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宁德时代如何设计电芯?

1月前浏览72
2025年6月10日,宁德时代在上海举办587技术日,发布新一代储能电芯,并详细介绍了背后的设计考虑,本篇文章将从技术角度分享宁德时代设计该款电芯的具体细节,可以作为不错的学习资料,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转发和收藏。

 

首先,如何去实现高能量密度?  

传统的解决方案其实是通过简单的把电芯尺寸给放大,或者是将这个空间塞得更满,从而去达到更高的能量密度,也就是所谓的卷尺寸卷空间。但是,这样会极限的压缩电芯内部的空间,这样会引发可靠性以及寿命的问题,比如防爆阀可能会提前开裂,壳体会提前破裂,还有应力集中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为了不牺牲这种可靠性和寿命,CATL选择了攻坚克难,聚焦化学体系的创新。比如在正极材料方面,CATL通过堆积密度的设计,还有高致密的包覆,快离子通道的构筑,助力了高能量密度的达成。CATL用领先一代的化学体系,可以实现434瓦时每升,将上一代产品能量密度可以提升10%  

 

能量密度的突破仅仅是起点,为了让每一份真实的能量能够被高效的利用,另外比较关键的指标就是能量效率,也就是能量转化效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RTE  

影响RTE的核心就是能量没有按照正常的路径去转化成化学能,而是用热量的形式去散失。根据大家耳熟能详的这个焦耳定律,热量是跟电流和电阻相关的,大电芯就意味着大容量,也就意味着大电流。另一方面,在充电过程中就存在着极化,这个极化就会导致阻抗。从电化学的角度,这个阻抗是分为三种类型,欧姆极化、反应极化和浓差极化,这三个极化对RTE有比较大的影响。如果尺寸在刚开始选择不合理,比如设计的过高或者过宽,就会导致电子的迁移路径会变长,换句话说,也就机械内阻会变大,就会形成天然的短板,进一步降低RTE。通过仿真,CATL发现比较关键的规律,也就是电芯的内阻,会随着这个电芯宽度变化的规律,会呈现出典型的浴盆曲线的特性。比如电芯过高或者过窄,都会恶化它对应的性能。CATL研究发现,200~300mm这个尺寸区间才是电芯宽度的黄金区间。  

 

为了解决容量与RTE冲突的问题,CATL技术突破的路径也非常明确,也就是如何去解决这3种情况,首先针对欧姆极化,CATL设计了极简的过流路径,同时匹配最短的电子迁移路径,可以将机械内阻降低30%,从而大幅改善欧姆极化带来的产热的影响。在化学体系方面,CATL通过优化电解液、石墨以及两项界面的稳定性,降低反应阻抗。另外,CATL又结合离子的掺杂的技术,可以大幅降低磷酸铁锂的本征相变的极化,从基因上大幅减少它对应的材料带来的极化。最后,在极片设计方面,通过极片层,CATL基于费克扩散定律,开发了梯度的孔隙结构设计,实现了锂离子的快速运输,从而可以大幅降低对应的极化。综合以上三方面的突破,CATL可以将587电芯的初始RTE做到96.5%  

图形用户界面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当然,除了这个初始RTECATL也很关注全生命周期内RTE的衰减,因为他们对全生命周期的吞吐量是有极大的影响。CATL通过对阳极副反应机制的深入探究,创新的开发了阻抗增长的抑制技术。通过对全生命周期SEI组分的调控,延缓了SEI的增厚,抑制了高阻抗产物的生成,从而实现全生命周期内RTE的缓衰减,为客户和业主创造更大的价值。  

图形用户界面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当然,储能的本质其实是电量的存储,电芯寿命决定了储能全生命周期内的收益。  

CATL在跟客户交流的过程中收到了反馈,就是说为什么市面上有些普通的产品两到三年就会快速的衰减。其实看了左边的这个图,我相信大家就理解了,因为储能电芯的寿命分布存在很大的扫把型,那怎么样去保证把这个扫把做的尽量小?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扫把型?这是因为电芯的寿命是复杂因素,并且耦合时间的综合的结果。而大电芯,它的寿命的离散程度其实是会更大。这是因为电芯增大之后,尤其是尺寸,如果设计不合理,过高或者过宽,就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电解液以及产气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这些不一致性会导致电流密度分布不均匀。根据电化学基础原理,电压差和浓度差是驱动锂离子迁移的动力,所以这些不一致性会引起锂离子的非正常分布,整体会引发电芯寿命的风险,如果是析锂的话,进一步会导致安全的隐患。  

