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我所理解的氢燃料电池(第十章:系统-氢气子系统1)

3月前浏览108

10-2氢气子系统  

氢气子系统的作用是持续地将纯净的、具有一定流量和压力的氢气输送进燃料电池堆,该系统结构包括氢气的供给、传输、反应、排气和循环的过程。通常情况下,该系统包括氢气源、减压阀、压力调节阀、气水分离器、氢气循环泵/引射器、氢气尾排阀、传感器等部件。  

目前常见的车载氢源以高压压缩氢气为主,即用高压储氢瓶储存氢气,市面上以35MPa70MPa为主;也有使用储氢材料作为氢气储存,即固态储氢,因其成本、动力学性能不足、循环寿命有限等因素影响,目前在市面上应用较少。  

这里就有个小思考,就是为什么目前储氢瓶的应用压力是35MPa70MPa,而不是其他压力呢?  

1.国际标准与行业规范的统一要求  

1)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主导作用  

ISO 19880系列标准明确将车载高压储氢系统的压力等级规范为35MPa 和 70MPa,这一标准被全球主要氢能市场(如日本、欧洲、美国)采纳,成为行业共识;中国国家标准(如 GB/T 26779-2011《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车载氢系统技术要求》)也直接引用了这一压力体系,确保国内外技术对接和产业链协同。  

2)简化基础设施与技术兼容性  

若压力等级过多(如40MPa50MPa),会导致加氢站设备、储氢瓶制造及检测标准复杂化,增加产业链成本。35MPa 和 70MPa 的“双轨制”可覆盖不同场景需求,同时降低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复杂度。  

2.材料技术与储氢密度的平衡  

1)储氢材料的耐压极限与成本控制  

现代储氢瓶普遍采用碳纤维缠绕铝合金内胆(IV型瓶),35MPa 和 70MPa 是材料强度与制造成本的最佳平衡点:35MPa储氢瓶的碳纤维用量较少,成本较低,适合早期技术推广和商用车场景(如氢能大巴、重卡);70MPa需更高强度的碳纤维(如 T700 级以上),成本增加约 30%-50%,但储氢密度提升近一倍(70MPa 储氢瓶的氢气质量密度可达 5.5% 以上),适合空间受限的乘用车。  

2)压力与储氢密度的数学关系  

高压气态储氢遵循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压力越高,单位体积储存的氢气量越多。但超过70MPa 后,储氢密度的提升幅度会因氢气压缩因子(值)增大而减弱,同时材料耐压要求呈指数级上升,性价比下降。  

3.安全性与工程可行性  

1)压力与安全设计的边界  

氢气的爆炸极限为4%-75%,高压下对储氢瓶的密封性、抗疲劳性要求极高。35MPa 和 70MPa 是经过大量安全测试验证的 “安全压力区间”:35MPa 储氢瓶的设计爆破压力通常≥105MPa倍安全系数),70MPa 瓶≥210MPa,确保在意外情况下仍有足够安全冗余。超过 70MPa(如 100MPa)时,储氢瓶的疲劳寿命会大幅缩短(如循环次数从 5000 次降至 1000 次以下),且密封件失效风险显著增加。  

2)加氢站压缩机的技术瓶颈  

加氢站的压缩机需将氢气压缩至目标压力,70MPa已是工业级压缩机的成熟应用上限。若提升至更高压力(如 100MPa),压缩机能耗将增加 20%-30%,且设备体积大幅增大,不符合加氢站高效化、小型化的设计趋势。  

4.应用场景  

135MPa主要应用于商用车(大巴、重卡)、固定式储氢站,商用车对成本更敏感,35MPa储氢瓶成本较低,且商用车空间较大,无需极致储氢密度;固定式储氢站可通过增加储氢瓶数量弥补密度不足。  

2)70MPa主要应用于乘用车(氢能轿车、SUV),乘用车追求轻量化和空间利用率,70MPa储氢瓶可在相同体积下储存更多氢气(如丰田 Mirai 的 70MPa 储氢系统可储存 5.6kg 氢气,续航超 650 公里),满足家用车续航需求。  

为了能提高氢气的利用率,降低燃料电池的发电成本,获得更高的燃料电池堆性能,目前首选的方案是氢气的循环结构。目前氢气的循环结构主要分为氢气循环泵方案与引射器方案,如图10-5所示。  

10-5氢气的循环方案  

对于引射器方案,反应后的残余气体经过气液分离器后,会重新进入引射器参与回流,然后引射器利用压差产生的自吸效应将排出端的氢气吸到引射腔体中,使得回流气体同调压阀出口氢气混合一起重新入阳极腔体中,完成氢气的循环利用。氢气循环泵方案大致架构与引射器方案类似,只是氢气循环泵代替引射器,可通过主动控制泵转速来实现氢气循环。  

两者区别在于引射器是被动地利用压差进行循环,回流效果取决于当前压力情况,在宽范围工况下适应性较差;而循环泵可实现外部主动循环调节,适应工况范围较宽。氢气循环泵方案虽然相比于引射器方案可实现更为精确的循环控制,但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系统辅助功耗和成本,而且相比引射器,氢气循环泵尺寸和体积也较大。

