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原文:
4 总则
4.1 承压设备的焊接工艺评定,除遵守本文件规定外,还应符合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产品相关标准、技术文件的要求。
根据个人初中高中法律课学习的感性认识,通常情况下,你有你的,我有我的,但是我是上位法,所以一旦抵触,应该服从我这个上位法。
从这么多年大家对标准的理解和讨论以及争议来看,做同样一件事情,每个标准都有不同的说法,先是国内标准之间斗法,然后是国内和国外标准之间斗法,最终的是打了一场口水仗,完了完了还是要听现场监理的,或者听当地特检院的,实在搞不定,就把编标准的作者请来做裁判。
理论上来说呢,设计是灵魂。新标准出来了,应该最先掌握的灵魂掌握的应该是设计,当然设计人员还应该有经验。
如果标准之间打架,其实首先最先来出来协调的应该是焊接设计,设计人员从焊接的设计的时候,就应该最大限度的解决90%的问题。留给现场的问题应该是10%以下的标准之间打架位,就得说明设计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要选择哪条路。这按道理不应该是现场生产工程师来来去去协调,应该在设计阶段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产品。
当然了,这就对设计人员提出很高的要求,但是实际上呢,这个设计工程师往往是不太了解现场的,他们对焊接知之不多,这样的话就会带来上一个阶段的问题,流向下一个阶段。这个带来的这个冲击就很大。
就像做饭,采购的食材不好,到了厨房要让厨师把饭做好,这就很难。那厨师最后不得不求助于各种化学药剂。科技与狠活儿才能达到这个口感的好坏,那健康就无从谈起了。
再就是,焊接这个专业超级复杂,其依托的材料专业,热处理专业,无损检测专业,理化实验,都是一辈子搞不到头的专业。
这就注定焊接专业需要海量学习,才能登堂入室。
但是作为工科,它又需要一线经验丰富,才能把理论付诸实践。
最要命的来了,这个专业还没有壁垒,啥专业的人都能进来讨生活。
这就导致积累几十年,和积累几个月,待遇差别不大。这对于焊接专业是个毁灭性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