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建模时坐标系的原点位置的选取一定要谨慎,尤其是三立柱模型,不管是移动模型还是建立子坐标系,稍有不慎都会为以后的结构计算埋坑。
为了建模方便,通常把总体整体坐标系放在一个立柱最底下的中心,建完一个立柱再复 制成三个。
模型中心点也就是小立柱的位置,虽然坐标不是整数点的位置也可以用辅助线找到,然后建局部坐标就能把小立柱建出来了。
最后可以移动模型,把小立柱的圆心移动到总体坐标系的圆点上。
移动命令只能输入数字,这也就意味着不管移动的数值小数点后取多少位,小圆柱的圆心点都不是准确落到总体坐标系的原点位置,但只要多取几位小数误差可以做到非常的小,几乎不影响计算结果。
还可以不移动模型,最后就使用建在小立柱圆心点上的局部坐标系作为最后的结果坐标系。
虽然,这样做的好处是小立柱圆心点时精确落在局部坐标系的圆点上。
不过当使用局部坐标系作为激活坐标系时,尤其是局部坐标系相对总体坐标系旋转了时,加载到节点上力的方向还会和总体坐标系一致。
只有点击这个To Active CS命令时节点的坐标系就会改到和当前激活的坐标系一致。
但这个命令只能改变节点的坐标系跟激活坐标系一致,比如重力加速度等的加载还是参照整体坐标系,如果要加载载荷还要进行数值的变换,把载荷分解到局部坐标系的轴线上。
显而易见这样会非常麻烦,而且容易出错。
这样建模还有一点一定要注意,为了模型是准确性模型可以不平移,但模型总体坐标系的原点必须要移动到水线上。
因为,当结构模型转换成aqwa的水动力模型时也是按照总体坐标系转换的,如果总体坐标系的原道是在立柱的底面上,aqwa就会认为整个模型都在水面以上,就会出现求出的载荷传递的波浪载荷全为零的情况。
还有一种建模方法,就是开始的时候就把总体坐标系的原点放到小圆柱的原点,把局部坐标系的原点建在大立柱的底部圆心上。
这样做的好处是模型位置最精确,载荷也不用转换。
但建模的过程会稍微麻烦,因为建模时会经常用到移动供做平面做切割模型的操作,而工作平面的很多移动操作是跟总体坐标系相联系的。
当激活局部坐标系建模时,移动起工作平面就会很麻烦,也是相对容易出错。
模型的总体坐标系原点到底放到哪里,最后模型到底移不移动,还要根据具体的模型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