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助力产业转型,Cadence Fidelity CFD 亮相透平机械盛会

8小时前浏览0

2022 年 10 月 19 - 22 日,第五届中国国际透平机械学术会议(CITC)在昆明古滇名城皇冠假日酒店隆重召开。


本次 CITC 会议的主题之一,是在能源转型、各类新能源应用崛起的新形势下,探讨透平机械产业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在这两年一度的全国乃至全球透平机械产业界盛会上,Cadence(楷登电子)展出了其 Fidelity CFD 软件平台,获得参会人士广泛关注与好评。



 


透平机械(Turbomachinery)是对具有叶片的动力式流体机械统称,其共同特点是叶轮作高速旋转运动,工质(气体或液体)与叶轮之间产生力的相互作用,借以实现能量转化,从电脑主板散热风扇到风力发电机、航空发动机,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

从其基本原理也不难看出,透平机械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叶轮设计,而这样的设计除了传统风洞试验外,正越来越多依赖于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仿真手段。

不过 CFD 软件在实际运用上,一直以来始终存在不少“痛点”,如:

  • 流动、传热、组分扩散等多物理场的前处理、求解、后处理往往需要使用不同软件厂商的工具自行整合开发流程,数据、模型与工程文件之间的转换衔接费时费力;

  • 商业软件求解器精度不足,以至于工程师往往需要二次开发自行编写;

  • 软件无法有效调度利用并行计算架构资源,算力限制下开发人员往往不得不简化几何、网格,以将求得收敛结果的周期压缩到有意义的程度。


Cadence 此次展出的 Fidelity CFD 软件平台,则为上述“痛点”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

这一今年 4 月份推出的新一代高性能、高精度、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平台,是首款同时具有高阶数值格式、尺度解析湍流模型和 GPU / CPU 加速功能的商用 CFD 软件平台。适用于多种工业领域,包括汽车、透平机械、船舶、航空航天等。Fidelity CFD 也标志着一个全新架构体系的创建,是 Cadence 积累的计算软件专业知识和此前收购的两家专业 CFD 公司技术经验全面集成的结晶。

作为对前述 CFD 领域应用“痛点”的回应,Fidelity CFD 将全流程先进工具结合在一起,统一的工作流程免除了工具间的数据传输,助力工程师通过一体化的 Workflow 更好仿真多物理场的系统性能。


 


Fidelity CFD 引入了新一代流体求解器,包含专门用于船舶和透平机械应用的流体求解器,以及用于多种流体类型的通用流体求解器。

该求解器可提供高阶数值格式、尺度解析仿真和大规模硬件加速功能,可助力提高仿真性能,在确保准确度的同时缩短研发周期,以更快的求解速度获得更高精度的预报结果,求解器稳健性和自动化程度的提升还使其能够支持多学科仿真,可对同一几何模型同时进行多物理场仿真。

资料显示,其预测汽车空气动力阻力的精确度可比传统 CFD 求解器提高 10 倍,仿真分析周期则可以从数周缩短到一天乃至更短。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Fidelity CFD 引入了独特的网格生成技术。一直以来,几何处理和网格划分等前处理自动化程度非常有限,占据了 CFD 工程师 75% 的工作时间,而 Fidelity CFD 创新性的网格生成技术可以极大提高效率,网格生成流程几乎无需用户参与,可以将这一环节耗时从数天缩短至数小时。根据 Cadence 资料,其网格生成器可以使针对商业和军用飞机以及太空运载火箭周围流场的网格划分速度加快 3 倍。


此外,Fidelity CFD 还可以在现有的和新一代基于 GPU 的高性能计算(HPC)平台上高效运行。

利用 Fidelity CFD,开发人员可以解决道路车辆的风噪问题,提高新一代飞机航程,优化风力发电机和燃气轮机的气动性能,减少船舶的燃料消耗,能够在保持高准确度的同时显著缩短设计周期。

在 F1 方程式赛车这一全球顶级竞速赛事中,圈速缩短几分之一秒就意味着巨大的竞争优势,各大车队在赛车空气动力学设计上也因此毫不吝惜投入,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对 CFD 软件也有着极为“挑剔”的筛选眼光。


Fidelity CFD 甫一推出,就吸引了 F1 老牌车队迈凯伦的关注,在今年 5 月宣布与 Cadence 结成技术合作伙伴,选用 Fidelity CFD 用于改进其赛车空气动力学特性。


 


在另一项全球顶级航海赛事——美洲杯帆船赛中,日前也有包括卫冕冠军新西兰酋长队在内的三支参赛队伍宣布选择 Fidelity CFD 用于提升其比赛船只的航行性能,新西兰酋长队曾在 2013 年以突破性的水翼技术一举夺冠,船体下方的水翼由于可以抬升船体,减小浸润面积,大幅提高水动力效率,业已成为各支队伍竞争的技术热点,四冠王新西兰酋长队与 Cadence 的携手,足以反映出后者在 CFD 软件领域的技术实力。

