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手握92亿超级订单!海目星蓄势“破局”!

1天前浏览20


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二条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4月30日,海目星发布2024年年报。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45.25亿元,同比下降5.82%;归母净利润为-1.63亿元,同比下降150.6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16亿元,同比下降186.79%;

在新能源行业深度调整、产能过剩与市场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海目星的业绩承受了显著压力。

然而,在这份“成绩单”背后,海目星却透出一股逆势突围的力量。凭借“激光+自动化”的技术硬实力,海目星在全球化布局、核心技术突破和新兴赛道拓展方面持续发力,加速向医疗、储能等价值新赛道延伸,展现出非凡的逆周期韧性。报告期内,公司海外锂电订单同比增长590%,光伏业务收入暴涨309.92%,全年新增订单突破50亿元,期末在手订单高达92亿元,同比增长30%,为未来业绩回暖提供坚实支撑强劲动能。


图片


面对2025年行业的全新发展新格局,海目星提出深化主业聚焦、强化全球交付网络、构建新质生产力体系的战略路径,为新一轮产业复苏蓄力。

此刻,海目星正在黎明前的黑夜中积蓄破晓的力量。正如海目星董事长赵盛宇在致股东信中所言:“前方或有未见的沟壑,但更有值得穷尽一生奔赴的星辰。

在智能制造的新蓝海中,手握92亿元订单储备的海目星,正以技术创新为引擎,蓄势待发,向全球高端装备市场的“深水区”挺进。

01

海目星全年营收45.25亿元

2024 年,全球新能源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革,遭遇“冰火两重天”:国内锂电、光伏产能过剩导致设备需求收缩,而海外市场因供应链重构催生新机遇。

在此背景下,海目星全年营收45.25亿元,同比下降5.82%,归母净利润亏损1.63亿元,但核心业务仍展现出结构性韧性

图片

其中,锂电设备收入28.06 亿元,占比62.01%,海外新签订单34.62 亿元成为主要驱动力,同比增长51.5%;光伏设备收入6.11亿元,占比13.50%,在行业下行周期中仍保持稳定;消费电子设备收入6.01亿元,占比13.29%,这主要受益于终端需求回暖实现复苏。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3亿元,同比大幅下滑150.68%,年报称,这主要受行业供需失衡、市场竞争加剧及研发投入增加等因素影响。

尽管短期业绩承压,但海目星通过优化业务结构、加强成本控制及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为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02

多赛道发力,技术突破显成效


海目星的主营业务涵盖锂电、光伏及消费电子三大领域,2024年,公司各板块表现各异但亮点纷呈。

作为公司的传统优势领域,锂电业务实现营收28.06亿元,收入占比高达62.01%。尽管面临国内需求放缓的挑战,但海外市场布局成效显著。公司通过布局欧洲、北美储能市场,海外新签订单达到22.8亿元,同比激增590%,斩获了多家头部车企及储能客户的大单。技术端,海目星成功交付了全球首条锂金属固态电池量产设备,并将大圆柱电池产线效率提升至300PPM,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锂电设备市场的领先地位。

在光伏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海目星凭借技术创新实现了TOPCon背面激光减薄设备的商业化应用。该设备通过激光工艺将硅片厚度从130μm降至110μm,助力客户电池效率提升0.2%,已在晶科能源等头部企业量产线应用。此外,BC电池激光开膜设备也突破了钝化层保护技术,两类产品均获得了批量订单。光伏业务全年实现营收6.11亿元,占比13.5%,在行业下行周期中保持了稳定。

此外,消费电子业务则受益于行业回暖与技术迭代,实现营收6.01亿元,同比增长显著。公司依托钢壳电池密封焊接技术的突破,推出了行业首条3C异形钢壳全自动线,整线效率达15PPM,进一步巩固了大客户供应链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新兴业务方面,在医疗领域,海目星成功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紫外线光疗仪预计2025年将覆盖15个省份。此外,公司在钣金业务方面推出了超高速激光切割机;在仓储物流领域,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了端到端解决方案的交付。这些新兴业务的快速发展,为公司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

图片

03

全球化+新兴赛道双轮驱动

在市场拓展方面,海目星积极开辟价值创造新赛道,不仅巩固了在动力电池、3C消费类电子和光伏行业的传统优势地位,还成功进入了医疗、仓储物流等新兴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激光+自动化”技术融合创新,构建了多元化业务矩阵,为公司培育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海目星新成立了瑞士、德国、加拿大、匈牙利等四家海外子公司,着力推进欧洲、亚太、北美等市场的开拓,显示出海目星对于海外市场的志在必得,进一步完善了全球化服务网络。

报告期内,公司海外新签订单显著增长,尤其是锂电领域海外市场订单的大幅增加,为公司业绩的企稳回升提供了有力支撑。海外收入占比攀升至35%,欧洲车企订单及北美储能项目成为新增长极。


