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动手指,关注公 众号并加星标哦
(1)
前阵子,有朋友给我发消息,说,现在遇到一个问题,工具采回来的NF要比理论预算少4dB左右。
噪声系数比预期高的,经常遇到,噪声系数比预期小的,还是头一次碰到。
阅读了朋友发过来的文章和一些相关内容后,想了半天,也没能找出些原因,只能给朋友回复:
朋友应该在我发这个回复之前,已经找着原因了。因为1min之后,朋友回复说:
(2)
有时候想想,工作中还是经常会碰到类似的乌龙。碰到这种乌龙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去和理论进行比对,然后看看是不是哪一步没做对。
等到一一分析以后,猛然别人的一句话,或者一次偶然的测试等,然后发现原来是这样~
比如说:
当时,应该是刚毕业一年左右,产品从车间刚回来,上电测试,发现增益不对。然后我就开始测管子的工作点,发现正常。我当时想,这电路是成熟电路啊,大家都用过这么多遍了,不应该出问题呀,难道是焊错了,或者虚焊了。于是就搬了抬显微镜,对着板子上的电容,电感,器件看,觉着人家都焊的挺好的呀。正在那惆怅之际,组长从门口路过,然后又折回来。现在都记得组长探回他那瘦瘦的脑袋时的情景。
组长问:在调啥呢,有啥问题呀。
我答:增益不对,管子工作点都正常。
然后组长就拿起来看了一下,说,这么长一根铜丝搭在微带线和地之问,你没看见呀。
我当真是没看见呀。我默默地看了一下显微镜,心中想,为啥我搬了个显微镜,就没照到那条线呢。
五年前调204B的经历。前期,调试都很顺利。电源OK,电脑能识别出FPGA,也能给FPGA烧写程序。到这一步,我是稍微松了一口气。
每次投完这种多层板回来,我都是战战兢兢的,总担心出现纰漏,导致板子返工,造成金钱和时间的浪费。
时钟芯片也很快配置成功,SYSREF和CLK输出都符合预期。但是很快问题出现了,204B不通。我查了一下微 信记录,持续了差不多一周,204B才打通。
调试到最后,发现其实是204B的设计人员把datasheet给写错了,导致我们的寄存器配置错误。不过,也要感谢这个错误,让我俩,对204B都有了个更深层次的理解。要是一上电就调试成功了,就不会反复去看那些资料了。
我们俩,都把xilinx的那篇文档扎扎实实的看了一遍。
不说具体调试过程了,因为也有点忘了,只记得一些心得体会了。
像ADI,TI,Xilinx这些大厂的技术支持都很好,虽然像我们这种级别的公司,很难对接到原厂FAE来服务。但是,他们官网上的提问论坛都很好,给我印象很深的是TI。一般头天问的问题,第二天就会有答复。所以,如果对芯片使用上有什么问题,可以上去提问一下。
看xilinx的文档时,最好看和软件相匹配的版本,要不然,可能相同地址的寄存器,代表的意思不一样。我们就是出现这种情况,随便从bing上搜索了一下应用文档,见也是官方的,就看了起来。最后才发现,新版本上的寄存器的意思和老版本上有出入,被误导了不少时间。
有条件的话,还是两个人一起调试比较好。有时候对方不经意的一句话,都可能激发你的调试思路。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一个人时思维僵化,自信心丧失。
王工和我,碰到问题,都会先从自己的设计找原因,这也使我俩合作的非常愉快。如果软硬件人员,互相推脱不是自己的问题,然后就不管了,非常影响项目的进度。
工程不是科研,时间到了,一般都能出个结果,所以调不出来的时候,也要用这个激励一下自己。
又比如说:
有次,需要用英飞凌的MOS管来设计一个能切换100V直流电压的开关。
常规电压切换的,其实是有比较成熟的电路的。一个NMOS配着PMOS完事。
所以,对于100V直流电的切换,用的也还是这种电路。只是用了高压的管子。
然后用spice仿真软件,对电路图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OK。
等到买的管子到了,就开始在面包板上连线,测试性能。
100V直流,是将两台电源4路串联起来获得的。鉴于这么高的电压,其实我很担心触电。
为防止意外发生,我都是把示波器的探针固定在板子上,测试的时候,只负责调节供电电压。
绝对不会去触碰板子,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把电压往上调的时候,刚开始一切都很正常。给个3.3V的高电平,输出电压基本等于供电电压。
但是,调到60V左右的时候,性能就不正常了。
一般调试不出来的时候,会看啥,都觉得可能有问题。
首先想到的是,是不是管子被静电打坏了。所以,就又重新换了个管子。发现,现象照旧。
其实,原理图上就那么几个电阻,还有一两个旁路电容。来回测了好多遍,电阻值都对。电容也重新换了,还是没解决问题。
难道是原理图本身有问题?但是仿真是OK的。
所以,又开始询问其他做工程师的朋友,这个原理图有没有隐性问题啊。
得到的回答,都是,没问题。
那到底是哪出了问题?
第二天,我又坐到调试桌前,翻看着器件的手册,然后看到Marking Code。
脑海里,灵光一现,赶紧对着器件表面一看,发现丝印和手册上标识的不一样。
顿时,心情异常兴奋。
去官网上查,发现现在器件上的丝印是厂家另一款芯片的标识,但是工作电压要低,60V左右。
原来如此,将信息反馈给采购。采购再和代理一对,果真是代理拿错货了。
换回正确标识的管子后,性能就出来了。
所以,不出啥问题的时候,大家都不会注意芯片上面还有个丝印;但是,有时候,出问题的时候,就显示出重要性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