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射频基础—驻波检测

1天前浏览1

当通信系统中的天线没有正确连接或者存在故障时,发射的射频能量可能会反射回来,形成驻波。如果驻波比过高,意味着反射能量较大,可能会损坏发射器(如功放)和其他通信设备。通过驻波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保护设备不受损害。

VSWR和系统效率

一个理想系统是从功率源100%地将能量传送到负载,这需要信号源阻抗、传输线及其它连接器的特征阻抗与负载阻抗精确匹配。由于理想的传输过程不存在干扰,信号交流电压在传输线两端保持相同。

          

而在实际系统中,阻抗失配将会导致部分功率反射到信号源(如同一个回波)。反射引起叠加和相消干扰,从而在不同时间、不同距离在传输线上产生电压波峰、波谷。VSWR用于度量这些电压的变化,它是传输线上任何位置的最高电压与最低电压之比。

由于理想系统中电压保持不变,其VSWR为1.0,通常表示为1:1。产生反射时,电压发生变化,VSWR会增大,例如,使VSWR达到1.2或1.2:1。    

具体实施

正向和反向功率检测:通过计算输出端口中正向电压和反向电压之比来判断驻波状况。在功放和天线天线端口之间设置正向耦合器和反向耦合器。从耦合器输出的正向耦合信号和反向耦合信号分别经过衰减器衰减后进入检波器进行检波,其输出为电压信号,该VSWR值与系统设定的驻波告警门限值进行比较,实际VSWR大于驻波告警门限值则产生告警关闭功放,小于等于驻波告警门限值则视为正常。

驻波检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器件一个是耦合器

耦合器的性能指标对电路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耦合度(Coupling):

 耦合度描述了从输入端口到耦合端口的功率比值,通常以分贝(dB)表示。耦合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电路中信号的分配和采样。在设计时,需要根据系统需求选择合适的耦合度,以确保信号的有效传输和采样。          

插入损耗(Insertion Loss, IL):          

插入损耗指的是主路输出端与主路输入端的信号功率比值,包括耦合损耗和导体介质的热损耗等。插入损耗越小,表示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越低,电路的效率越高。              

隔离度(Isolation):          

隔离度描述了主路输入端口与耦合支路隔离端口之间的关系,理想情况下,隔离端口无信号输出,隔离度为无穷大。高隔离度有助于减少信号干扰,提高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方向性(Directivity):         

方向性是定向耦合器的重要指标,它描述了耦合器在发射系统中辨别入射波和反射波的能力。方向性越高,表示耦合器对信号方向的分辨能力越强,这对于信号的准确测量和处理非常重要。          

输入驻波比(Input VSWR):          

输入驻波比是衡量电路匹配程度的指标,它反映了信号在输入端口的反射情况。一个好的匹配可以减少信号反射,提高能量传输效率。          

工作带宽(Operating Bandwidth):          

工作带宽指定向耦合器的上述参数(如耦合度、隔离度、方向性等)均满足要求时的工作频率范围。设计时需要确保耦合器在系统的工作频率范围内能够正常工作。         

反射损耗(Reflection Loss, RL):          

反射损耗与输入驻波比相关,它描述了信号在端口的反射程度。在电路设计中,需要考虑反射损耗以确保信号的有效传输。

另一个关键器件是检波器    

信号经过检波器(通常是晶体二极管),从而得到依调幅波包络变化的脉动电流,再经过一个低通滤波器滤去高频成分,就得到反映调幅波包络的调制信号。

在功放输出端检波器更多的是关注检波的包络形态-峰值检波还是均值检波。而在接收机更多的是关注检波器的动态范围。    

驻波检测的框图

框图一:

框图二:

   

来源:射频通信链

电路通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28
最近编辑:1天前
匹诺曹
签名征集中
获赞 6粉丝 39文章 396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混频器—杂散之源

在无线通信中,混频是信号链最关键的部分之一。主要负责将信号从一个频率转换到另一个频率。混频器在无线通信中的具体工作方式: 频率转换:混频器可以实现信号的上变频(Upper Sideband, USB)和下变频(Lower Sideband, LSB)。上变频是指将基带信号或中频信号转换到更高的射频上,而下变频则是将射频信号转换为较低的中频或基带频率。这种频率转换是通过将输入信号与本振(Local Oscillator, LO)信号混合来实现的。 评价混频器是信号链最关键的部分之一的重要评判标准是混频器的非线性。混频器的非线性特性是其工作原理的核心部分,这些特性影响混频器的性能和应用范围。以下是混频器非线性特性的几个关键点: 非线性变换:混频器利用非线性元件(如二极管或晶体管)来实现输入信号的频率转换。这种非线性变换允许混频器产生新的频率组合,包括和频与差频信号,以及其他可能的频率成分。 产生新的频率成分:在混频器中,非线性特性导致输入信号与本振信号相乘,产生包括基波成分以及由于平方项存在而产生的许多新的频率成分,如直流分量、二次谐波、和频与差频。 影响性能:非线性特性会导致混频器的变频增益和噪声系数性能降低,最终导致系统灵敏度下降。这意味着在高频应用中,如无线通信和军事系统,混频器的非线性特性可能会限制其性能表现,因为这些应用通常要求高灵敏度和低噪声水平。 没加镜像抑制的噪声系数仿真加了镜像抑制滤波器的噪声系数仿真 互调失真:混频器的非线性特性会导致互调失真,这可能会影响信号的质量。互调失真是指当多个信号通过非线性系统时,会产生新的频率分量,这些分量可能会干扰原始信号。 动态范围:混频器的非线性特性还会影响其动态范围,即混频器能够处理的信号强度范围。非线性作用可能导致在高输入信号功率下混频器性能下降,这限制了混频器处理高动态范围信号的能力。 隔离度:混频器的非线性特性也影响隔离度,即不同端口之间的功率串通。理论上,混频器各端口之间是隔离的,但实际上总有极少量功率在各端口之间串通,隔离度就是用来评价这种串通功率大小的一个性能指标。 由于混频器的非线性 ±mfRF ± nfLO宽频接收应用(如电子战、雷达、频谱分析仪等)往往需要多种滤波器来实现性能的提升。宽带变频器应同时具备: 1.仔细的频率规划,使杂散响应不落在下变频频带内;2.低噪声系数,支持所需的信号灵敏度水平;3.高线性度;4.在存在干扰、干扰 器和阻塞信号的情况下有效运行的能力;5.减少本振和发射机信号泄漏;6.可接受的信噪比 (SNR)、相位噪声性能和整体噪声水平。总结:混频器的非线性特性带来一系列的杂散影响,这些杂散不仅会对其他设备产生干扰,也会影响接收机的性能,需要小心的进行频率规划及滤波器的选择设计。 来源:射频通信链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