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关于一些常见的梁、壳连接的思考

1天前浏览5

最近经常处理一些不同的连接,也在用户的案例中看到了非常多种发生错误的方式,不得不说有限元分析中连接是一个好东西,但也是最经常发生错误的地方(另一个可能是接触),我将我工作中发现的模型错误的可能性排序从高到低大概是这样:

  1. 连接
  2. 接触
  3. 边界条件(尤其是约束)
  4. 材料模型(或者有人会把参数输入错误)
  5. 单元类型误用
  6. 函数误用

所以今天就说一说我最近看到的一些连接方式,与相应的思考

壳单元,实体单元直接共节点

如图所示,我在很多人的模型中看到过如下这种结构,壳单元直接通过共节点与实体单元连接起来,这个连接方式极其危险。因为大家知道,壳单元有6个自由度,实体单元有3个自由度,所以在连接的地方,壳单元的后三个转动自由度是完全没有约束的,这就导致了其实上边这片壳可以自由“晃动”。

 但是坏就坏在,很多时候这种情况还能算,原因在于很多商业软件都会默认用个软弹簧把没约束的地方约束一下,另外就是很多人诸如用非线性分析会默认打开稳定项,也就是Abaqus非线性分析中的这个选项,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上述乱晃的问题,但由于稳定项与软弹簧都无法给你确定的结果(你的结果啥样,全看运气),结果是否正确,谁又知道呢?

正确的方式,如果想直接用壳单元实现边焊连接,其实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 

首先将板子拉通到下边,然后共节点,然后再拉一个斜角焊缝到下边共节点,这样有两个地方共节点,就不会发生上述由于壳单元转动自由度没被约束而乱晃的情况了。

注:稳定项虽好,千万别乱用!

梁与实体连接

与上述类似,很多人就这样把一个梁和实体连到一起了,通过共节点的方式,梁和实体连在同一个点上,同理也会“乱飞”,原因也是梁有3个转动自由度,而实体没有。

而且这种方式一般来说在另一个角度也是十分错误的,比如现实生活中细长结构通常被我们简化为梁单元,大块的结构用实体单元,这是很多人都有的常识,但是当两者相连接的时候,对于梁却不应该只连在实体的一个点上,因为真实中梁界面肯定是有一个面积的,这种连接方式等同于将一个小区域的分布力集中在一个小点上了,算出的结果应力集中不说,一般来说变形情况也会受影响。正确的做法就是考虑截面的面积,绑上周边一堆单元节点,想刚性一点呢就用RBE2 也就是kinematic coupling,想柔性一点呢就用RBE3 也就是distributed coupling 

梁与壳连接

由于梁、壳每个节点都有6个自由度,首先我们可以直接通过共节点连起来,也可以通过上述RBE的方式连接,同样,如果有很多梁分布在壳的时候,就比如这种结构

如果不想费劲的设置共节点或者RBE,其实也可能无脑的将梁的绑在壳上边,Abaqus中可以设置Tied连接,其他软件类似,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千万要勾选这个选项如下图Abaqus,Ansys中也有类似的,否则转动自由度也不会被连到一起,最后变形情况就会很怪,梁、壳之间没有弯矩传递,算出的结果就是个没用的云图 。

当然,如果你想所有结构都实体单元硬怼,那么绑定+共节点确实基本就足够了,但一般情况下对于大型案例,这并不可能。

最后愿所有的工程师都热衷思考且执着,别随便给个结果,好好思考自己计算的场景,并相信自己计算的结果。


来源:大狗子说数值模拟
Abaqus非线性其他软件材料ANSYS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10
最近编辑:1天前
大狗子说数值模拟
博士 传播国际一流的数值模拟算法
获赞 10粉丝 21文章 65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有限元基础知识:接触计算中的包围盒子

上次说到了采用bucketsorting的方式进行空间的分割,然后在所在的局部区域中进行搜索。其中无论是全局的整体范围确定,还是局部的接触快速检测,都离不开包围盒子,也就是boundingbox的概念,我们一般会用boundingbox进行接触的初筛,然后再用精确的接触检测算法确定接触对,与接触发生的单元。一般来说在有限元接触分析中有3种包围盒子比较常见,分别是:AABB(轴对齐包围盒):AxialAlignedBoundingBoxOBB(有向包围盒):OrientedBoundingboxk-DOPs(离散方向多面体包围盒):k-DiscreteOrientedPolytopes那么下面我就来分别介绍一下他们:AABB(Axis-AlignedBoundingBox,轴对齐包围盒)定义与特点AABB是最简单的包围盒类型,其边与坐标轴平行,由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最小和最大坐标值(如(x_min,y_min,z_min)和x_max,y_max,z_max)定义。它通过投影到坐标轴快速判断物体间的空间关系。生成方法遍历模型所有顶点,记录各轴方向的最大和最小值,构成包围盒的顶点。接触检测通过判断两个AABB在各坐标轴上的投影是否重叠:若所有轴均重叠则碰撞,否则无碰撞。二维场景中只需检查X、Y轴投影,三维则增加Z轴。此方法的优点就是他计算非常简单且高效,但是对于物体在空间中胡乱分布,方向各异的情况,会导致包围盒子过大,检测出很多其实并没有接触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在包围盒接触检测后续精确检测的效率(因为需要的精确检测相对会对一些)。这种由于其简单好用,我用的最多。OBB(OrientedBoundingBox,有向包围盒)**定义与特点OBB是带有旋转的包围盒,参数包括中心点、长宽高和旋转角度。相比AABB,它能更紧密地贴合旋转后的物体形状。也就是他基本上是“跟着物体的方向”,更紧凑。生成方法需计算物体的主方向(如通过协方差矩阵确定最优旋转角度),再沿主方向生成最小体积的包围盒。接触检测采用分离轴定理(SAT),通过检查两OBB在所有可能分离轴上的投影是否重叠。需遍历15条潜在分离轴(三维场景)。与上边的AABB对应其优点就是精度高,可以尽可能的在包围盒子检测这一个层级解决问题,但是他本身的计算量也不小,且更新起来计算也比较复杂,一般来说我不用这种,我宁愿用AABB然后把更细节的检测直接留给精确的接触检测算法,但是在CAD中用的还挺多。k-DOPs(k-DiscreteOrientedPolytopes,离散方向多面体包围盒)**定义与特点k-DOPs通过k个固定方向的平面包围物体,形成凸多面体。例如6-DOPs即AABB,14-DOPs在AABB基础上增加对角线方向平面。生成方法沿k个固定方向计算物体的极值点,生成紧凑的凸包。例如14-DOPs需计算14个方向的极值。接触检测检查所有方向平面是否重叠。若所有方向均重叠则碰撞,否则无碰撞。可通过并行计算优化效率。相对来说它等于是AABB和OBB中间的中庸者,在精度和效率上进行取舍,当想更精确检测的时候k就取大一点,当然这个时候计算复杂度也就高一些,但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己调整。这种我用的也挺多。三者的对比与结合应用类型计算复杂度精度适用场景典型应用AABB低低快速初步检测快速筛选OBB高高旋转物体、高精度检测CAD系统、物理引擎k-DOPs中中-高平衡精度与效率的复杂模型检测自动驾驶、碰撞检测、点云等个人来说比较倾向于用AABB与k-Dops,不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行选取,后续可以来一期直接上这三种代码的。来源:大狗子说数值模拟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