除了传统应用领域,近年来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 CFD 软件开辟出不少全新的应用市场。以透平机械为例,随着风电光伏发电量提升,电网负载的动态平衡日益成为迫切的课题,削峰填谷的电网级储能未来将有广阔发展前景,在电化学技术路线之外,无论是当前主流的抽水蓄能,还是新兴的压缩空气储能(CAES),都需要高效的透平机械以减少损耗,实现储能效率,也为相应场景下透平机械设计带来新的约束条件,更高精度、更高效率的 CFD 软件平台,无疑可以帮助透平机械厂商更快更好地捕捉新兴市场机会,实现转型升级发展。



随着 Fidelity CFD 的推出,Cadence 已经向外界展现了向流体仿真等更广泛系统设计领域拓展布局的意愿和能力。事实上,这样的拓展也正符合自动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产业变革深层逻辑,并已成为越来越多系统厂商自觉或不自觉的实践方向,依托数十年来持之以恒的内部研发与外延并购,Cadence 始终行进在产业潮流的最前沿,并已成为电子系统设计(ESD)向智能系统设计(ISD)进化的领导者。

来源:Cadence楷登
SystemHPCFidelity化学湍流电路几何处理二次开发系统仿真通用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电机Cadence试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0-02
最近编辑:8小时前
Cadence楷登
签名征集中
获赞 0粉丝 86文章 395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Cadence 汪晓煜:数智赋能,汽车电子走向智能系统设计时代