图形用户界面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那综合以上因素的考量,CATL从可靠性工程的角度和电化学理论基础,来进行对客户对产品寿命的承诺。首先,电芯寿命和可靠性的本质其实是确定性规律和不确定因素的综合体现。一方面,寿命的整体衰减,是具有确定性的,主要是因为这个性能的衰减有指定的对应的机理,对应的函数,也就叫做性能的函数。同时,CATL在设计的时候,又要考虑到性能与失效阈值之间存在的距离,这个CATL称之为裕度的函数。所以,这些因素是可以通过物理建模和工程分析的手段进行预测和控制。另一方面,寿命的可靠性也受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共同影响,比如在过程中制造的波动,材料的离散性,还有使用条件的变化,以及环境的扰动,这些综合因素都会使性能退化的速率,或者裕量实际的分布发生显著的波动。综上,面对电芯系统,不仅要深入研究电芯寿命衰减的退化的机制。与设计裕度之间确定性的规律,还需要量化并且评估各类不确定性对可靠性结果的综合影响。可以构建这种多维度可信赖的寿命可靠性模型,从而保证寿命的可靠性。  

 

同时,CATL又从这种电化学基础的角度,通过计算得到电芯特征高度的范围,耦合仿真,CATL可以分析得到极片上电流密度分布的均匀性,从而得出最优的尺寸范围。综上,CATL可以从尺寸这个基因上,规避不一致性导致的局部的压差所引发的寿命风险,以及潜在的安全隐患。  

电视萤幕画面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那选定好电芯尺寸之后,如何进一步去提升寿命?  

因为大电芯的分散度更高,首先要把这个分散度收敛,同时要进一步把这个寿命进一步提升。在这里,CATL是抓住两个方面,第一是电解液,第二是从负极的界面作为切入点,聚焦本征锂耗的改善。一方面,使用CATL发明的自修复的阴离子电解液技术,建立可抑制放电过程中SEI分解,和充电过程中SEI应力破损的高韧性界面。另一方面,开发了多功能基因复配这种基团,可以复配这种缓衰减的成膜剂,在负极颗粒表面可以原位的构建这种快离子通道的钝化层。在改变这个结构的同时,可以降低石墨表面的缺陷,从而可以实现寿命的大幅提升。  

电视萤幕画面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同时,寿命的提升又离不开充分的测试验证,CATL深耕储能多年,早已完成了,大家熟知的280安时循环的实测的结果,左边的曲线就是实测的万次循环的曲线。基于此,CATL可以建立庞大的实测数据库,在完善技术路径的同时,依托内部强大的实测数据库,从而被建立更精准的寿命模型,能够为客户提供更精准的寿命曲线。以上这些维度的协同优化,共同铸就了587安时在性能上的优势。然而,卓越的性能仅仅是基础,储能的本质是与时间同行,可靠性才是价值衡量的标尺。  

电脑游戏的截图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针对可靠性,就像在储能电芯失效的占比中,自放电的占比可以高达70%  

那自放电的失效比例高,不但决定了储能电池的使用寿命,它还会影响整个系统,降低年平均运行天数,又会带来高额的维护成本。那如何从电芯设计的角度去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影响自放电的关键因素。从设计的角度,物理切单位和毛刺的数量是关键因素之一,所以CATL在设计587的时候,就采用最先进的卷绕技术,能够大幅的减少这种物理切单位以及毛刺,从而使自放电故障率可以降低一个数量级,使业主在全生命周期内实现更高的在线率,实现更高的收益。  

电脑游戏的屏幕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安全。  

对于储能产品来说,安全没有99分,只有0分和100分。从电芯设计的角度讲,尺寸扩大确实是带来了能量密度的提升,但是同时给安全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因为它在滥用过程中,热量和高温气体的累积,是导致电芯热失控的关键因素。容量增大导致了在滥用过程中这种急剧的产气,以及产热量的积累,对电芯的定向泄压以及系统的热扩散会带来极限的挑战。如果是再耦合上尺寸设计不合理,会进一步去影响电芯的散热以及传热,会加剧这些气体这些热量的累积,使电芯在滥用过程中的燃爆风险进一步增加。因此,在实现高性能的同时,始终具备可靠的安全保障。  

QR 代码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CATL持续对大电芯安全和材料本征安全深入的研究。  

为了实现安全,CATL构建了三维的防御体系,从产热的源头解决尺寸带来的安全恶化。CATL发明了高安全电极液,无扩散的阳极以及耐热隔膜。可以实现大电芯的本征以及滥用安全阀值的大幅提升。现在CATL 587安时的电芯,已经通过了GBT 36276以及GB 44240的严格测试,能够做到过充、热失控、针 刺等滥用场景下不起火、不爆炸。在当前整个行业热衷于追求大尺寸、大容量的背景下,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知,任何忽略储能、电芯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所谓的创新,都将是对产品本质的背离,只有坚守真实的能量的初心,才能做出更安全、更可靠的产品。CATL相信587电芯不是容量最大的电芯,但是一定是经得起时间、安全和效益三重验证的储能下一代真实能量的大电芯。



