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人形机器人催生锂电发展新“风口”!

5小时前浏览0

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二条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北京举行。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首次“人机共跑”,来自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其中有身高1.8米、步幅较大的“天工”,有身高82厘米、小巧灵活的“小海”,还有能续航6小时的“行者二号”。

此前的蛇年春晚上,10多台宇树机器人身着花棉袄登上舞台,与真人舞者一起扭秧歌、转手绢,引起广泛关注。人们惊呼,人形机器人来到普通人生活了。

围绕人形机器人的投资正在升温。北京、上海、深圳等10多个地方政府已建立亿元以上规模的产业基金。从事具身智能的企业数量在增加,融资规模不断提高。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人形机器人和智能机器人的兴起,机器人用电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电池不仅是机器人的动力源泉,还直接影响其续航能力、性能表现和应用场景。


     

     
01      

机器人领域电池的核心应用要求      


     
  • 高能量密度与轻量化

机器人需在有限空间内实现长时间续航,要求电池能量密度达300Wh/kg以上(如欣旺达半固态电芯已达500Wh/kg),同时需轻量化设计以匹配人形机器人或服务机器人结构限制。

  • 高功率输出与快充能力

动态动作(如波士顿动力机器人后空翻)需电池支持3C以上放电倍率,且快充需在30分钟内恢复80%电量。部分工业机器人甚至要求5C放电能力以应对高负载场景。

  • 安全性与环境适应性

需通过过充/过放保护、热失控防护(如磷酸铁锂电池耐高温特性),并适应-20°C至60°C环境温度。医疗机器人等场景还要求零漏液设计。

  • 长寿命与智能管理

循环寿命需超过2000次(消费级)至5000次(工业级),结合AI算法实现SOC/SOH误差<1.5%的精准监控。


     

     
02      

当前技术应用进展      

     
  • 主流电池技术突破      

三元锂电池:应用于特斯拉Optimus等高端人形机器人,采用52V圆柱电芯设计,兼顾能量密度(2.3kWh)与动态响应。

磷酸铁锂电池:AGV物流机器人、焊接机器人中普及,苏州某工厂配送机器人已实现耐高温、零燃烧应用。

半固态电池:欣旺达半固态电芯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率先用于低空飞行器及服务机器人。

  • 企业应用案例

蔚蓝锂芯:为宇树科技机器狗提供定制化锂电池,支持数小时连续作业,快充效率提升30%。

德赛电池研发固态电池技术,解决人形机器人高安全需求,并布局智能电池管理系统(BMS)。

圣阳股份:圆柱锂电池适配多地形机器人,金属回收纯度达99.7%,推动可持续应用。

  • 智能化管理创新      

AI驱动的动态充放电策略已落地,如蔚蓝锂芯通过机器学习优化电池工况,延长20%使用寿命;德赛电池BMS系统实现72小时热失控预警。

机器人用电池技术的发展对机器人行业的进步至关重要。当前,锂电池仍是主流技术,但固态电池等新兴技术的崛起将为未来带来更多可能。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机器人用电池将在性能、安全性和成本效益方面取得更大突破,推动机器人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广泛应用。

图片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燃烧焊接材料机器人物流工厂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5-05
最近编辑:5小时前
锂电那些事
锂电设备、工艺和材料技术研发应
获赞 204粉丝 193文章 2337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宁德时代创始人兼董事长曾毓群压轴演讲,宁德时代开启多核宇宙,一场重塑能源边界的技术革命!

