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国内的大公司和跨国公司相比,无论是民营还是国有企业,人力资源(HR)部门的角色定位都有很大的不同,区别非常明显。
在跨国公司里,HR的定位很明确,就是一个纯粹的支持部门。比如,研发部门决定需要招人,那HR的工作就是去筛选简历、安排面试、走流程。如果技术面试通过,HR只要核对一下薪资范围是否合规,基本不会再设什么额外的门槛。至于一个项目需要多少人、要不要裁员,这些HR一般不直接参与决策。
而在国内公司,HR的权力要大得多。他们往往会直接参与员工绩效评定、裁员与用人计划等核心事务。比如,一个项目需不需要这么多人,HR不仅会参与讨论,往往还掌握着很大的话语权。可以说,HR介入的环节远比跨国公司多。
国内外公司HR最大的区别,其实就在于角色定位:国内的人力资源更像是“大内总管”,协助老板管理公司大小事务,因此权力也相对集中。
你可以把国内HR想象成古装剧里的“吏部尚书”,专门负责人事任免和官员考核,地位举足轻重。他们既要对一把手负责,也要掌控公司的人事脉络,很多事情最终都得过HR这一关。
相比之下,跨国公司的HR更像是老板和各业务部门的“后勤”,主要是配合执行:招人、制定制度、处理员工关系等等,这些都是基础工作,这方面国内外其实差不多。
总体来看,虽然国内和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在具体工作内容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功能定位确实存在不小的差异:国内HR更偏向管理与掌控,参与度和权力更高;而跨国公司HR则更偏向支持与服务,权力有限,更多是围绕业务部门运转。
以上就是我对国内和跨国公司HR定位差异的一点观察和理解。欢迎大家留言分享你的看法,你所在的公司HR属于哪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