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串联馈电微带贴片天线的波束斜视抑制

14小时前浏览1



串联馈电微带贴片天线常用于汽车雷达中,该结构模型通常存在波束斜视问题,这大大降低了雷达的感知能力。然而,目前还很少有有效的设计方法来抑制光束斜视。最近有研究提出了一种幅度-相位调整 (APA) 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目录



   
 
 

 
     



*

As shown below👇

*波束斜视

相对于 0° 的辐射方向的主波束与主轴的偏差称为波束斜视。此时常常会伴随增益下降,且旁瓣在狭窄的范围内显示出轻微的波动的现象。

与辐射方向图最高点的偏差对应的角度称为波束斜视角。当主波束发生斜视时,3dB波束宽度对应的角度会呈现左右不对称特征。因此,需同时采用辐射方向图最高点对应角度与3dB波束宽度对应角度进行联合表征,以更全面准确地描述串联馈电微带贴片天线的波束斜视特性。

常用的#串联馈电微带贴片天线,如下图所示,  
 

 





*波束斜视抑制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方法

波束斜视的产生源于串联馈电微带贴片天线中各阵元的幅度与相位因损耗影响而偏离理想设计值。

这种损耗同时会导致天线阵元的幅度和相位产生波动。根据阵列天线基本原理,辐射方向图由阵元幅度、相位及阵元间距共同决定,因此幅度与相位的波动将引发波束斜视现象。

对于串联馈电微带贴片天线而言,其阵元方向图函数固定不变,因此对阵元幅度和相位的调整可等效为对阵列因子方向图函数中幅度与相位的调整。

 


更具体的,如下表述

经过幅度与相位调整后,波动的幅度和相位将恢复为理想值。此时各阵元相位保持同相状态,即相位差为0°。因此,抑制波束斜视的关键在于使各阵元的幅度和相位回归理想设计值,具体需先进行幅度调整,再进行相位调整。通过改变贴片宽度和传输线长度,可将各阵元的幅度与相位调整至理想设计值——其中贴片宽度对应幅度调节,传输线长度对应相位调节。基于串联馈电微带贴片天线的级联结构特性,各阵元幅度波动需进行逐级叠加计算,同时需保持相位同相性。  




参考文献



   

[1] P. Zhao, N. Li, F. Wang, Y. Zhang and N. Hu, "Beam Squint Suppression of Series-Feed Microstrip Patch Antenna for Automotive Radar,"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vol. 73, no. 5, pp. 3340-3345, May 2025, doi: 10.1109/TAP.2024.3520820.

          



来源:微波工程仿真
ACT汽车ANSA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12
最近编辑:14小时前
周末--电磁仿真
博士 微波电磁波
获赞 26粉丝 53文章 380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微波无线电力传输转化率的提高

经过近 100 年的发展,无线电力传输 (WPT) 似乎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用于商业应用。WPT 的常见形式主要有三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和系统设计的无线电波或微波,通过电感耦合或称为感应电力传输,以及通过电、磁或电磁谐振耦合 。但无论哪种方式,都面临一个关键问题:接收端输出的电压和功率会随负载变化而波动,导致直接给设备供电时效率低下。目录 阻抗匹配 空间匹配 参考资料 *As shown below👇*阻抗匹配阻抗匹配的目标是让电源(发射端)和负载(接收端设备)“匹配”,就像水管两端口径一致时水流最顺畅一样,这样能最大限度减少能量损耗,提升传输效率。现有阻抗匹配方法对比主动控制法:改进整流器中的电子元件(如二极管、MOSFET),降低其导通电压,适合极低功率场景(如射频能量收集),但适用范围有限。波形设计法:不用单一正弦波,改用多载波、混沌信号等特殊波形,但技术复杂,实际应用较少。电阻压缩网络(RCNs):通过电路设计压缩负载变化的影响,但匹配效果依赖工作频率,高频下效果可能变差。dc-dc 转换器法:在整流器输出端加一个 dc-dc 转换器,将不稳定的直流电压转换为适合负载的稳定电压。这种方法不依赖频率,适用范围广,但转换器本身会消耗能量,可能降低整体效率。 *空间匹配衡量系统性能的关键是总能量传输效率,它包括两部分:空间传输效率:电磁波从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传输效率。能量转换效率:接收端将微波能转为直流电的效率(通过 “整流天线” 实现)。现有问题:传统设计只单独优化其中一部分(比如只优化发射天线的传输效率,或只优化接收端的转换效率),没有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考虑各部分的匹配,导致整体效率不高。空间匹配概念(三大匹配)意思是通过以下三个层面的匹配,让系统整体效率最大化:1. 孔径场匹配(天线的 “形状” 匹配)原理: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电磁场分布(幅度和相位)需要相互匹配,就像 “钥匙和锁” 的关系,这样才能在空间中高效传输能量。方法:远场(距离较远):用传统的 “弗里斯公式” 计算传输效率,依赖天线增益和波束对准。近场(距离较近):需要精确设计天线表面的电磁场分布,通过数学推导(如傅里叶变换)找到最佳分布,使传输效率最大化。2. 功率匹配(能量大小匹配)原理:接收端的整流电路(含非线性二极管)有一个 “最佳工作功率” 范围,输入功率太大会烧坏元件,太小则效率低。方法:根据接收天线不同位置的功率密度,设计非均匀的整流天线阵列:中心功率密度高的区域,用小尺寸子阵列,避免过载;边缘功率密度低的区域,用大尺寸子阵列,收集更多能量。选择合适的二极管(如肖特基二极管),使其在最佳功率下工作,转换效率最高(可达 85%)。3. 阻抗匹配(电路的 “接口” 匹配)原理:发射天线和整流电路之间的阻抗需要 “共轭匹配”,就像水管接口严丝合缝,避免能量反射损失。方法:在天线和整流电路之间设计 “匹配短截线”(微带线结构),调整阻抗使其匹配,反射系数降低到 0.2 以下,能量传输效率超 96%。 参考文献 [1] P. Lu, K. Huang, Y. Yang, B. Zhang, F. Cheng, and C. Song, “Space Matching for Highly Efficient Microwave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s: Theory, Prototype, and Experiments,” 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vol. 69, no. 3, pp. 1985–1998, Mar. 2021, doi: 10.1109/TMTT.2021.3053969.[2] Y. Huang, N. Shinohara, and T. Mitani, “Impedance Matching i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vol. 65, no. 2, pp. 582–590, Feb. 2017, doi: 10.1109/TMTT.2016.2618921. 来源:微波工程仿真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