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力学概念| 弯曲刚度与侧移刚度

1月前浏览370

 

弯曲刚度

杆件在纯弯曲情况下,截面弯矩与曲率间的关系为

对跨度远大于截面高度的梁,剪力对弯曲变形的影响可以忽略,式(1)便可作为横向荷载作用下弯曲变形的基本方程。

由(1)可进一步得到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对(2)积分两次,便得到挠曲线的方程

式中  为积分常数。图1是简支梁在不同荷载下的挠曲线方程

▲图1  

从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及其积分过程可以看出,弯曲变形与弯矩大小、跨度、支座条件、梁截面的惯性矩以及材料的弹性模量E有关。弯曲刚度用来衡量弯曲变形。所以要减小挠度,提高弯曲刚度,就应该综合考虑以上各因素。在面积相等的前提下,工字形截面的惯性矩比矩形截面更大。

侧移刚度

杆件的侧移刚度,是指使它两端发生单位相对侧移时所需的侧向力,又叫剪切刚度。图2所示两端固定和一端固定另一端铰支的等截面直杆,其侧移刚度分别为    

▲图2  

图3所示的工业厂房排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各柱子的侧移是一样的,可将排架视为合成杆。总侧移刚度为三个柱子的侧移刚度之和。

▲图3  

概念应用

跨越山区峡谷的高墩连续刚构桥,一般采用悬臂施工,如图4所示。

▲图4  

悬臂阶段希望桥墩的纵向(行车方向)抗弯刚度越大越好,用以抵抗主梁产生的不平衡弯矩。而一旦桥梁合拢,形成超长结构,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如图5所示,若温度均匀升高,各桥墩顶部皆有侧移,此时若侧移刚度太大则会使桥墩根部产生很大的弯矩,对墩柱、基础均带来不利的影响。

▲图5  

为解决上述矛盾,高墩连续刚构桥普遍采用双肢桥墩,在纵向侧移刚度相当的前提下,双肢桥墩可提供远大于单肢单箱墩柱的总体抗弯刚度,为悬浇阶段提供足够安全的抵抗不平衡荷载的能力。

以某横向尺寸为B,纵向尺寸为2H的矩形实心截面桥墩为例,比较单肢和双肢墩的抗弯刚度和抗侧刚度,桥墩截面尺寸,如图6所示。

▲图6

单肢墩抗侧刚度:

双肢墩抗侧刚度:

相同面积及墩高的双肢墩抗侧刚度仅为单肢墩抗侧刚度的  ,因此采用双肢墩的连续刚构桥能有效地减小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结构次内力。

单肢墩截面惯性矩为:

双肢墩截面惯性矩为:

 代入上式可得出,双肢抗弯刚度分别为单肢墩的  倍,因此可知相同截面双肢墩比单肢墩抗弯刚度大很多,抗弯能力较强。设计时适当调整双肢墩间距以调整墩的抗弯刚度。

 


来源:数值分析与有限元编程
材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3-21
最近编辑:1月前
太白金星
本科 慢慢来
获赞 12粉丝 23文章 338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力学概念| 从应力分布区分钢结构的刚接和铰接

从材料力学可知,工字形截面梁的弯曲正应力大部分分布在翼缘,而大部分剪切应力则分布在腹板,如图1所示 ▲图1通过这个力学概念,我们可以区分在钢结构体系中,梁柱连接节点以及柱脚是刚接还是铰接。它们涉及力的传递方式,因此了解梁柱连接节点以及柱脚的构造,掌握各种节点构造的力学性能是正确确定计算简图和正确设计结构的依据。框架梁柱刚接节点现行的设计规范中,框架梁柱连接节点的类型有刚性连接节点、铰接连接节点两种。从连接方式上分有全焊连接节点、全栓连接节点和栓焊连接节点。梁柱连接采用全焊连接(图2a)或梁的上、下翼缘与柱的连接采用焊接时(图2b),可形成刚性连接。 ▲图2钢梁与钢柱加强型连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梁翼缘端部加宽(图3b);2)梁翼缘端部腋形扩大(图3c)。梁翼缘端部加宽和梁翼缘端部腋形扩大连接宜用于梁与箱形柱的连接。二者共同点就是翼缘采用焊接,可视为刚性节点。 ▲图3框架梁柱铰接节点仅将梁的腹板与柱用螺栓连接(图4a)或将梁搁置在柱的牛腿上(图4b)是铰接连接的常见做法。这种连接在梁端很小的弯矩作用下就会使梁柱夹角发生变化。由于它能承担的弯矩很小,可以不予考虑,称之为铰接连接. ▲图4钢梁与钢柱铰接连接时,在节点处,梁的翼缘不传力,与柱不应连接,只有腹板与柱相连以传递剪力,如图5所示。连接用高强度螺栓的计算,除应承受梁端剪力外,还应承受偏心弯矩 ▲图5刚接型柱脚在多层钢结构房屋中,柱脚与基础的连接宜采用刚接。刚接柱脚可采用埋入式(图6a)、外包式(图6b)和外露式(图7)。外露式柱脚也可设计成铰接。刚接型柱脚的锚栓尽量分布在外围,参与正应力传递,且需要做抗拉、抗压验算。 ▲图6 ▲图7铰接型柱脚底板的作用主要是把柱子的压力扩散到混凝土基础顶面,而柱底剪力首先靠底板和混凝土基础之间的摩擦力来抵抗。当这一摩擦力不足以抵抗柱底剪力时,《门规》要求在柱底设置抗剪键,而不利用锚栓自身的抗剪强度。抗剪键可以是钢板、角钢或者槽钢,一端焊接在柱子底板,利用自身与基础混凝土的接触承压来平衡柱底剪力。锚栓应在翼缘的内侧,靠近中性轴,保证其不会参与翼缘正应力传递(并非理想铰接,翼缘正应力多多少少会有)。 ▲图8来源:数值分析与有限元编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