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冲压工艺中,工艺补充设计是确保零件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环节。工艺补充是指冲压工艺设计人员根据产品数模,为实现产品冲压可行而设计的模具冲压补充面,如压料面、拉延筋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设计细节,却在冲压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冲压工艺补充设计是连接产品设计与实际生产的关键桥梁。它不仅影响冲压件的成型质量,还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合理的工艺补充设计可以有效减少材料浪费、提高模具寿命,并确保冲压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根据行业经验,合理的工艺补充设计可以提高材料利用率10% - 15%,延长模具寿命20% - 30%。
拉延是冲压工艺中的一种重要成形工序,其目的是将平板毛坯拉制成开口空心零件。在拉延过程中,毛坯的进料条件至关重要。合理的进料条件可以确保材料在拉深过程中均匀流动,避免出现起皱、破裂等缺陷。例如,对于较深的拉延件,需要设计合适的拉延筋,以控制材料的流动速度和方向。研究表明,合理的拉延筋设计可以减少材料流动不均匀性30% - 40%。
压料面是冲压模具中用于压紧毛坯的表面,其形状和位置直接影响拉延效果。压料面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由工件本身的法兰面组成:这种压料面设计简单,适用于形状规则的零件。例如,在一些简单的圆形或方形零件中,可以直接利用法兰面作为压料面。
由工艺补充部分组成:对于形状复杂的零件,需要设计专门的工艺补充部分作为压料面。这种设计可以更好地适应零件的形状,确保拉深过程中材料的均匀流动。
修边是冲压工艺中的分离工序,用于去除多余材料并修整零件的边缘。修边线的位置和修边方式需要根据零件的形状和尺寸要求进行精确设计。合理的修边线设计可以减少毛刺和变形,提高零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根据行业经验,合理的修边线设计可以减少毛刺高度50% - 60%。
压料面设计是工艺补充中的关键环节,其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为了降低拉深深度,压料面可以设计成一定的弯曲形状,使毛坯在拉深前先弯成一定的形状。这种设计有助于减少材料在拉深过程中的应力集中,防止起皱和破裂。然而,压料面的形状应尽量简单、平滑,以避免在压料过程中产生褶皱现象,并利于毛坯在拉深时材料向凹模内流动。
压料面与凸模的形状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几何关系,以确保在拉深过程中毛坯处于张紧状态,并能平稳地、渐次地紧贴凸模。为此,必须满足以下关系:压料面长度应小于凸模表面展开长度。例如,在设计某车型的车门拉深模时,压料面长度比凸模表面展开长度短5毫米,确保了拉深过程中材料的均匀流动和零件的高质量成型。
冲压工艺补充设计是确保冲压件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关键环节。通过合理设计拉延时的进料条件、压料面的形状和位置以及修边线的位置和修边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冲压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压料面设计需要遵循降低拉深深度和保持几何关系的基本原则,以确保拉深过程中材料的均匀流动和零件的高质量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