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国产EDA,属于普通IC工程师的巨大机会!

3月前浏览351

我认为,目前一个巨大的机会在于国产EDA软件。过去,EDA市场一直被少数巨头垄断,普通人几乎没有机会插足。但如今,国产EDA的崛起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EDA软件的编程门槛正在降低。拿我自己举例,我只有写小脚本的基础,但通过AI编程,我成功上线了一个iOS APP——TomatoFocus。虽然下载量不多,但它证明了:即便是零基础的人,也能做出属于自己的软件。

除了开发门槛降低,市场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国际巨头因为各种原因,市场格局正在松动,给我们留出了更多空间。通过持续努力,我们完全可以开发出自己的EDA软件。

过去,国际巨头依靠兼并收购,形成了寡头垄断,新玩家几乎没机会。但国内目前还没有绝对垄断的巨头,虽然华大九天是最大的国产EDA厂商,距离全系列覆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整体技术水平也还有差距。

这种差距,其实就是机会。未来,国内企业必须加快整合资源、提升技术,才能真正站到国际舞台中央。目前,国内大约70%-80%的IC公司还在用三巨头的EDA工具,一旦它们真的退出中国市场,腾出来的市场就是我们的机会。

国产EDA还处在起步阶段,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都有巨大提升空间。我们这些一线工程师用过世界最先进的软件,也做过世界最先进的芯片,对好用的软件长什么样,心里最清楚。这是我们的先发优势,加上AI大模型的爆发式更新,更是雪中送炭。

现在,就是跑赢时间的关键节点。谁先做出哪怕是一个点工具,哪怕不完美,都可能占据先机。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同行在做,并且已经商业化。

这就是我的一些想法。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点子或热情,欢迎加入我的知识星球“白话IC的朋友们”,一起折腾,让国产EDA快点崛起,咱们自己人用自己的工具!


来源:白话IC
芯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6-20
最近编辑:3月前
白山头
签名征集中
获赞 12粉丝 5文章 210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首次流片成功率14%,1.4nm工艺成本飙升,国产EDA机遇?

随着芯片规模持续扩大,设计复杂度不断提升,EDA 软件的发展却未能同步跟上。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芯片首次流片成功率再创新低,仅为14%。此前为28%,更早是30%,几乎每年都在下滑。这无疑说明:EDA 软件尚未满足芯片复杂度日益提升的设计需求。与此同时,台积电的 1.4nm 工艺成本也在飞涨。据最新报道,其单次流片成本已高达 4.5 万美元,比上一代最先进的 2nm 工艺(约 3 万美元)上涨了50%。在我看来,这已是一个信号——工艺技术正在逼近极限,成本失控,增长呈指数级。众所周知,虽然制程节点数字看似在不断“进步”,但实际上更多是数字游戏。当前所谓的“先进制程”,往往是在原有工艺上做一些局部优化,然后换个名字。即使如此,成本仍难压制。整个产业已进入深水区,寸步难行。与此同时,曾能与台积电竞争的三星也逐渐掉队。如今只剩台积电一枝独秀,但它独自扛起先进制程大旗的局面还能撑多久?尚难预料。一边是设计复杂度飞涨,一边是制程技术触顶,对于 EDA 行业而言,这是挑战,也是窗口期。工艺进步放缓甚至停滞,意味着市场格局可能重构,EDA 产业正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国产 EDA 正在抓住这次机会。例如,合见工软等公司已开放部分工具免 费使用,目的就是尽快铺开市场。这招很聪明——先培养使用习惯,后期再通过商业化逐步回收成本。事实上,国际 EDA 巨头当初进中国市场时也干过类似的事。一边和高校合作,免费授权;一边默许市场存在盗版。目的很明确:先培养用户、占住阵地。等芯片公司做大做强了,再回过头来收费,甚至补收过去的账。这一策略非常奏效,目前全球 EDA 市场 80% 被 新思科技(Synopsys)、楷登电子(Cadence)、西门子(Siemens EDA) 三巨头牢牢掌控。在先进工艺支持方面,国产厂商也在努力追赶。概伦电子称其核心技术已支持 7nm、5nm、3nm 等先进节点,以及 FinFET、FD-SOI、GAA 等晶体管结构;中科院微电子所的平台也已支持 28nm HKMG 的物理验证,DFM 工具已被华为海思采购,并在中芯国际进行国产替代验证。虽然我们与全球顶级仍有差距,但好消息是:先进制程的前进已近极限,国产 EDA 的追赶并非遥不可及。流片成功率下降说明,芯片设计复杂度的提升仍在加速,对 EDA 工具提出更高要求。这对全球 EDA 行业是巨大挑战,对国产 EDA 更是一次历史性机遇。如何更好的利用 AI ,是一个可能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点。来源:白话IC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