图片

有分析人士指出,海外市场订单普遍比国内利润高,客户的认证门槛高但黏性大,海目星增加海外市场订单有助于优化订单结构,提升毛利率。

此外,报告期内,公司全资收购Leister集团旗下的激光塑料焊接业务,未来五年将形成“精密医疗+新能源车+智能硬件”三大增长极,并逐渐向航空航天、机器人等高端领域延伸。

04

手握92亿元“超级订单”

2024年,海目星全年新增订单达到50亿元(含税),同比增长4%。其中,锂电设备占比69.2%,光伏设备占比7.4%,消费电子设备占比15.8%。海外订单占比提升至58%,较2023年提高32个百分点,显示出全球化战略的显著成效。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手订单约为72亿元(含税),同比下降约4.5%。截至2025年3月31日在手订单约为92亿元(含税),同比增长约30%。

海目星表示,公司订单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在锂电、光伏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例如,在锂电领域,公司与国内外头部锂电企业保持紧密合作,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海外订单增长显著。

在光伏领域,公司凭借技术创新优势,获得了头部客户的量产订单,为未来光伏市场的回暖做好了准备。此外,公司在消费电子、仓储物流等领域的订单也实现了稳步增长,为公司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可以预见,这些新增订单和在手订单为公司御周期波动以及未来的业绩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05

研发持续加码,构筑核心竞争力

海目星始终将科技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达到4.8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0.67%,虽然较上年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公司积极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取得了多项亮眼成绩。

在激光及自动化技术方面,公司推出了全球开创性的高功率中红外飞秒固体激光器、行业首条锂金属固态电池量产设备订单、消费电子多类型钢壳电池激光技术等核心成果。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公司在相关领域的竞争力,也为公司在新能源、消费电子、医疗等领域的业务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图片

此外,公司还注重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升级迭代,在激光光学及控制技术、自动化相关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075件,授权软件著作权400件,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06

持续聚焦主业,布局新兴赛道

“聚光成炬,智绘蓝图”,海目星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激光技术创新型企业。海目星以激光技术为战略支点,依靠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通过持续研发投入与技术迭代巩固细分领域技术引领地位,依托前瞻性技术布局驱动产品矩阵创新与产业价值提升,构建跨消费电子-锂电-光伏-医疗的多领域协同产业生态壁垒,形成抗周期增长动能。

2025年,公司将深化主业聚焦,把握头部客户扩产机遇,响应国家设备升级政策导向,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加速高精度、高效率、高稳定性的创新产品迭代,强化核心竞争优势。同步推进技术研发与新兴赛道布局,优化运营效能,保障募投项目高效落地,构建新质生产力体系,驱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海目星将继续深化主业聚焦,强化市场拓展,并布局新兴增长赛道。公司计划通过技术创新与品质管控,巩固在锂电、光伏及消费电子领域的市场地位;同时加速高精度、高效率、高稳定性的创新产品迭代,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全球化战略方面,海目星将紧跟新能源行业出海浪潮,联合生态伙伴制定差异化区域渗透策略,构建研产销一体化国际服务体系。此外,公司还将深化全价值链成本精益化管理,提升运营能效,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在新兴业务方面,海目星将加大医疗设备、塑料焊接等领域的投入力度,力争实现亿元级销售规模。同时,公司还将继续探索仓储物流、新型显示等多元化业务矩阵的发展潜力,为公司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文章来源于激光制造网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 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光学航空航天电子新能源消费电子材料物流控制钣金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5-10
最近编辑:1天前
锂电那些事
锂电设备、工艺和材料技术研发应
获赞 204粉丝 195文章 2344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宁德时代“边界觉醒”超级科技日!

