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ence CEO与我们深入探讨机器学习、先进封装、以及芯片设计转型系统级设计等话题
近日,《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特别邀请了Cadence公司总裁兼CEO陈立武先生,与大家深入探讨半导体行业的颠覆性因素和变化趋势,从机器学习、先进封装到工具和业务环境,访谈涉及多方面内容。
以下为访谈摘要:
陈立武:我认为,与移动设备、手机或个人电脑等领域不同,半导体行业不会出现称得上“重大”的技术,但是会有许多细微的技术革新。而这些细微技术革新结合在一起,就会产生巨大且惊人的影响力。如物联网、无人驾驶、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将得到广泛应用。我对工业物联网(IIoT)领域非常感兴趣,人工智能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此外,还有多种颠覆市场的创新技术,它们也将带来很多机遇。聚焦数据中心和云架构,大数据和数据分析不断演进。对数据拥有者来说,这一变化极为宝贵,他们得以充分发挥数据价值并从中盈利。物联网和汽车领域的数据采集竞争将更加激烈。超大规模网络服务将成长为巨大的市场,对整个半导体行业都将产生影响。
陈立武:EDA行业受到的影响有如下几个。首先,机器/深度学习将在设计中扮演重要角色。在Cadence,我们将机器/深度学习广泛应用于从数字到验证的所有工具,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实现产品设计和开发。通过在Cadence工具中使用机器/深度学习,我们希望进一步支持市场转型。其次,客户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我们正在从EDA转向系统设计实现(System Design Enablement),从而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从系统优化,2.5D和3D先进封装,再到芯片封装和系统封装,我们需要全面的系统分析、系统建模和仿真能力。不能等到流片的时候才发现产品能耗太高或者信号完整性出了问题。返工和重新开发的代价实在太高了。在高阶工艺节点设计中,我们需要一次到位。
陈立武:对于一个SoC,芯片设计已经变得太过复杂,IP在开发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IP理念的核心在于提供系统公司需要的模块,IP的质量可以极大程度上决定客户是否能取得成功。我们会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Cadence公司40% 以上的客户都是系统公司和服务供应商,他们会自行开发并优化解决方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仔细聆听他们的需求,并为其提供最好的帮助。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坚持创新,因为市场上并没有太多公司可供我们收购。过去3年内,我们推出了23款新产品。客户期待我们持续研发下一代工具和IP,满足他们的需求。
陈立武:我们的客户已经做好准备。客户对2D、2.5D和3D封装提出了巨大需求。对于像高速SerDes之类的关键应用,必须使用低功耗IP,所以硅光设计非常重要。对我们来说,这是巨大的喜讯。
陈立武:没错,这对我们来讲是个好机会。针对超大规模网络服务公司需要的High-end 56Gbps或112Gbps输出而言,硅光封装是解决瓶颈的一大利器。对SerDes和其他一些关键应用来说,2.5D/3D封装也是如此。需要用我们的IP达成标准化并达成客户要求,并与客户展开了多项相关合作。我们已经进入到EDA行业的全新阶段,即必须与客户开展紧密合作。通过与客户合作,我们可以真正实现IP、封装和验证等技术领域的新一代要求。
陈立武:这取决于你追求的应用和参与的市场,它们的要求各不相同。我们正在尝试打造完全整合的解决方案,不仅是模拟,同样也包括混合信号和数字与验证。它们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只依赖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行。SerDes方面,我们正在尝试56Gbps、112Gbps以及比它更优异的技术,这也是客户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我们正在全力打造高速SerDes,在客户的支持下,我们即将取得成功。
陈立武:我们会在不同方面持续升级工具。首先,针对最先进节点设计的要求,我们正在进行开发。其次,某些解决方案包括一个以上的工具,所以我们需要结合封装和关键IP对此提供支持。此外,我们还会寻找新领域和新技术,它们可能出现在以色列、中国或美国。我们还与全球的顶尖学者合作。我们正在探寻下一代产品要求,并探索如何快速达成。我们也会咨询顶尖工程专家并与他们展开合作。
陈立武:我们采用多管齐下的方法,这也是创新过程中比较有意思的部分。首先,借助机器学习、全局优化和其他各种可以切实提升PPA和周转时间的技术,我们有能力开发下一代工具。此外我们还与学界和其他专家保持合作,将新技术和工具整合起来。有时候客户会直接告诉我们他们需要什么,这时候我们还会寻找其他的生态系统公司来帮助他们。