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二条2025年04月23日 星期三“低垂的果实摘完之后,还是要更多投入研发创新。”宁德时代的创始人兼董事长曾毓群说,截止2024年,公司拥有及正在申请的国内外专利合计43354项,“排在第二,第一就不解释了”。听到这么说,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2025年4月21日在上海,宁德时代以一场名为“边界·觉醒”的首个超级科技日,不仅是发布了几款电池产品,更是宣告了一个由技术创新驱动的全新能源纪元的开启——一个突破单一化学体系束缚,真正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多核时代”。这不仅是宁德时代自身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更被认为是全球新能源产业迈向深度定制化、场景化应用的关键一步。这个超级科技日,宁德时代来了一群公司的博士,甚至主持人都是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的公司的博士,宁德时代的创始人兼董事长曾毓群也分享压轴的演讲,强调宁德时代不仅是一个新能源的企业,更是一家科技创新驱动的公司。市场的脉动与未竟的需求新能源汽车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在中国,2025年3月,新能源乘用车的零售渗透率历史性地达到了51.1%,这意味着每售出两辆新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 市场需求持续释放的背后,是用户日益多元化、精细化的需求图谱。广袤的北方,冬季低温对电池性能的严峻考验;崎岖的山路越野,对动力持续性和安全性的极致要求;跨越山海的长途出行,对续航里程和补能效率的殷切期盼——这些特定场景下的“痛点”,如同拼图上缺失的板块,亟待技术创新来填补。宁德时代,这家连续八年(2017-2024)稳坐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头把交椅、连续四年(2021-2024)领跑储能电池出货量的巨头,显然敏锐地捕捉到了市场的脉动与用户的呼唤。其2024年高达186亿元的研发投入,超过20000名的研发人员,以及截至2024年底合计43354项的已拥有及正在申请的国内外专利,共同构筑了其勇闯技术“无人区”的底气。钠新破冰:重塑能源基石,无惧极寒现场发布会推出的三大明星产品中,“钠新电池”无疑承载着突破资源边界、夯实新能源基础的战略意义。作为全球首款大规模量产的钠离子电池,宁德时代钠新电池的问世,是对锂资源“卡脖子”困局的一次有力回应。钠,这种地壳中储量丰富、分布广泛的元素,为能源利用从“单一资源依赖”迈向“能量自由”开辟了新径。 钠新电池家族包含两款产品: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和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它们共同的亮点是惊人的全温域适应性,可在零下40℃至零上70℃的极限环境中稳定工作。特别是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即使在零下40℃的极寒条件下,依然能保持90%的可用电量;即便在仅剩10% SOC(剩余电量)的极端状态下,零下40℃整车动力也基本不衰减,真正实现了“极寒如常温”的颠覆性体验。性能方面,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毫不逊色。其能量密度达到175Wh/kg,这是当前全球量产钠离子电池的最高水平,已可比肩主流的磷酸铁锂电池。它支持峰值5C的快充速率,续航里程可达500公里,循环寿命更是超过惊人的1万次。更值得称道的是其安全性,钠新电池从材料本征层面消除了热失控中的助燃因素,实现了从“被动防御”到“本质安全”的跨越。现场演示中,无论是电钻穿透还是锯断电芯,钠新电池均表现出“不起火、不爆炸”的卓越稳定性。这款划时代的电池将于2025年12月正式量产出货。 另一款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则直击商用车领域的痛点。其使用寿命突破8年,实现了“车电同寿”的理想状态,全生命周期总成本相较传统铅酸蓄电池降低了61%。它具备全电量深度放电、零下40℃一键启动、久置一年仍可启动的优异特性,且自放电率低于3%。这款产品将于2025年6月开启规模化量产,首发搭载于一汽解放车型,有望推动商用车行业迈入“天下无铅”的新时代。 钠新电池的横空出世,不仅补足了电池在极寒环境下的应用短板,更为多化学体系融合的创新奠定了基础。骁遥双核:开启能量自由的多核纪元如果说钠新电池是拓宽了能源的边界,那么“骁遥双核电池”则是对电池架构与能量管理逻辑的一次彻底重构,它标志着宁德时代正式开启了“多核时代”。骁遥双核电池的核心在于其创新的“双核架构”和颠覆性的“自生成负极技术”。双核架构,意味着电池包内拥有两个强大的“独立能量区”,并具备五大双核功能:高压双核、低压双核、结构双核、热管理双核以及热失控安全防护双核。这种设计,如同航空引擎的双保险,极大地提升了动力输出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尤其是在未来L3、L4级别智能驾驶时代,能为整车提供前所未有的可靠供能保障。例如,“高压双核”通过独创的“故障切割+能量重构”机制,能在毫秒内完成健康能量区的无感接管,确保极端场景下高压供电不中断;“结构双核”采用“堡垒式双舱结构设计”,即使单舱物理失效,也能保障车辆继续行驶。而“自生成负极技术”,则是一项原子层级的革命。