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天线技术的进展以及在植入医疗设备中的创新

6天前浏览9



天线技术在过去50年取得了显著进展,推动了无线通信和其他领域的革命。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更高频率、更智能的天线系统以及新材料的应用。天线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植入式医疗设备领域的突破,为患者提供了更先进的治疗方案并提高术后恢复的生活质量。

目录



   
 
 

 
      



*

As shown below👇

*天线技术的进展

过去50年天线技术的主要创新包括平面与共形天线(如微带贴片天线)的普及、小型化与分形天线的设计(如Sierpinski三角形天线)、超宽带天线(如Vivaldi天线和紧密耦合偶极子阵列)的发展,以及有源天线和MIMO技术的应用。  

 
超材料天线实现了小型化和多频段操作,可重构智能表面(RIS)通过被动反射增强信号覆盖。毫米波与太赫兹天线支持5G/6G高频通信,医疗与可穿戴天线(如纺织天线)拓展了应用场景。  
 

 
此外,反射器天线(如可展开网状结构)和3D打印介质透镜推动了卫星通信与雷达系统的进步。这些创新共同推动了无线通信、物联网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发展。  
 





*植入医疗设备中的射频天线技术

无线植入式医疗设备(IMDs)的传输技术主要包括光学、超声波和射频(RF)三种方式,它们在性能和应用上各有优劣:

 


光学传输

原理:利用可见光或近红外光(650–2200 nm)进行数据传输。

优点:高数据速率(可达100 Kbps以上),适合短距离皮下或经皮通信。

缺点:信号在深层组织中衰减严重(穿透深度仅约20 mm),易受环境光干扰,且需要精确对准。


超声波传输

原理:通过压电换能器将电信号转换为超声波(100–2000 kHz)进行传输。

优点:组织穿透能力较强(可达25 mm),安全性高(FDA限值720 mW/cm²),适合深部植入设备(如脑刺 激器)。

缺点:数据速率中等,易受外部噪声干扰,且需考虑组织依赖性衰减。


射频传输(RF)

原理:利用电磁波(如MICS 402–405 MHz、ISM 2.4 GHz等频段)实现通信。

优点:

组织穿透性好,适合深层植入设备(如心脏起搏器)。

无需严格对准,支持患者自由移动。

高数据速率(MIMO技术可达120 Mbps),兼容现有医疗频段(如MICS/ISM)。

成熟技术,易于集成无线充电(WPT)和多功能传感器。

缺点:需控制比吸收率(SAR≤1.6 W/kg),可能受电磁干扰(EMI)影响。


综上,由于射频技术的优势,成为在植入式医疗设备中的首选。



参考文献



   

[1] J. L. Volakis, S. R. Rengarajan, Y. Hao and M. Shields, "Highlights of Antenna Innovations (1974–2024): New developments over recent decades," in IEEE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Magazine, doi: 10.1109/MAP.2025.3530414. 

[2] M. Benaissa, A. Chaabane, H. Attia, and I. Al-Naib, “Innovations and Challenges in RF Antenna Technologies for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s Communication,” IEEE Journal of Microwaves, vol. 5, no. 3, pp. 526–542, May 2025, doi: 10.1109/JMW.2025.3555480.

          




来源:微波工程仿真
光学航空航天通信ECAD材料控制纺织Plant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12
最近编辑:6天前
周末--电磁仿真
博士 微波电磁波
获赞 28粉丝 55文章 433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转移矩阵法(Transfer Matrix Method, TMM)

层状介质中的波传播特性因其在隐身技术、微波遥感和光电器件等方面的应用而受到广泛关注。TMM是分层介质电磁分析的基石工具,尤其适合快速评估多层结构的透射/反射特性。结合优化算法或实验数据,可高效指导抗反射涂层、光子晶体和天线阻抗匹配设计。目录 #分层介质的传输矩阵 #混合矩阵法 参考资料 #TMMAs shown below👇*分层介质的传输矩阵TMM的核心思想是将每层介质的电磁场关系表示为传输矩阵,再通过矩阵连乘得到整体系统的响应。以一维分层介质(如平面波垂直入射)为例:单层介质矩阵:对于第i层(厚度di ,波数ki ,阻抗Zi ),其传输矩阵Mi 关联入射波和出射波的电场幅值: 物理意义:矩阵描述了电磁波在层内传播(相位延迟)和界面处的阻抗匹配关系。整体系统矩阵:N层介质的总矩阵为各层矩阵的乘积: 输入/输出场关系:设入射介质(层0)和透射介质(层N+1)的阻抗分别为Z0 和ZN+1 ,总矩阵将入射波(E0+ )与透射波(EN+1+ )关联: 假设透射介质无反射波. *混合矩阵法在傅里叶谱域中,切向电场和磁场在无源均质介质中满足一阶微分方程 使用传递矩阵求解 此矩阵提供层的两个平面边界处的状态向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众所周知,当层厚增加时,传递矩阵会失去精度甚至溢出。 此时若引入阻抗矩阵方法 可以证明,对于大层厚度,阻抗矩阵不存在数值不稳定问题。然而,当层厚变得非常薄时,它会遇到不稳定问题。 此时,可以通过引入混合矩阵H解决, H中的元素是阻抗、导纳和转移的混合。对于求解分层介质问题,通过简单的矩阵递推,可以得到从N层到f层的总体混合矩阵. 参考文献 [1] S. N. Pehrabad, M. Y. Wang and B. Liu,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ayered Bianisotropic Chiral Media Based on Transfer Matrix Method," 2024 Photonics & Electromagnetics Research Symposium (PIERS), Chengdu, China, 2024, pp. 1-6, doi: 10.1109/PIERS62282.2024.10618482.[2] J. Ning and E. L. Tan, "Hybrid Matrix Method for Stable Analysis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in Stratified Bianisotropic Media," in 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 vol. 18, no. 10, pp. 653-655, Oct. 2008, doi: 10.1109/LMWC.2008.2003446. #传递矩阵 #混合矩阵 #分层介质来源:微波工程仿真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