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FLUENT测压管偏差问题模拟

5小时前浏览4

正文共: 1132字 11图     预计阅读时间: 3分钟


1 前言

本案例来自工程实际,有如下一段测压管测量管道气体压力,由于现场实际情况,测压管的走向形成了一段U型管。由于某些原因,U型管里面进入了少量液体形成了一个封闭气柱,这会带来一个问题,封闭气柱在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时,压力也会变化,造成液体两侧的压力自动调整压力平衡形成液位差,因此压力表测得的数值将会受到液位差的影响,也就是影响了测量准确度。今天,我们用一个简单的案例演示一下这个问题。

2 建模与网格

创建如下的二维平面模型,划分四边形结构化网格,节点数13479,最小正交质量1。

3 边界条件与求解设置

我们选择气体介质和液体介质分别为空气和液态水。

本案例的两个关键设置是两相流和气体可压缩性,我们采用VOF模拟气液两相流,主相为液态水,次相为空气,将空气密度设置为理想气体模型。

开启重力项,注意采用可压缩模型并考虑浮力时,需要将参考密度改为0kg/m3,否则软件会一直报警告。

入口为速度入口条件,速度10m/s,全部为空气

出口为压力出口条件,表压为0Pa,回流为全部空气。

我们将测压管下部和右边设置为随时间变化的恒温壁面,采用UDF定义,代码如下,目的使得2s前为管道获取初始稳定的流场,2s后测压管被加热升高了30K。



















#include "udf.h"DEFINE_PROFILE(temp,thread,i){real time=RP_Get_Real("flow-time");face_t f;begin_f_loop(f,thread){if(time<=2.0){F_PROFILE(f,thread,i)=300;}else{F_PROFILE(f,thread,i)=330;}}end_f_loop(f,thread)}

创建压力监视器,监测测压管末端压力。

采用如下初始值进行初始化,并用patch方式为测压管加入原始的液体形成封闭气柱。

瞬态求解,最开始时间步长0.0001s,迭代几步后即可快速增加到0.01s,为何本案例需要这样操作,因为初始速度场为0,开始迭代计算后,边界条件处突然增加到10m/s,由于VOF模型(Explicit算法)在计算时会检查更新CFL数,这个突然变化会形成远大于250的CFL数,使得计算发散。

4 计算结果

我们看一下测压管末端的压力动态曲线,在2s时由于温度数值上在边界条件处形成阶跃,造成温度扰动,这个是由于边界条件的设置存在伪物理现象造成的,很显然,不可能在0s内使得温度快速增加30K。但是趋于稳态后,压力与温度变化前相比有所增加了。

我们再看一下趋于稳态后,测压管两侧存在液位差,这也是测量偏差。

本案例的工程实际指导意义是,在可能形成液体的测压场合,测压管最好有排液装置,或者测压管在走向上尽可能避免形成可能存水的U型管段。

来源:仿真与工程
FluentUDF管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5-19
最近编辑:5小时前
余花生
签名征集中
获赞 218粉丝 480文章 329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FLUENT液态水闪蒸模拟

正文共: 1376字 9图 预计阅读时间: 4分钟1 前言有一个经典的热力学实验,当对一个盛有水的活塞进行抽拉时,里面的液态水可能发生沸腾。这就是著名的闪蒸(flash evaporation)现象,闪蒸指的是液体在压力骤降时,因沸点降低而瞬间部分汽化的过程,其本质是系统从非平衡态向气液两相平衡态的快速转变。闪蒸发生的根本条件是压力骤降,因为压力降低时,饱和温度降低,当液体温度高于饱和温度时,就会发生相变。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当压力降低越大,同时液体初始温度越高时,闪蒸越容易发生。今天,我们用一个简单的案例来演示一下这个闪蒸现象。2 建模与网格创建一个100mm×100mm的二维平面模型,划分四边形结构化网格,单元边长1mm。3 边界条件与求解设置这个案例的核心在于动网格技术,我们将顶部壁面设置为刚体运动面,表征活塞的运动,两侧设置为变形面,变形方向为y向,底部为静止壁面。由于该运动符合铺层网格特点,因此采用铺层动网格(layering),用DEFINE_CG_MOTION宏定义运动速度,UDF代码如下。DEFINE_CG_MOTION(moving,dt,vel,omega,time,dtime){if(time&lt;=0.2)vel[1]=0.;else if(time&lt;=1.0)vel[1]=(time-0.2)*0.02/0.8;else vel[1]=0.;} 介质为液态水和水蒸气,采用VOF和Lee模拟气液相变过程,液态水为主相,水蒸气为次相,该相变模拟的核心是随压力变化的饱和温度以及气体的可压缩性,我们采用的是安托因方程(Antoine equation)描述水的饱和温度和压力的关系,UDF代码如下。我们暂忽略了表面张力等更为细节的两相流设置,因为我们仅仅关心相变过程。我们采用理想气体模型简化模拟水蒸气的可压缩性。DEFINE_PROPERTY(saturation,c,t){real p_ab;real p_op=RP_Get_Real(&quot;operating-pressure&quot;);real t_sat;p_ab=p_op+C_P(c,t);t_sat=1730.63/(8.07131-log10(p_ab/133.322))-233.426+273.15;C_UDMI(c,t,0)=t_sat;return t_sat;}由于相变的发生很快,因此我们忽略了壁面和外部环境的换热,设置为绝热壁面。开启重力选项。采用如下值进行初始化,并采用patch方式设定60%初始液位,如前所述,更高的初始温度更容易闪蒸,因此本案例的初始状态为接近饱和的过冷水。瞬态求解,时间步长0.001s。4 计算结果我们先看一下抽活塞过程中,内部的压力和饱和温度情况,我们定义了0.2s到1s内活塞都是运动的,速度线性增加,到1s时停止运动,在这个过程中饱和温度随压力的降低而降低,后续活塞停止运动,闪蒸产生的水蒸气将内部压力抬高至一定程度后基本稳定下来。我们看一下水蒸气的质量曲线,可以看到发生约在0.7时就开始发生了闪蒸,看前文饱和温度曲线,此时的饱和温度降低到了液体温度以下。我们再看一下抽取活塞所需的力,可以看出这个力还是相当大的,读者朋友可以试着拿一个注射器模拟一下。发生闪蒸后某个时刻的气液两相体积分数云图如下。来源:仿真与工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