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原理:拓扑优化通过在设计空间内优化材料分布,寻找最佳传力路径。基于有限元分析和优化算法,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减重。
典型软件工具:
Altair OptiStruct
应用案例:
某车型电池包设计:采用多工况拓扑优化方法,在保证碰撞安全性的前提下,电池包壳体减重15%,同时刚度提升20%。
某车型前副车架:通过考虑动态载荷工况的拓扑优化,副车架降重12%,模态性能满足NVH要求。
某车型后纵梁:运用非线性拓扑优化技术,在25%偏置碰工况下实现减重18%。
公众 号内搜索拓扑优化,查看相关文章
技术原理:在既定结构拓扑下,优化各部件厚度尺寸,实现材料的最优分布。
典型软件工具:
Altair OptiStruct
应用案例:
某车型车身骨架:通过尺寸优化,在保持碰撞性能前提下,白车身减重23kg。
某车型前防撞梁:采用变厚度设计,中部2.5mm向两端渐变至1.8mm,减重14%。
某车型电池包底板:优化厚度分布,实现局部强化与整体减重的平衡。
590MPa以上称为高强度钢
热成型钢强度可达1500-2000MPa
可实现减重20-30%
应用案例:
某车型车身:热成型钢占比28%,其中B柱采用2000MPa级钢材,厚度仅1.5mm。
某车型车身:超高强度钢应用比例达79%,白车身重量降低45kg。
某车型车身:非承载式车身中590MPa以上高强钢占比达75%。

技术方案:
5xxx系(良好成形性)
6xxx系(兼顾强度与成形)
7xxx系(高强度)
应用案例:
某车型全铝车身:采用航空级7系铝合金,白车身重量仅307kg。
某车型车身:铝合金占比58%,其中B柱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挤压型材。
某车型全铝车身:全铝车身架构,比传统钢制车身轻40%。
大型压铸机(6000T以上)
免热处理铝合金材料
减少连接工序
应用案例:
某车型后底板:采用一体压铸,减少70个零件,减重10%。
某车型前舱总成:一体化压铸件替代37个零件,降重20%。
某车型电池包上盖:1.4m×2m大型压铸件,减重15%。

工艺创新:
三维变截面热成型
柔性热成型
拼焊板热成型
应用案例:
某车型B柱:采用变截面热成型技术,厚度1.4-2.2mm连续变化。
某车型中央通道:激光拼焊板热成型件,减重18%。
某车型门槛梁:柔性热成型工艺实现分区强度控制。
钢铝混合车身
一体压铸后底板
线束优化设计
实施效果:
白车身重量降低25%
零部件数量减少20%
线束长度优化至 1.5km

技术特点:
全铝车身架构
碳纤维电池包盖板
高压铸铝减震塔
CTB电池车身一体化
多材料混合应用
拓扑优化结构设计
多材料混合设计:钢-铝-复合材料协同应用
数字孪生技术:虚拟验证与实物验证结合
新型连接工艺:异种材料可靠连接方案
可回收设计:全生命周期轻量化评估
AI辅助设计:基于机器学习的优化算法
当前汽车轻量化已进入系统化、集成化发展阶段。各大车企纷纷建立专业团队,通过材料-结构-工艺协同创新,实现整车性能与重量的最佳平衡。未来随着新材料的突破和制造工艺的进步,汽车轻量化还将持续深化发展。
更多的轻量化案例可查看每年的《汽车轻量化设计大赛》。第十七届汽车轻量化大会相关信息,其中乘用车的获奖信息如下:
乘用车轻量化车身共产生创新车型奖3名、优秀车型奖2名、卓越车型奖1名、优秀演讲团队奖2名、最佳演讲团队奖1名。其中创新车型奖获奖车型为长城汽车的魏牌全新蓝山,零跑汽车的零跑C16,睿蓝汽车的睿蓝7;优秀车型奖获奖车型为岚图汽车的岚图追光,极氪汽车的极氪001FR;卓越车型奖获奖车型为比亚迪汽车的仰望U9;优秀演讲团队奖获得团队为极氪汽车团队:李天奇、崔健、邢小锋,岚图汽车团队:龙少熊、吴忠云、李昂;最佳演讲团队奖获得团队为比亚迪汽车团队:闫军飞、宋健、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