来源:小明来电
化学电子理论爆炸材料储能控制试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6-27
最近编辑:1月前
小明来电
硕士 新能源干货,尽在小明来电~
获赞 6粉丝 8文章 152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聚焦:创新提高电池矿物供应的多样性 - 1

2025年4月,IEA(国际能源署)官网发布了《能源革新现状》的研究报告,其中第七章围绕锂电池的矿物供应做了详细的分析,笔者会在未来几篇文章分享其中的部分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今天分享第一部分。聚焦:创新提高电池矿物供应的多样性 由于过去30年来锂离子电池在设计和制造方面的快速创新,现代电池将成为未来能源系统的基石之一。自2010年以来,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的成本下降了90%以上,电动汽车电池包的比能量自2006年特斯拉跑车电池包以来增加了一倍多。电池价格的下降使电动汽车变得更实惠(相关阅读:近十年动力电池成本变化),也使电池存储市场在2022年至2024年间增长了近四倍,实现了更多的可再生电力部署和更有弹性的电网。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工程师和投资者通过研究、产品开发和工厂项目的直接合作,为这一惊人的进步速度做出了贡献。 然而,对这些电池的关键矿物的需求正在上升,需要对新矿山和炼油能力进行大量投资,以生产它们所需的锂、钴、锰、镍和石墨。2023年,锂需求增长了近30%,而镍、钴和石墨的需求增幅均在8%至11%之间。这两种矿物的需求增长主要是由电动汽车驱动的,电动汽车是锂需求的最大单一来源,对其他矿物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这种产能的位置和新产能的建设将影响电池供应链的弹性,目前电池供应链集中在少数国家,并由数量有限的利益相关者控制。在电池材料开采和精炼方面,2021年至2023年,前三大生产国的份额仍然很高。截至2023年,约85%的锂是在澳大利亚、智利和中国开采的,近65%的锂也是在中国提炼的(另有25%在智利提炼)。超过一半的镍是在印尼开采的,其中一些在中国提炼。这两个国家合计占镍精炼量的60%以上。刚果民主共和国拥有全球近三分之二的钴矿,但全球四分之三的钴精炼在中国。石墨的集中度更高,80%的开采和90%以上的精炼都发生在中国。 这种集中度不太可能很快改变,IEA的分析显示,到2030年,精炼锂、镍和钴的预计供应增长中,约70-75%将来自目前的三大生产国。对于电池级球形石墨和合成石墨,几乎95%的增长来自中国。中国公司的所有权延伸到世界上大部分的镍和钴生产,尽管这些矿物在其他地方开采(例如印度尼西亚的镍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钴)。此外,中国在所有这些矿物的加工和精炼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种高度的供应集中度使供应链和路线更容易受到干扰,无论是来自极端天气、贸易争端还是地缘政治。 近年来,各国政府都试图限制或改变电池及其投入的贸易,这种模式一直持续到2025年,中国宣布限制用于生产石墨负极、某些正极及其前体的技术,以及直接提取锂的技术。 快速增长的关键矿物市场的动荡危及对多样化矿物供应的必要投资。国际能源署能源转型矿物价格指数在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增长了两倍,然后在2023年底之前放弃了大部分涨幅。锂现货价格在2023年暴跌了75%,钴、镍和石墨价格下跌了30-45%,原因是新的供应和充足的电池组件库存满足了预期的需求水平。尽管矿产价格下跌对电池生产商和消费者来说是利好消息,但矿业公司在2023年对新矿产供应的投资低于2022年,一些矿业公司险些破产。随着对关键矿产的需求上升,尤其是考虑到采矿项目的交货期较长,对新供应的投资不足会带来短缺的风险。在IEA的既定政策情景(STEPS)中,已宣布的采矿项目将无法满足2030年至2035年间对锂和铜日益增长的需求。 加强创新的理由 电池原材料在世界各地分布不均,因此很难显著改变原材料供应模式,以满足对现有电池技术的需求。改变这些现有技术的提炼和贸易模式原则上是可行的,但需要对新资本进行大量投资,鉴于中国已取得的竞争地位,私营部门不太可能单独进行投资。电池矿物回收和在目前没有生产的地方从替代资源中提取矿物,要么受到原料有限、成本高或技术尚未成熟的限制。 然而,致力于技术开发的创新者有潜力改善电池矿物供应链的多样性、弹性、环境影响和成本。这项工作对确保能源安全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性。