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均比是无线通信系统中常见的一个参数,从名称我们能够很直观的看到,这个参数描述的就是信号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的比值。它是无线通信系统中评估各种调制方案的效率和性能的关键指标。
在射频设计中,通常会以概率小于 0.01%处的指标来检测信号的峰均比 。比如在通信系统里传输的无线信号,其功率在不同时刻有大有小,通过统计分析,取概率为 0.01%时出现的峰值功率与平均功率相比,得到的数值就是该信号的峰均比。
信号峰均比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们从基带信号、基带滤波器、多载波功率叠加、载波自身四个方面来详细分析影响峰均比的因素。
峰均比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数值高低对系统性能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当峰均比较高时,对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区要求更为苛刻。在无线通信系统里,信号需要通过功率放大器进行放大以满足传输需求 。然而,一般功率放大器的动态范围是有限的,一旦峰均比较大的信号进入功率放大器,就极易使其进入非线性区域 。以 OFDM 信号为例,由于它是由多个子载波信号叠加而成,当子载波相位相同或相近时,会产生较大的瞬时功率峰值,导致峰均比增大。这种情况下,信号在非线性区域被放大,会出现非线性失真,造成明显的频谱扩展干扰,使信号的频谱不再局限于原本的带宽内,对相邻信道产生干扰,影响其他通信信号的正常传输;同时,还会引发带内信号畸变,导致接收端难以准确解调信号,误码率升高,进而严重降低整个系统的性能。此外,高峰均比还会增加功放器件的功耗,降低功率放大器的效率,造成能源的浪费。
而低峰均比的信号,其峰值功率接近于平均功率,信号的动态范围较小 。在某些情况下,这使得信号处理相对容易一些,因为不需要功放具备过大的线性范围来处理大幅度的功率变化。但是,为了保证信号能够在无线信道中可靠传输,获得足够的传输范围,就需要对系统的动态范围进行适当调整 。如果调整不当,可能会导致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噪声等干扰的影响增大,同样会影响通信质量。
通常使用信号分析仪来进行峰均比的测量,有一些频谱仪和功率计也具有测量信号峰均比的功能。
以安捷伦和罗德施瓦茨的信号分析仪为例,在进行峰均比测试时,首先要将被测信号接入频谱分析仪 。然后,通过设置频谱分析仪的参数,如中心频率、带宽、扫描时间等,使其能够准确地捕捉到信号的特征。在测量过程中,频谱分析仪会对信号进行采样和分析,根据信号的功率分布情况,计算出信号在概率为 0.01%处的峰均比值 。
峰均比作为衡量无线信号特性的关键指标,贯穿于无线通信的各个环节。它不仅与基带信号、基带滤波器、多载波功率叠加以及载波本身等因素密切相关,还对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有着深远影响。过高的峰均比会给功率放大器带来挑战,导致信号失真、干扰增加以及功耗上升等问题;而低峰均比虽然在某些方面降低了信号处理的难度,但也需要合理调整系统动态范围以确保通信质量 。
注释:射频学堂原创或者转载的内容,其版权皆归原作者所有,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射频学堂仅用于知识分享。如需转载或者引用,请与原作者联系。
来源:射频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