它不再依赖传统的石墨负极材料,而是让元素以金属形式直接沉积在集流体上。这一突破使得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提升60%,重量能量密度提升50%。这意味着在相同的电池包空间内,可以容纳更多电量,支撑更长续航。该技术具有广泛的适配性,与三元体系结合时,能量密度甚至可以提升至1000Wh/L以上。基于这两大核心技术,骁遥双核电池首创了“电电增程”理念。系统能够根据车辆行驶状态和用户驾驶习惯,智能调控主能量区和增程能量区的分配策略。更妙的是,这两个能量区可以采用不同的化学体系,“分工协作、取长补短”,突破单一化学体系难以兼顾全场景的技术瓶颈。发布会现场展示了三种跨化学体系的双核解决方案,生动诠释了“定制化”的魅力: 1. 骁遥“钠-铁”双核:由钠新电池与磷酸铁锂自生成负极电池组成。充分利用钠新电池优异的低温性能,解决北方用户冬季焦虑。在轴距2.75米的车型上,可实现75度以上电量,综合续航突破700公里,真正做到“全温域畅行”。 2. 骁遥“铁-铁”双核:由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与磷酸铁锂自生成负极电池构成。在轴距接近3米的车型上,可轻松实现1000公里纯电续航,同时保持极低的用车成本,每公里通勤成本低至1毛钱。并且主能量区支持峰值12C超充,5分钟即可补能至70% SOC。经济性与长续航完美兼得。 3. 骁遥“三元铁/双三元”双核:针对高性能需求,“三元铁”由三元电池与磷酸铁锂自生成负极电池组合,主能量区三元电池可提供超1兆瓦的强劲动力,即使电量低至20%,仍可输出超600kW功率,峰值充电倍率亦可达12C。而升级版的“双三元”双核(三元电池+三元自生成负极电池),在轴距3米的轿车上,配电量可突破180度,纯电续航里程更是突破1500公里,将性能与续航推向新高峰。骁遥双核电池,以其“双核无限组合”的灵活性,让电池从“功能同质化”走向“场景个性化”,堪称动力电池领域的“六边形战士”。这种从“技术叠加”到“场景重构”的跃迁,不仅将应用于乘用车,未来还将在电动巴士、重卡、飞机、船舶、工商业储能等全领域落地,并有望加速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的应用进程。第二代神行:超充再进化,速度与里程兼得如果说2023年发布的第一代神行超充电池开启了“全民超充时代”,那么此次发布的“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则再次将超充性能推向了新的巅峰。 这款电池是全球首款兼具800公里续航和峰值12C超充速度的磷酸铁锂电池。12C的峰值充电倍率意味着其峰值充电功率高达1.3兆瓦,实现了“1秒补能2.5公里”的惊人速度。发布会上“5分钟充好,10分钟充饱”(5分钟补能520公里)的口号,让充电焦虑成为历史。即便在零下10℃的低温环境下,其从5%充至80% SOC也仅需15分钟,比当前行业最高水平提升了100%,真正做到了低温如常温。更难能可贵的是,极速充电并未以牺牲续航为代价。通过材料创新(电芯体积能量密度达415~425Wh/L)和系统结构优化(CTP 3.0技术升级,整体空间利用率达75%),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实现了800公里的超长续航。此外,它还具备全温域、全SOC区间的强劲动力输出。即使在亏电状态下,仍能提供830kW(等效1100匹马力)的输出功率;在零下10℃低温亏电的严苛环境下,依然能满足百公里加速的动力需求。配合宁德时代独有的智能电池算法,基于1800多万辆车、3000多亿公里的工况数据构建模型,SOC估算精度在未满充状态下也能达到3%以内,让用户对电量掌控更加精准从容。多核时代的本质:以用户为中心的“您的时代”从钠新电池的“本质安全”与“全温域”,到骁遥双核的“定制化组合”与“场景适应”,再到第二代神行的“极速补能”与“长续航兼得”,宁德时代此次发布的三款产品,共同勾勒出一个全新的动力电池图景。这个图景的核心,正如宁德时代所言,是从过去的“参数推动”转向“需求引领”。多核时代的本质,是真正以用户为中心,深刻理解不同地域、不同场景、不同偏好的用户需求,通过多元化学体系和创新架构的灵活组合,提供恰如其分的解决方案。这不再是单一维度的性能竞赛,而是围绕用户体验的全方位进化。宁德时代超级科技日的这场发布会,不仅是一次技术实力的展示,更是一次对未来能源格局的深刻思考和布局。凭借其在材料体系、系统结构、极限制造、商业模式上的四大创新体系,以及持续领先的市场地位(2024年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37.9%,储能电池市占率36.5%)和强大的全球制造能力(13大生产基地,包括3座全球灯塔工厂和首家电池零碳工厂),宁德时代正引领着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其提出的2025年核心运营碳中和、2035年价值链碳中和的零碳战略目标,更彰显了其作为行业领导者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当钠新电池为能源独立铺设基石,当骁遥双核为个性化需求量身定制,当神行超充让电动出行再无羁绊,一个更加清洁、高效、便捷、多元的能源未来正加速到来。宁德时代开启的“多核时代”,归根结底,是为每一位用户创造的——“您的时代”。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 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来源:锂电那些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