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射频基础器件—混频器

1天前浏览1

混频器是一种射频器件,其核心工作原理基于非线性元件,如二极管或晶体管,通过这些非线性元件将两个不同频率的电信号进行混合,从而产生一个新的频率的信号。这个过程可以通过乘积法和叠加法来实现,理想输出为两个输入频率的和频、差频信号。然而,实际上输出除了和频、差频信号外,还有谐波等各种频率组合。

混频器的核心是实现了频谱的搬移。

Acosαt*Bcosβt=AB/2[cos(α+β)t+cos(α-β)t]

          

对于混频器,需注意以下几点:

以和频率用作IF时,混频器称为“上变频器”;使用差频率时,混频器则称为“下变频 器”。前者通常用于发射通道中,而后者则用于接收通道中。    

在接收机中,当LO频率低于RF时,称为“低端注入”,此时混频器为“低端下变频 器”;当LO高于RF时,称为“高端注入”,此时混频器为“高端下变频器”。

 每个输出的幅度只有各输入的一半(功率为四分之一);因此,理想线性混频器具有6 dB 的损耗。

镜像响应  

接收机存在一个基本问题,即“镜像响应”。以使用低端下变频器为例,所需输出的频率为ωIF = ωRF – ωLO。

但是RF输入端的另一频谱分量也会进入IF通带,此处 也就是ωIF = ωLO – ωRF所表示的,那就是“镜像”频率。

针对镜像这个问题,最可行的方案是谨慎选择IF频率,并在 RF输入端的混频器之前接入一个镜像抑制滤波器。

   

混频器术语  

“混频器”是针对频率转换而优化的调制器。它在信号路径中的位置通常靠近天线,其信号 输入端(通常称为“RF端口”)处同时存在所需信号和(通常较大的)干扰信号。因此,混频器 必须拥有出色的线性度,即向RF端口施加测试信号时,达到可能的最高电平,其输出(IF 端口处)都应增加相同数量的dB。该特性由1 dB增益压缩点和三阶交调截点定义。转换过程 由施加于LO端口的输入驱动。

频率范围  

指射频混频器各个端口(包括RF、Lo、IF端口)能正常工作、提供最优性能的频率范围。

功率电平  

功率电平指馈送到混频器各端口的功率电平,一般指本振端口的功率电平。

在使用混频器时,应注意本振信号功率电平应比射频信号功率高15-20dB,这样可以获得更佳的性能,这也有助于我们确定其他输入端口(射频或中频)的功率电平。

本振功率  

混频器的本振功率是指最佳工作状态时所需的本振功率。原则上本振功率愈大,动态范围增大,线性度改善(1dB压缩点上升,三阶交调系数改善)。

变频损耗    

          

变频损耗指混频器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比值,也是输入射频功率和输出信号功率电平之间的差值。

一般的,混频器典型的转换损耗值在5到10dB之间。

1dB压缩  

如我们所知,在混频器正常工作时,转换损耗是一个恒定值,与输入信号功率不相关,即输入功率增加1dB,输出功率相应增加1dB。然而,当输入功率的幅值过大时,不在是1dB到1dB的关系,而是呈现出非线性关系的变化。

1dB压缩点定义为转换损耗从理想值增加1dB时所需的输入功率,它是衡量射频混频器线性度的指标。在射频电路上的功率电平设计时,混频器的输出功率应远远小于输出1dB的压缩点值,否则容易导致混频器饱和。

动态范围  

动态范围是指混频器正常工作时的微波输入功率范围。其下限因混频器的应用环境不同而异,其上限受射频输入功率饱和所限,通常对应混频器的1dB压缩点。

隔离度  

隔离度(Isolation/feedthrough)是衡量器件端口间信号泄露或者馈通地指标。混频器隔离度是指各频率端口间的相互隔离,包括本振与射频,本振与中频,及射频与中频之间的隔离

LO-IF间隔离

LO-RF间隔离    

RF-IF间隔离。

隔离度定义为本振或射频信号泄漏到其它端口的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单位dB。

          

          

互调失真(TOI或输入输出IP3)  

如果有两个频率相近的微波信号fs1和fs2和本振fLO一起输入到混频器,由于混频器的非线性作用,将产生交调.

其中三阶交调可能出现在输出中频附近的地方,落入中频通带以内,造成干扰,通常用三阶交调抑制比来描述,即有用信号功率与三阶交调信号功率比值,常表示为dBc。因中频功率随输入功率成正比,当微波输入信号减小1dB时,三阶交调信号抑制比增加2dB。

噪声系数  

F= Pno/Pns

              

 Pno:当系统输入端噪声温度在所有频率上都是标准温度To=290K时,系统传输到输出端的总噪声资用功率。

Pns:仅由有用信号输入所产生的那一部分输出的噪声资用功率。

          

由于镜像噪声的影响,混频器单边带噪声系数比双边带噪声系数大一倍,即高出3dB。    

来源:射频通信链
非线性电路UG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28
最近编辑:1天前
匹诺曹
签名征集中
获赞 6粉丝 39文章 396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国产星链终端来了

年初的时候,我曾经发过一篇星链终端一代的解析。当时也有朋友问国产的什么时候出来,什么价格。6月6日,中国民营企业网翎发布了国内首款民用消费级卫星上网终端设备——网翎卫星上网机,只在为偏远无信号地区提供高速、低延时的卫星宽带服务。该产品分两个版本,标准版售价2.98万元,Pro版售价4.98万元。该产品已在该公司自建商城公开发售,用户除了购买终端,还需购买卫星流量才能使用。网翎执行副总裁刘宇表示:中国还有 60% 的国土、300 万平方公里的领海面积无网络覆盖;而 200 万户牧民半年时间无网;此外每年 20 万的硬派越野车客户都是卫星宽带的刚需用户场景。除此之外,作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还有更为广阔的市场机会。他表示,现有的卫星上网终端售价普遍在 20 万元以上;重量在 15 公斤以上且操作与开通门槛很高且无法 OTA 在线升级,而 OneLinQ 网翎卫星上网机厚度仅 49mm。据称,OneLinQ 网翎卫星上网机天线面积相比马斯克 SpaceX 的 Starlink 还缩小了 20%;与同物理尺寸的天线相比,性能提升 2 倍。主要得益于自主研发的先进阵列天线。 下图是马斯克的星链终端。家庭版硬件费用为$499(现涨至$599),订阅费用为每月$99(现涨至$110)。星链的Starlink RV服务是为了满足露营爱好者的需求,这项服务月租为135美元,硬件费用为599美元。目前,其服务范围已覆盖美国南部、澳大利亚南部和欧洲南部等地区,并计划在未来进一步拓展至全球。Starlink Maritime服务专为海上用户提供,月租高达5000美元,硬件费用则达到了1万美元。不管是马斯克的星链终端还是国产的终端,都可以看到这是不同于手机的终端,更类似于应急通信的小基站,都不会是普及普通人的通信设备。从他们的终端产品价格来看,也并不亲民。 卫星终端普及的路任重而道远。 来源:射频通信链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