 

来源:闲村野夫
疲劳燃料电池汽车爆炸材料控制试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6-27
最近编辑:3月前
闲村野夫
硕士 | 研发工程师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获赞 17粉丝 11文章 54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我所理解的氢燃料电池(第九章:电堆-活化&反极)

9-8 电堆的活化 提到活化,首先要想到之前讲到的两个知识点,一是活化能,二是活化极化(电化学极化),这两点分别在第一章和第三章有详细陈述。 但这里电堆的活化是指电堆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双鞋最舒服的时候一定不是新鞋阶段,需要穿几天,才能达到舒服的状态;一场足球比赛开始前,球员都是需要先热身的,这样身体才能在比赛时到达最佳状态。电堆的活化亦如此,就是为了让新电堆在使用前到达最佳性能状态。 一双鞋在放的时间长了之后,或者洗刷之后,还是需要重新适应,同样电堆在长时间放置或者维修之后,还是需要重新活化。 电堆活化的时候,需要不断调节加在电堆上的负载。我一开始不是很理解为啥负载还能不断地调节,负载不就是灯泡、显示器、各种消耗电的装置吗?这就是固有思维,因为我们平时用的电是就是固定的,就是220V。但燃料电池不同,它的输出电压是随着负载变化的,负载需要多少电压,电堆就提供多少。 就好比我们在跑步机上跑步,跑步机先设定速度,然后跑步的人去调节速度去匹配跑步机,不断调节跑步机速度,跑步的人就需要不断去适应跑步机,这里的跑步机就是负载,跑步的人就是电堆。 负载的调节一般由两种方式,一种是调节负载电流,一种是调节负载电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调节电流与调节电压是相反的,负载需要加大,电流就要加大,而电压就要减小。 在调节负载过程中,一般会有如下操作:加载、拉载、降载、卸载。这里主要要理解状态性动词和持续性动词的区别,加载和卸载是状态性动词,互为相反;拉载和降载是持续性动词,互为相反。 9-9 电堆的反极 在了解电堆的反极之前,要重温一下电堆的一个小知识点,就是电堆的阳极对应的是负极,阴极对应的是正极,这是不符合正常思维逻辑的,这是因为阴阳极的定义是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来确定的,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的反应是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的反应是阴极。正负极是根据电流的流向来定义的,即正极流向负极。 那这里要思考一个小问题,什么情况下,阳极对应着正极,阴极对应着负极?在电解池中,是这种情况,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阴极。 所以从这点就可以理解到,电堆发生反极之后,原有的电池变成了电解池,从产生电能转变为消耗电能,在电堆里之所以会发生反极的一个条件是其他电池激励了反极的那个电池,如果是单电池,是不会发生反极的,顶多就是不发电了,因为没有外部电源激励它。 发生反极主要条件是氢气/空气供应不足、被阻塞、水淹、负载突然变化,这里的负载突然变化其实就是供应不足的另一种说法。所以阴阳极都可能发生反极,通常情况下,阳极的反极概率更高一些,主要是因为阴极对氧气浓度的变化没有阳极对氢气浓度变化那么敏感。 当阴极没有足够氧气时,就会发生如下反应, 2H3O + 2e- = H2 + 2H2O (9-6) 在标准状态下,阴极此时的电极电位是0V,但考虑到实际条件下,阴极的电位要偏负。同时,阳极的电极电位不变,也是0V,但是阳极要偏正,这就导致了阳极电位要高于阴极,就造成了反极。 当阳极没有足够氢气时,在外部电源的激励下,就会发生如下反应, 2H2O = O2 + 4H+ + 4e- (9-7) C + 2H2O = CO2 + 4H+ + 4e- (9-8) C +H2O = CO + 2H+ + 2e- (9-9) 碳腐蚀反应的电位比水电解反应电位低得多,在热力学上来说,碳腐蚀反应应该优先发生;但是从动力学上来说,水电解反应要快的多,所以水电解反应优先发生,但还是有少点碳腐蚀发生。 在标准状态下,水电解的电极电位是1.23V,与阴极相同,但是在实际条件下,阳极电极电位要更高,并伴随着少量的碳腐蚀。当水电解结束时,进入碳腐蚀阶段,此时电位进一步升高,当升高到2.8V时,就没有碳可以被腐蚀了,最终造成阳极的电位要远高于阴极,就导致了反极。 所以,这里可以理解到,反极发生的充分条件是氢气/空气供应不足、被阻塞、水淹、负载突然变化,反极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有外部电源(其它电池)激励发生反极那一节电池或几节电池。 前文说到单电池不会发生反极,其实这种说法有点片面。现在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2节电池会不会发生反极呢?那么3节电池会不会发生2节电池反极呢? 我的理解是都不会,因为发电电池的总电压小于激励电池反极所需要的总电压。所以反极发生的必要条件可以概括为未发生反极电池的总电压要高于反极电池的总电压。 来源:闲村野夫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