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科学计算领域,COMSOL Multiphysics是一款强大的仿真软件,能够解决复杂的物理场问题。然而,其仿真过程往往需要大量计算资源和时间。为了提高效率,可以使用Python控制COMSOL,结合深度神经网络(DNN)构建代理模型。
具体而言,Python脚本可以自动化COMSOL的仿真流程,生成训练数据集。这些数据包括输入参数(如几何尺寸、材料属性)和输出结果(如场分布、响应值)。随后,DNN模型通过这些数据进行训练,学习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训练好的代理模型能够在毫秒级时间内预测结果,显著提升计算效率。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
接下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如何用python控制一个1D锂电池Comsol模型生成不同设计参数下电池性能的数据集,然后基于生成的数据集构建并训练DNN代理模型。整个过程都是自动化运行,相比于直接使用Comsol本身自带的DNN模型来说要更加高效。
四个特征参数分别是C_rate(放电倍率)、L_pos(正极涂层厚度)、epss_neg(负极活性物质体积分数)和epss_pos(正极活性物质体积分数)。这四个参数都是对电池性能影响比较大的参数。
可以看到第二组设计参数不合理,出现了不收敛的情况。300组设计参数计算所需的总时间为1934.21 s, 并将计算结果自动保存到csv文件。
训练后的DNN模型对E_vol和P_vol_ave的预测效果如下图所示
训练集(蓝色点)和测试集(橘色点)基本都集中在理想预测线(红色虚线:代表预测值等于实际值)附近,且R^2的值都在0.99以上,说明该模型具备比较优异的预测能力,可以作为一个合格的代理模型。
可以看出1C倍率以下,DNN预测的平均体积功率密度(P_vol_ave)与Comsol计算出来是有些差距的,而2C倍率以上DNN预测出来的结果与Comsol计算出来的重合得还是挺不错的。
本文展示的方法不仅仅局限于锂离子电池模型,只需要在我这个案例的代码基础上稍作修改即可拓展到任何其他仿真领域代理模型的构建和训练。为了方便代码基础比较薄弱的小伙伴根据自己的需求修改我的代码,我录制了一个视频来详细讲解代码的功能以及操作步骤。
文章付费后即可获得本文的Comsol模型、python代码以及讲解视频如下: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内容简介:Comsol模型、python代码以及讲解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