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三条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1)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峰值12C&续航800km,充电5分钟续航520公里,全温域无短板
2)宁德时代钠新:量产最高水平175Wh/kg,开创无膨胀负极技术,开发充放电接近零应变的电芯。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2025年6月正式量产,钠新乘用车电池将于2025年12月正式量产
3)自生成负极技术:最终实现钠离子体系下的自生成负极电池实现350Wh/L;磷酸盐体系自生成负极电池的达到680-780Wh/L;三元体系下的自生成负极电池>1000Wh/L。
4)宁德时代骁遥双核电池:分为主能量区和增程能量区,举例来看,1️⃣ 宁德时代骁遥“钠-铁”双核电池:总电量75kWh,纯电续航700km;2️⃣ 宁德时代骁遥“铁-铁”双核电池:续航里程>1000km,峰值12C,5min实现5-70%SOC;3️⃣ 宁德时代骁遥“三元铁/双三元”双核电池:输出功率>1000kw,峰值功率12C,总电量>180kWh,续航里程>1500km
峰值12C&续航800km,30秒充电75公里,充电5分钟续航520公里。-10℃下低温快充实现15分钟充电电量5-80%SOC。全温域无短板,-10℃亏电下满足830kw。
1)采用全新一代超晶石墨精准设计,打造智能便捷专线运用纳米级液相高速传输技术;
2)构建高效 SEI 膜,实现石墨微裂纹自修复;
3)采用均衡电子流技术,扩大电子传输面积;
4)结合正极碳包覆和纳米超导技术,降低电芯内阻和产热。
此前第一代4C超充电池截止2024年底,合作16家车企装车39款车型,预计25年拓展至67款车型。
突破锂资源的单一限制:锂资源地壳含量在0.0065%,钠资源地壳含量2.74%;每度电钠电生产减少碳排放60%。
技术设计:开发出自生成负极技术,颠覆传统负极概念,使能量密度提升约50%;开创无膨胀负极技术,开发充放电接近零应变的电芯,让系统结构更稳定可靠;针对循环寿命问题,开发高能SEI构建技术和低酸的电解液技术,解决充放电过程中SEI修复及酸腐蚀问题,实现高库仑效率;针对安全挑战,重构电解液体系,结合表面电场调控技术及隔膜断层设计,实现高安全性能。
1)正极方面,多元快离子脱嵌技术
2)独家复合抗冻电解液技术
3)自研高温稳定材料+耐高温搞上电解液技术+特异性界面修饰技术=宽温域
4)钠离子电池行业量产最高水平175Wh/kg
5)极限安全,多面挤压、针 刺贯穿、电钻船头、电池锯断下不起火不爆炸
新产品: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极寒低温一键启动;2025年6月正式量产
作为全球首个大规模量产钠离子动力电池,能够实现混动车纯电续航>200km,纯电车续航>500km
钠新乘用车电池将于2025年12月正式量产:极寒环境下充电实现达到37min,-40℃下动力不衰减,可用电量>90%,充电峰值5C,补能30-80%SOC在10分钟,电池寿命>1万圈,适配增程混动情景
2020年发布的AB电池,实现350+技术专利,累计出货40万套+,类似飞机的双发架构。
宁德时代双核架构:两个能量密集区,确保能量输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高压双核:串联驱动、并联驱动和独立驱动;
2)低压双核:双低压供电、整车低压电网不断电、零功能降级
3)结构双核:
4)热失控安全防护双核:
5)热管理双核:分区调温、双路立体热管理网络
体积能量密度增长60%、质量能量密度提升50%;其中纳米级界面层组分与结构,使得离子传到速度提升100倍,沉积粒径相比行业提升10倍,活性离子消耗速率下降90%;自生成负极界面保护层的活波组分渗透率下降93%、活性离子副反应消耗下降85%、自生成负极电池存储性能提升300%。高热稳定新型有机溶剂体系下电芯热稳定性提升80%。
最终实现钠离子体系下的自生成负极电池实现350Wh/L;磷酸盐体系自生成负极电池的达到680-780Wh/L;三元体系下的自生成负极电池>1000Wh/L。
主能量区:选择不同化学体系电池,满足日常需求
增程能量区:高比能自生产负极技术,满足长途出行需求
1)宁德时代骁遥“钠-铁”双核电池:总电量75kWh,纯电续航700km
2)宁德时代骁遥“铁-铁”双核电池:续航里程>1000km,峰值12C,5min实现5-70%SOC
3)宁德时代骁遥“三元铁/双三元”双核电池:输出功率>1000kw,峰值功率12C,总电量>180kWh,续航里程>1500km
创新平台:在材料和化学体系的理解与探索处于前沿,打造了材料设计自动化平台,集成超二十多款仿真软件和30多个自研核心算法,推动研发效率跨越式提升
用户数据:截止到今年2月份,服务汽车超1800万辆,积累三千多亿公里工况数据,构建起行业最全面的用户真实场景数据库,能更好地了解用户在寒冷、炎热、安全等多方面的需求。
创新成果:十几年来取得一系列里程碑式创新成果,如2019年在乘用车上应用行业首个CTP技术,该技术成行业主流解决方案;2022年发布麒麟电池,采用第三代CTP系统集成创新,体积利用率达72%,系统能量密度255瓦时每公斤,解决长续航1000公里问题;2023年率先发布磷酸铁锂4C超充,开启超充元年,还尝试将其应用于飞机;2024年发布首款纯电续航超400公里、支持4C超充的逍遥增程电池,开启大电量增程时代。
钠电体系:钠电体系的突破意义重大,此前钠电池在能量密度、寿命、安全、循环等方面存在不足,经过多年坚持有了重磅产品,其成熟加速了多核时代的到来。
多核技术:一是让用户成为中心,多核技术使定制化成为现实,消费者无需在续航、寿命、安全、快充等维度妥协;二是产业回归价值创造本质,解决消费者痛点和爽点,而非单纯价格竞争;三是加速新能源全景产业化,多核技术应用不限于乘用车,还包括电动巴士、重卡、飞机、轮船、工商业等领域,也会加快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的商业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