图是对布地规则与走线距离的仿真。


本图为距离远的仿真

本图为距离近的仿真,此时电容相比上图而言电容大。

仿真的结果与第二版布局的影响结果相同,将第二版的布局割地,得到了与第一版近似的匹配。

通信板的布局除了要处理数字与模拟的部分,还要特别注意带电容参数的器件布局,对于此类器件我们通常的处理是周边不布地,或者布地远离器件来减小分布参数对它的影响。


来源:射频通信链
电路通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28
最近编辑:7小时前
匹诺曹
签名征集中
获赞 6粉丝 39文章 311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阻抗匹配为什么是50欧

做射频的都知道,匹配要做50Ω,那么为什么是50,不是75或者20呢?定义为50主要有两个方面一、理论在通信设备中,主要关注同轴电缆的两个性能指标:①功率容量:即可以传输最大的信号功率值,决定了设备的发射功率;②传输损耗:即信号输出过程中在同轴线上的损耗大小,决定了传输的距离;对于同轴传输线,当内外导体半径的比值为3.5911时可以获得最小的趋肤效应损耗,从而传输的损耗最小。对于空气为介质的同轴传输线来说,在此最佳半径比时的特征阻抗为77ohm左右,工程上取75欧姆方便使用。在伯德电子公司出示的一篇论文中解释:内外导体直径比为1.65时,同轴电缆有最大功率传输能力,空气介质对应阻抗为30欧姆。最合适电压传输的直径比为2.7,对应阻抗大约是60欧姆。传输线特性阻抗L0、C0为单位长度电缆串联分布电感值、并联分布电容值。电感太大、电容太大都不利于射频传输,存在一个最佳值。二、市场话语权的问题同样的RF功率,阻抗越大,电压越高;早期广播(中波)的频率很低,器件阻抗稍高,而通信(短波)频率高得多,器件阻抗稍低,所以通信选择低稍的阻抗;阻抗越高,RF带宽越低,降低阻抗有利于增加带宽[fh=1/(2πRC)];广播电视、通信属于不同的经营实体,早期可能还涉及到专利、技术壁垒问题。广播电视75Ω,通信50Ω来源:射频通信链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