陈立武:这是一个好问题。我对这个问题感同身受。许多教授和大学认为半导体行业已经是个夕阳产业。我想努力改变他们的观点,因为这些教授会对工程系学生的选择造成影响。我们特地开发了一个大学项目,面向重点大学的优秀学生。我们还和教授开展密切互动,确保他们明白EDA依然十分重要。如你所说,现在元件中的一切都由软件定义,从网络交换器到无人驾驶汽车中的部件,软件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比如说,Cadence Tensilica产品系列中,我们有一个超低功耗可编程引擎,非常适合AI和机器/深度学习。但要去哪里获得软件堆栈、编译器、优化器、热仿真来适应汽车或基因测序等各种不同应用呢?我们必须和Facebook和Google这样的公司竞争,将顶尖人才吸引到EDA/半导体行业,这并不容易。我们有两位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男生,我曾劝他们朝硬件方向发展,但他们最后还是选择了软件方向。我也曾经劝他们将EE和计算机科学结合起来,因为硬件加软件可是目前的圣杯。也就是说,现在硅谷有大量工程师人才,能得到顶尖人才就能取得成功,这是十分幸运的。
陈立武: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对我而言极为重要。这些技术已经对行业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不仅仅是IIoT、超大规模网络服务应用或基因测序。它们未来的影响力之大将足以媲美CPU和GPU。目前有一个全新的硬件和软件类别推动着机器/深度学习的发展。这种应用非常酷。我对全球35家机器/深度学习领域的创业公司进行跟踪。我花了很多时间了解他们正在做什么,而且他们需要我们的许多EDA工具来助其完成项目。同时我们公司内部也在使用机器/深度学习,我们将其应用于我们自己的工具,根据过往的经验使其变得更快更精确。我们也在和客户开展合作,我对未来的成功拭目以待。
陈立武:最关键的是线性扩展。当内核达到32个,你就必须要将系统性能提高32倍,才能满足机器学习的需求。涉及的不只是芯片,软件堆栈也必须进行相应优化。我们已经在工具和IP领域开展研发,并继续在自己的生态系统中与客户展开合作。技术和架构也发生了许多变化,我们从与相关公司的合作中学到了许多。不过这些最终都取决于应用。汽车和数据中心、云架构都是重要话题。数据分析和数据需求是我们正在尝试解决的截然不同的两大问题。应用的智能化程度会不断提高,动态占用更高的带宽。Cadence的工具有助于优化不断提升的软件要求。
陈立武:一种工具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与客户合作的原因,这一点非常重要。与客户合作,向客户学习,是Cadence重要的文化之一。
陈立武: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以有机的方式打造新工具的原因。我们最关注的是大规模并行和扩展;其次,我们希望推动机器/深度学习的研发,缩短执行时间,快速获得结果。目前,我们已经使用云技术支持工程设计需求,实现向大规模架构的转变。
陈立武:我每天开着特斯拉上下班的时候都在思考这个问题。目前,无人驾驶技术只达到第二层级左右(最高是第五级)。这意味着,为了避免撞车,驾驶员的双手还是不能脱离方向盘,而且LiDAR系统也依然处于早期阶段。我曾经对第4/5级的传感器做过评估,我非常期待。软件也是如此,我们必须打下扎实基础。但是,实现第4/5级自动驾驶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快。
陈立武:具体很难讲,因为这取决于测试的不断累积。必须有足够的数据确保汽车部件的安全,必须让保险公司觉得合理,而且让消费者觉得无人驾驶汽车很安全。到那个时候,无人驾驶技术才能全面推行。对目前所取得的成就,我已经感到十分满意。有些创业公司很有创造力,特斯拉、通用、福特等汽车巨头在这一领域也进行了大量投资。
陈立武:汽车行业必须遵守ISO 26262相关标准规定的功能性安全要求,而EDA在实现安全标准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EDA发挥作用的另一个领域是传感器,涉及到传感器所用材料和频率。我们正在寻找每一个机遇,包括对实现汽车性能至关重要的高速联网技术。我们向所有关键部件厂商提供支持,密切接触汽车领域的CTO,确保我们在EDA领域的努力可以帮助汽车厂商达成安全要求。
陈立武:目前还没有客户向我们咨询5nm/7nm芯片,他们最关注的是混合信号。我们正在向重要客户与代工厂推介7nm芯片,并全力开发5nm和3nm工艺。我经常会评估产品的投资回报。如果真有客户愿意出钱,而且需求量也足够,那我们一定会提供支持。回到你提出的汽车问题,这个行业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巨大机遇,我们会认真对待。但这种进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必须耐心等待。我个人对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前景非常看好,他们需要巨大的资本支出。工业IoT是真实存在的;在通用电气和西门子眼中,它是真实存在的技术。因此EDA必须朝着系统设计实现模型的方向完成转型。
陈立武:EDA已经在朝着系统设计实现模式的方向转型了,不仅向系统服务供应商提供解决方案,同时帮助客户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