如果不将不同的电池化学成分或开采不同矿物供应来源的技术商业化,到2030年,全球锂需求可能会比2023年增长三倍。此外,拥有一系列经过验证的电动汽车电池化学物质为供应链提供了灵活性,可以通过替代来应对市场紧张,并限制价格飙升。即使存在包括关税在内的供应链限制,创新——无论是在化学领域还是在制造业——对于确保电池价格继续下降也至关重要。能够提供这些技术改进的成功创新者将获得电池市场的很大份额,预计到2035年电池市场将达到近5000亿美元。 技术发展的五个相关领域包括: 通过电池化学成分的变化来减少或改变矿物需求。今天的电动汽车电池市场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的锂离子正极化学物质:锂镍钴锰氧化物(NMC)和磷酸铁锂(LFP)电池。锂镍铝钴氧化物(NCA)以前广泛用于电动汽车,尤其是特斯拉,但现在已经下降到不到电动汽车电池市场的5%。LFP电池使用较少的关键矿物,其份额在2020年至2024年期间迅速增长,几乎占电动汽车电池市场的一半(以能源容量为基础),主要由中国制造商推动。因此,LFP的创新大大减少了对镍和钴的依赖,可以大幅降低锂含量的电池也越来越接近市场。 通过简化电池尺寸和延长电池寿命来减少矿物需求。技术创新可以帮助确保驾驶者能够以经济实惠的方式满足他们的出行需求,使用尺寸合适的电池,并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合适的用途,包括通过小型电动汽车。由于篇幅的限制,本重点章节不考察电池组件技术,但这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电池技术的改进以及电池包和电池级的智能电池监测系统已经有助于提高汽车电池的耐用性,而物流和城镇规划技术可以减少对道路运输的需求,也有助于减少需求。 通过回收废旧电池,减少对新开采的需求。当从高性能应用(如电动卡车或电动汽车)中退役的电池被重新用于性能较低的应用(如微移动或固定存储)时,或者在同一应用中重新使用时,它会减少对新电池的需求,但也会延迟成分矿物通过回收重新进入新的电动汽车电池。需要改进技术,使电池的再利用像购买新电池一样无缝、有竞争力和可靠,而新电池的价格在不断下降。 通过回收废旧电池和电池废料,减少对新开采的需求。只要在电池使用寿命结束时对电池中发现的稀缺材料有需求,回收这些材料将有助于遏制新开采投入的开采以及采矿可能带来的环境破坏,同时增加电池矿物有限地区的供应链弹性。 利用替代资源类型,使矿物供应多样化和扩大。人们对能够提高从环境影响较小的资源中提取电池矿物的竞争力的技术非常感兴趣,比如在地热和油田盐水中发现的锂,作为地理上集中的硬岩矿石和近地表矿床的替代品。 下面几节将回顾已知的技术途径及其状态。所有这些途径都有可能在未来的电池供应链中发挥作用,并且由于当地地质和法规等因素,它们的竞争力将因市场而异。然而,开发技术成品的个别公司的长期竞争力将取决于它们与整体技术和市场格局的整合,以及它们在产品和制造过程中进行渐进式创新的能力。没有垂直整合到所有供应链步骤的公司可能需要获得优惠协议,并与生产商(电池或电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炼油厂和矿产生产商(从原始资源、废料或报废产品)组成的复杂网络不断变化的需求保持一致,以保持竞争力。 电池创新不仅仅是发明 LFP正极的故事说明了电池创新不仅是关于新技术的发明,而且是关于它们与动态供应链生态系统的竞争整合。LFP正极约占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市场的四分之三,是2020年的两倍。2024年,中国在欧盟的份额超过10%,是前一年的两倍,超过了在美国的份额。LFP正极于1997年由美国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并在21世纪初在加拿大和美国进一步发展,以克服其最初的低导电性。在加拿大政府的支持下,第一家LFP正极工厂于2012年在加拿大开业。然而,尽管有这样的起源故事,北美的LFP生产并不符合国内电动汽车制造商对NMC化学物质带来的更长的行驶里程的偏好。由于对LFP知识产权的严格控制,其改进速度随着扩大规模的停滞而放缓。然而,中国企业在国内LFP生产和使用方面有更有利的知识产权协议,它们被其较低的成本和避免有问题的钴和镍供应链所吸引,投资于进一步扩大规模。今天,几乎所有的全球生产都在中国,中国的制造商通过广泛的专业知识和创新,已经取得了全球主导的市场地位。这些创新包括新的电芯类型、充电平台、电芯到电池包和电芯到底盘配置,而研发重点是LFP电池的处理、化学和优化电极,以实现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快的充电。 (未完待续)素材来源:IEA 《The state of energy innovation》小明来电⚡为你充电,我们下期再见,拜拜~来源:小明来电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