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射频系统有哪些噪声?

13小时前浏览0

任何射频系统中的噪声都是具有随机幅度和频率的信号。它可以显示为电压或电流,它一直在变化。根据频率分布,它可以在整个频谱中以各种形式延伸,但幅度并不总是相同。在噪声方面没有特定的模式。

噪声会掩盖所需的信号,从而导致数据错误并增加误码率。

如果 n(t) 是噪声,则噪声的平均 power 可以定义为:

什么是功率谱密度 (PSD) 函数?

   

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PSD) 将信号中存在的功率描述为每单位频率的函数。它显示了功率和频率之间的关系。PSD 还显示强度随频率的变化。换句话说,我们可以说 PSD 显示了频率变化强或弱。例如,在图中,f1 的噪声功率高于 f0,f0 具有低噪声能量,因此功率较低。

 PSD从理论上是可以计算的

PSD 始终以 1Hz 表示功率,因此带宽限制为 1Hz。如果我们取 PSD 的积分,PSD 下的面积等于 average power。

噪声的分类

热噪声:它是由于温度而发生的,温度导致电荷的随机运动——通常是导体中的电子。    

散粒噪声:这种噪声是由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波动引起的。

相位噪声:这种形式的噪声在射频和其他信号上可见。它以信号扰动或相位抖动的形式出现。

闪烁噪声:它几乎存在于所有电子元件中,并且与频率成反比。如果频率增加,闪烁噪声会减少。它通常以电阻波动的形式出现。

雪崩噪音:它发生在在雪崩击穿点或附近区域工作的晶体管的 PN 结中。

所有有源和无源设备都有自己的噪声。添加到外部噪声中的器件噪声会降低输出端的 SNR。这种噪声是由用于设计模块的组件产生的,如电阻器、晶体管和非理想电感器。这些分量对总噪声有贡献;因此 SNR 输入不等于 SNR 输出。因此,我们也可以说 MOSFET 和 BJT 会产生噪声。理想的电感器是无噪声的,因为它没有任何与之相关的寄生电容。然而,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总是会有一个电阻小、寄生电容不理想的电感,它会产生噪声,但不会像电阻和晶体管那样多。

电阻器中的噪声: 电阻器产生的噪声类型是Thermal Noise。热能导致电阻器中的电荷载流子随机搅动,因此会产生噪声。由于热量,电荷开始随机移动并产生噪音。这种噪声在 PSD 中以两种方式显示,一种是电压源,另一种是并联电流源。热噪声取决于电阻器的值和温度。提高温度会增加热搅动,因此会增加噪音水平。在电流中,它与 R 的值成反比,如以下公式所示:    

          

上图显示了热噪声的电压谱密度。可以观察到,频谱密度与频率是恒定的,因为方程中没有频率分量。当频率达到非常高的值时,图中显示了一个点,并且噪声开始降低。但是,许多应用程序在恒定的光谱密度下工作。

晶体管中的噪声:有两种类型的噪声与 MOS 相关:热噪声和闪烁噪声。晶体管在通道内具有电荷载流子,这些电荷会因温度而随机移动。因此具有热噪声。

晶体管的栅极处使用并联电流源或电压源进行建模,晶体管的噪声模型

在方程中,'γ' 是超额噪声系数,并且是常数。长通道晶体管的 γ 为 2/3,短通道晶体管为 2。因此,我们可以说短通道晶体管的 γ 高于长通道晶体管的 γ。随着设备的尺寸越来越小,它会产生更多的噪声,这是主要缺点之一。    

闪烁噪声总是出现在低频中,它与频率成反比,如果我们降低频率,闪烁噪声就会增加,如图所示。闪烁噪声只能通过增加晶体管尺寸来降低,但它可能会导致其他问题,如尺寸限制和更高的寄生。这是 size-parastic 和 noise 之间的一种权衡。热噪声的 PSD 是常数,闪烁噪声随频率变化。因此,我们可以说,与热噪声相比,闪烁噪声在低频占主导地位。PMOS 晶体管的 K(玻尔兹曼常数)低于 NMOS,这意味着 PMOS 的闪烁噪声相对较低。

闪烁噪声的影响

          

在设计零中频接收器时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闪烁噪声。闪烁噪声不仅是影响零中频接收机,也同样影响低IF接收机。

当通道在零频率附近时,它具有非常低的频率,正如我们所知,闪烁噪声在低频中占主导地位,它的功率谱密度 (PSD) 与频率成反比。因此,随着频率的降低,闪烁噪声变得占主导地位。    

只考虑热噪声的噪声总功率 Pn2 ,闪烁噪声时的噪声总功率Pn1

   


