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晶格应用案例 | 3D打印热交换器

3月前浏览182

  通过增材制造技术一体成型的换热装置,内部以仿生晶格结构(如蜂巢、陀螺曲面)替代传统直线流道,实现高效、轻量化的热管理。

  在3D打印晶格结构热交换器的设计中,Altair Inspire并非仅是工具,而是连接生物灵感与工程极限的桥梁。它通过算法解构自然界的结构智慧(如骨骼微观孔隙、蜂巢拓扑),并重构为可制造的高性能工程方案,其设计赋能体现于以下维度:  


一、拓扑优化:

仿生骨骼的“材料智能”

Inspire的核心能力在于以最小材料实现最大功能——这正是生物进化的底层逻辑:  
- 载荷驱动生长:输入热应力场、流体压力边界条件后,软件通过迭代计算自动移除低效材料(模仿骨骼在受力方向的密度梯度),生成类树根分形结构。  
- 案例:某航天热交换器支架经优化后,在维持同等刚度的前提下减重67%,同时将热变形量压缩至传统设计的1/3。  


二、晶格智能填充:

自然胞元的工程转译

软件内置的晶格库(如Gyroid、Diamond、Octet)本质是对自然界高效拓扑的数学提取:  
- 性能定向强化:  
- 在高温区域填充高比表面积晶格(如TPMS)强化换热;  

- 在机械承力区植入高刚度晶格(如四面体结构)抵抗蠕变;  
- 梯度过渡设计:通过晶格单元尺寸/密度的连续渐变(模仿竹节抗弯梯度),消除应力集中,如某核聚变装置冷却板寿命提升300%。  


三、多物理场协同:

超越“静态结构”的系统思维
Inspire突破传统CAD的局限,实现热-流-力耦合仿真前置化:  
- 流体性能预判:在几何设计阶段直接模拟晶格通道内的湍流强度与压降,避免传统“试错式”加工;  
- 热力耦合验证:同步分析热膨胀引发的结构变形,确保高温工况下密封面不失效(某燃料电池双极板设计周期缩短70%)。  


四、制造约束集成:

为增材制造而生的设计语言
软件将3D打印工艺限制转化为主动设计规则:  
- 悬垂角控制:自动规避<45°的悬臂结构,防止打印坍塌;  
- 最小壁厚约束:根据材料(金属/陶瓷)设定流道壁厚下限,确保成形可行性;  
- 支撑结构预测:生成可剥离的轻量化支撑,减少后处理成本(某涡轮叶片支撑体积减少82%)。



来源:Inspire增材创新设计
Inspire燃料电池湍流拓扑优化航天增材材料仿生控制曲面Altair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05
最近编辑:3月前
Inspire增材创新设计
专科 | 产品经理 Altair Inspire技术专家
获赞 31粉丝 81文章 65课程 1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