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三条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1)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峰值12C&续航800km,充电5分钟续航520公里,全温域无短板2)宁德时代钠新:量产最高水平175Wh/kg,开创无膨胀负极技术,开发充放电接近零应变的电芯。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2025年6月正式量产,钠新乘用车电池将于2025年12月正式量产3)自生成负极技术:最终实现钠离子体系下的自生成负极电池实现350Wh/L;磷酸盐体系自生成负极电池的达到680-780Wh/L;三元体系下的自生成负极电池>1000Wh/L。4)宁德时代骁遥双核电池:分为主能量区和增程能量区,举例来看,1️⃣ 宁德时代骁遥“钠-铁”双核电池:总电量75kWh,纯电续航700km;2️⃣ 宁德时代骁遥“铁-铁”双核电池:续航里程>1000km,峰值12C,5min实现5-70%SOC;3️⃣ 宁德时代骁遥“三元铁/双三元”双核电池:输出功率>1000kw,峰值功率12C,总电量>180kWh,续航里程>1500km一、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峰值12C&续航800km,30秒充电75公里,充电5分钟续航520公里。-10℃下低温快充实现15分钟充电电量5-80%SOC。全温域无短板,-10℃亏电下满足830kw。1)采用全新一代超晶石墨精准设计,打造智能便捷专线运用纳米级液相高速传输技术;2)构建高效 SEI 膜,实现石墨微裂纹自修复;3)采用均衡电子流技术,扩大电子传输面积;4)结合正极碳包覆和纳米超导技术,降低电芯内阻和产热。此前第一代4C超充电池截止2024年底,合作16家车企装车39款车型,预计25年拓展至67款车型。 二、宁德时代钠新突破锂资源的单一限制:锂资源地壳含量在0.0065%,钠资源地壳含量2.74%;每度电钠电生产减少碳排放60%。技术设计:开发出自生成负极技术,颠覆传统负极概念,使能量密度提升约50%;开创无膨胀负极技术,开发充放电接近零应变的电芯,让系统结构更稳定可靠;针对循环寿命问题,开发高能SEI构建技术和低酸的电解液技术,解决充放电过程中SEI修复及酸腐蚀问题,实现高库仑效率;针对安全挑战,重构电解液体系,结合表面电场调控技术及隔膜断层设计,实现高安全性能。1)正极方面,多元快离子脱嵌技术2)独家复合抗冻电解液技术3)自研高温稳定材料+耐高温搞上电解液技术+特异性界面修饰技术=宽温域4)钠离子电池行业量产最高水平175Wh/kg5)极限安全,多面挤压、针 刺贯穿、电钻船头、电池锯断下不起火不爆炸新产品: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极寒低温一键启动;2025年6月正式量产作为全球首个大规模量产钠离子动力电池,能够实现混动车纯电续航>200km,纯电车续航>500km钠新乘用车电池将于2025年12月正式量产:极寒环境下充电实现达到37min,-40℃下动力不衰减,可用电量>90%,充电峰值5C,补能30-80%SOC在10分钟,电池寿命>1万圈,适配增程混动情景 三、宁德时代双核架构2020年发布的AB电池,实现350+技术专利,累计出货40万套+,类似飞机的双发架构。宁德时代双核架构:两个能量密集区,确保能量输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1)高压双核:串联驱动、并联驱动和独立驱动;2)低压双核:双低压供电、整车低压电网不断电、零功能降级3)结构双核:4)热失控安全防护双核:5)热管理双核:分区调温、双路立体热管理网络四、自生成负极技术体积能量密度增长60%、质量能量密度提升50%;其中纳米级界面层组分与结构,使得离子传到速度提升100倍,沉积粒径相比行业提升10倍,活性离子消耗速率下降90%;自生成负极界面保护层的活波组分渗透率下降93%、活性离子副反应消耗下降85%、自生成负极电池存储性能提升300%。高热稳定新型有机溶剂体系下电芯热稳定性提升80%。最终实现钠离子体系下的自生成负极电池实现350Wh/L;磷酸盐体系自生成负极电池的达到680-780Wh/L;三元体系下的自生成负极电池>1000Wh/L。 五、宁德时代骁遥双核电池主能量区:选择不同化学体系电池,满足日常需求增程能量区:高比能自生产负极技术,满足长途出行需求1)宁德时代骁遥“钠-铁”双核电池:总电量75kWh,纯电续航700km2)宁德时代骁遥“铁-铁”双核电池:续航里程>1000km,峰值12C,5min实现5-70%SOC3)宁德时代骁遥“三元铁/双三元”双核电池:输出功率>1000kw,峰值功率12C,总电量>180kWh,续航里程>1500km 六、曾毓群董事长演讲创新平台:在材料和化学体系的理解与探索处于前沿,打造了材料设计自动化平台,集成超二十多款仿真软件和30多个自研核心算法,推动研发效率跨越式提升用户数据:截止到今年2月份,服务汽车超1800万辆,积累三千多亿公里工况数据,构建起行业最全面的用户真实场景数据库,能更好地了解用户在寒冷、炎热、安全等多方面的需求。创新成果:十几年来取得一系列里程碑式创新成果,如2019年在乘用车上应用行业首个CTP技术,该技术成行业主流解决方案;2022年发布麒麟电池,采用第三代CTP系统集成创新,体积利用率达72%,系统能量密度255瓦时每公斤,解决长续航1000公里问题;2023年率先发布磷酸铁锂4C超充,开启超充元年,还尝试将其应用于飞机;2024年发布首款纯电续航超400公里、支持4C超充的逍遥增程电池,开启大电量增程时代。钠电体系:钠电体系的突破意义重大,此前钠电池在能量密度、寿命、安全、循环等方面存在不足,经过多年坚持有了重磅产品,其成熟加速了多核时代的到来。多核技术:一是让用户成为中心,多核技术使定制化成为现实,消费者无需在续航、寿命、安全、快充等维度妥协;二是产业回归价值创造本质,解决消费者痛点和爽点,而非单纯价格竞争;三是加速新能源全景产业化,多核技术应用不限于乘用车,还包括电动巴士、重卡、飞机、轮船、工商业等领域,也会加快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