来源:射频通信链
电子通信理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28
最近编辑:13小时前
匹诺曹
签名征集中
获赞 6粉丝 39文章 396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电磁波基础——射频是干什么的

射频为什么难学? 因为概念抽象复杂 ·电磁场与波的可视化:射频技术中的电磁场和电磁波是抽象的概念,很难直接观察和理解,需要借助数学模型和仿真工具来进行分析和研究,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射频参数的理解:射频领域中有许多独特的参数,如驻波比、反射系数、插入损耗、回波损耗等,这些参数的含义和相互关系较为复杂,需要花费时间去理解和掌握。涉及多学科知识 ·高频电路理论:与低频电路不同,射频电路中的元件特性会随频率发生显著变化,如电感、电容的寄生参数效应明显增强,传输线效应不可忽略等,这使得电路分析和设计变得复杂,需要掌握高频电路的特殊分析方法和设计技巧。 PCB到高频不仅仅是一个有内阻的传输线·信号处理知识:射频信号通常需要进行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处理,涉及到数字信号处理和通信原理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学习者对信号处理的算法、协议等有深入的理解。以上种种,射频总是让人望而却步。那么射频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方法?射频是什么? 理解一个问题,从底层开始理解学理论知识往往比较困难,对与工程设计来说我们重点在用。所以我们要从用的角度去理解它。 1.首先我们需要的信号也就是基带信号,频率比较低,基带信号的频率较低,通常在几十HZ-几千Hz的范围内,这样的信号在空气中传播时会发生较快的衰减,导致传输距离受限。 2.信号在空气中传播要利用电磁转换,将电信号转变为电磁波信号,而这个转变需要天线。天线的长度与电磁波的波长有关,波长(λ)等于光速(c)除以频率(f),即: λ = c / f通常天线的长度应大于等于波长的四分之一。基带信号的波长较长,因此所需的天线尺寸也会非常大,这在实际应用中是不现实的。3.容易受干扰,如果信号都集中在基带频率,那么频率会出现大量的拥挤,互相干扰。 所以就出现了射频传输,天线尺寸更小,频率更宽。射频其实就是将有用信号搬到了更高的频率上,实现了更方便、安全、有效的传输。雷达也一样,需要较短的波长实现更高的分辨率。从通俗的角度来说,射频就是一个通道,更快捷传输的通道。将信号比作人,不同频率的射频就是不同速度的交通工具(有的是汽车、有的是高铁、有的是飞机),最终的目的就是将人运输到目的地。总之:射频就是一个载体,搭载基带信号(调制),将基带信号传输到目的地(电磁传输),然后就完成使命(解调) 射频做什么? 既然射频是一个工具,那么它的任务就是无损传输信号。但是实际上运输过程怎么会没有损耗?信号经过射频通道只会恶化SNR,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降低损耗——减小SNR的恶化。²恶化的过程有射频自身的。寄生参数(电感、电容、PCB走线)传输不匹配带来的(做不到完全匹配)电路器件带来的(幅度不平、相位抖动、压缩、混频杂散、噪声)²恶化的过程有外界引入的。外部电磁干扰源众多,例如附近的无线电发射设备、电机、开关电源等。这些设备产生的电磁波会耦合到射频通道中,造成干扰。 射频怎么做? 综上:基带信号只要进了射频链路就会恶化SNR,所以要尽可能的减少射频链路对信号SNR的恶化。因此一切目的为了保SNR服务。1.匹配,减少信号的反射,匹配的原则就是围绕smith绕圆,弄不懂圆图也没关系,记着电感,电容绕圈的规则,而微带线、短截线就是值比较小的电容电感2.减小寄生参数的影响电感、电容到了高频就仅是电感和电容,就会呈现其他特性*左图为理想电感,右图为实际电感 到了微波毫米波,所需电感、电容太小,已经无法用集总参数实现,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微带电容电感 正常的的PCB走线按照走线的阻抗设计布线就可以,到了射频(微波、毫米波)就会出现寄生参数,对于微波毫米波零点几pf电容就会产生较大的谐振影响。所以随着频率的走高,走线规则要考虑到寄生参数引起的电容电感对电路的影响。 3.频谱搬移、滤波因为射频电路中会出现自身电路、外界干扰的影响,所以为了降低此类干扰的影响就出现了频谱搬移、滤波等,混频器、滤波器、放大器就是射频主支路的关键构成器件。而耦合器、环形器、检波器等器件主要是为了完善电路中的某种功能而出现。射频技术理论虽然复杂抽象,但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从工程实用的角度出发,理解射频技术的本质和任务,就能够理解射频要做什么。 来源:射频通信链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