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国内HR=吏部尚书,跨国公司HR=打杂?

2月前浏览47

我觉得,国内的大公司和跨国公司相比,无论是民营还是国有企业,人力资源(HR)部门的角色定位都有很大的不同,区别非常明显。

在跨国公司里,HR的定位很明确,就是一个纯粹的支持部门。比如,研发部门决定需要招人,那HR的工作就是去筛选简历、安排面试、走流程。如果技术面试通过,HR只要核对一下薪资范围是否合规,基本不会再设什么额外的门槛。至于一个项目需要多少人、要不要裁员,这些HR一般不直接参与决策。

而在国内公司,HR的权力要大得多。他们往往会直接参与员工绩效评定、裁员与用人计划等核心事务。比如,一个项目需不需要这么多人,HR不仅会参与讨论,往往还掌握着很大的话语权。可以说,HR介入的环节远比跨国公司多。

国内外公司HR最大的区别,其实就在于角色定位:国内的人力资源更像是“大内总管”,协助老板管理公司大小事务,因此权力也相对集中。

你可以把国内HR想象成古装剧里的“吏部尚书”,专门负责人事任免和官员考核,地位举足轻重。他们既要对一把手负责,也要掌控公司的人事脉络,很多事情最终都得过HR这一关。

相比之下,跨国公司的HR更像是老板和各业务部门的“后勤”,主要是配合执行:招人、制定制度、处理员工关系等等,这些都是基础工作,这方面国内外其实差不多。

总体来看,虽然国内和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在具体工作内容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功能定位确实存在不小的差异:国内HR更偏向管理与掌控,参与度和权力更高;而跨国公司HR则更偏向支持与服务,权力有限,更多是围绕业务部门运转。

以上就是我对国内和跨国公司HR定位差异的一点观察和理解。欢迎大家留言分享你的看法,你所在的公司HR属于哪种类型?



来源:白话IC
科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6-27
最近编辑:2月前
白山头
签名征集中
获赞 12粉丝 5文章 210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国产EDA,属于普通IC工程师的巨大机会!

我认为,目前一个巨大的机会在于国产EDA软件。过去,EDA市场一直被少数巨头垄断,普通人几乎没有机会插足。但如今,国产EDA的崛起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为什么这么说?首先,EDA软件的编程门槛正在降低。拿我自己举例,我只有写小脚本的基础,但通过AI编程,我成功上线了一个iOS APP——TomatoFocus。虽然下载量不多,但它证明了:即便是零基础的人,也能做出属于自己的软件。除了开发门槛降低,市场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国际巨头因为各种原因,市场格局正在松动,给我们留出了更多空间。通过持续努力,我们完全可以开发出自己的EDA软件。过去,国际巨头依靠兼并收购,形成了寡头垄断,新玩家几乎没机会。但国内目前还没有绝对垄断的巨头,虽然华大九天是最大的国产EDA厂商,距离全系列覆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整体技术水平也还有差距。这种差距,其实就是机会。未来,国内企业必须加快整合资源、提升技术,才能真正站到国际舞台中央。目前,国内大约70%-80%的IC公司还在用三巨头的EDA工具,一旦它们真的退出中国市场,腾出来的市场就是我们的机会。国产EDA还处在起步阶段,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都有巨大提升空间。我们这些一线工程师用过世界最先进的软件,也做过世界最先进的芯片,对好用的软件长什么样,心里最清楚。这是我们的先发优势,加上AI大模型的爆发式更新,更是雪中送炭。现在,就是跑赢时间的关键节点。谁先做出哪怕是一个点工具,哪怕不完美,都可能占据先机。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同行在做,并且已经商业化。这就是我的一些想法。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点子或热情,欢迎加入我的知识星球“白话IC的朋友们”,一起折腾,让国产EDA快点崛起,咱们自己人用自己的工具!来源:白话IC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