11 月 16 日至 18 日,由国家工信部、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的 2022 世界集成电路大会(WCIC2022)在合肥隆重召开。在 17 日举行的 2022(第十七届)“中国芯”集成电路产业促进大会高峰论坛上,Cadence(楷登电子)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汪晓煜发表了题为《数智赋能,共创未来》的主旨演讲。 Cadence 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汪晓煜数智时代的汽车电子进化汪晓煜首先指出,随着千行百业以空前深度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必然产生海量的数据,而挖掘大数据资源的过程,从存储、分析、计算、训练、学习,都需要半导体芯片提供支撑,“这些驱动力叠加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推力,在推动整个半导体产业向前发展”。根据 IBS 预测,2027 年全球半导体产值有望较 2021 年增长一倍,增量空间巨大。在汪晓煜看来,三大新兴应用领域将成为半导体产业维持高速增长的驱动力。在 AR/VR 领域,“从去年开始已经慢慢看到了整个产业开始加速发展的迹象”,汪晓煜展望,如果电子光学、网络通讯、人机交互技术有进一步突破,方案日益成熟,AR/VR 甚至可以成为与 PC 和手机同等市场体量的产品形态,有望在未来 5-10 年持续推动半导体市场。在 5G 领域,尽管当前智能手机市场遭遇短暂逆风,但 5G 加速渗透的趋势依然明朗,5G 手机的半导体芯片价值量较 4G 有大幅提高,随着 5G 手机销量增长,应用场景突破,同样将有力推动半导体市场增长。而在汽车领域,据预测,全球电动汽车产量将从今年的 850 万台,增长至 2030 年的 4,100 万台,而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潮流推动下,半导体器件占单车价值量大幅提升,车用半导体市场规模也有望从今年的 491 亿美元,增长至 2030 年的 1,523 亿美元。不过在供给端,车用半导体供应链瓶颈仍未完全缓解,这一方面表现为车规半导体器件的短缺,另一方面,高阶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所需的定制化 SoC 芯片仍有空白尚待填补,这样的供需格局下,汽车半导体产业可以观察到三个关键趋势:越来越多整车企业与 Tier-1 供应商开始涉足 SoC 设计;传统半导体厂商纷纷加大汽车市场布局;初创企业正涌入自动驾驶平台、传感器赛道。不过汽车电子对于新进入者存在明显的技术壁垒,汽车电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System of Systems),以汽车智能化为例,就需要集成 ADAS、ECU、车载以太网、信息娱乐等不同子系统。汪晓煜提出,当前汽车电子业已形成四个边界清晰、定义明确的焦点技术领域,分别是自动驾驶、信息娱乐、功能安全、系统设计,对汽车半导体也带来不同的影响。在自动驾驶技术域,光学、微波、激光等多模态传感器数据融合、处理和实时决策对高性能计算(HPC)产品制程、架构升级的需求与日俱增;在信息娱乐技术域,不仅包括了需要承载驾驶辅助和娱乐交互的车内“大屏”,还需要考虑 5G 乃至未来 V2X 车路协同所需的车辆与外部连接性;在功能安全技术域,为满足 ISO26262 对车用电子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可靠性要求,需要在器件设计阶段就匹配完善的设计工具、workflow 和 IP 解决方案;在系统设计技术域,亟需可以满足从芯片到电路板、组件、总成乃至整车的多集成级别、多物理场仿真和联合设计平台。在汽车电子领域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整车电子架构也正在发生从领域为中心向区域为中心的“范式”转变,演讲中,汪晓煜分享了可伸缩区域架构(Scalable Zonal Architecture)的概念。在这一架构中,传统基于功能的子系统实现连接的解耦,不同子系统的传感器、执行器“就近”连接多功能区域控制器,可以实现极低的数据传输延时,不同区域节点之间再通过车辆以太网总线和智能网 关实现功能融合与系统备份,显而易见,这样的分布式架构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通过软件定义灵活实现不同功能,并大幅降低了传统范式下系统复杂化带来的布线挑战和可靠性问题。创新设计平台回应技术挑战汪晓煜指出,新能源汽车“智能移动空间”的愿景要化为现实,不可避免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对于汽车电子而言,与消费电子最大的不同或许就是对功能安全与可靠性的极致追求,汪晓煜还提到,Cadence 基于多年技术与产业积累,已经推出了全新的 Midas 设计平台,为汽车模拟和数字芯片开发全流程提供基于 FMEDA 功能安全设计和验证的统一方案,帮助新进入这一领域的整车企业等类型厂商快速开发芯片产品。在深入洞察汽车电子技术发展趋的基础上,Cadence 业已提供了一系列针对性汽车电子解决方案。针对高阶辅助驾驶乃至自动驾驶领域 AI 加速渗透带来的高性能处理器需求,Cadence 可提供一系列 ADAS 所需的先进 SoC 处理、接口 IP 模块,均满足 ISO 26262 功能安全标准和 AEC-Q100 质量控制标准,并配套完善的 SDK 软件与开发工具链,可助力客户快速开发差异化的解决方案,有效缩短产品研发上市周期。以代表性的 Tensilica 系列 IP 为例,可满足各类 ADAS 硬件加速平台需求,其 DSP 内核 Tensilica ConnX 针对微波、Lidar 传感器数据处理的不同性能需求设计,提供性能、功耗和面积理想组合;而 DSP 内核 Tensilica Vision 与 Tensilica AI 集成,则可轻松实现光学传感器数据处理。针对信息娱乐领域智能座舱和车联网需求,Tensilica 系列 IP 同样可支持实现广泛的导航、娱乐、通信、显示、3D 仪表盘和 ADAS 功能,起到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关键赋能者的角色,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尤其是在语音应用上,Tensilica HiFi IP 功耗优势明显,拥有包括杜比在内极为广泛的音频应用合作伙伴生态,可支持超过 200 种编解码制式和软件增强包,业已成为该应用领域的“金标准”,已被全球车企广泛采用,出货量达数十亿颗。针对功能安全领域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可靠性要求,Cadence 的 Midas 功能安全平台融入以失效模式影响与诊断分析(FMEDA)驱动的设计验证实现流程,确保车规产品开发中能达到每个安全性目标的诊断覆盖率,从而有效度量数字、模拟半导体器件设计是否已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在实施中,可自动化完成功能安全标准所需的冗余、纠错等设计要求。针对系统设计中从 IP、芯片、电路板、电子电气架构、以太网络、总成、整车乃至云端的不同集成级别设计、仿真需求,可以通过 Cadence 提供的一站式设计平台得到解决。汪晓煜还强调,面向系统设计正是基于 Cadence 对半导体产业发展趋势的洞察,随着半导体制程工艺不断逼近物理极限,异构乃至异质器件的系统集成,将是延续摩尔定律乃至“超越摩尔”的希望所在。事实上,赋能端到端系统的智能系统设计(ISD),也正是这家老牌 EDA 厂商对自身所提出的全新定位,汪晓煜谈到,越来越多的半导体厂商“不只是做单纯的芯片开发,还会开发模块、模组、系统”,因此 Cadence 提出智能系统设计的战略,旨在将其芯片开发方面的 knowhow、算法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为系统设计领域带来革新。为此,Cadence 近年来还积极展开外延并购,收购了多家计算流体力学(CFD)领域优质企业,并整合成新一代的流体仿真平台 Fidelity CFD,适用于透平机械、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的快速高精度计算,其价值被业内一众头部客户认可。汪晓煜透露,在对于空气动力学性能极其严苛的 F1 赛场,著名车队迈凯伦今年与 Cadence 达成长期合作,Cadence 将为其提供空气动力学设计仿真完整解决方案。从器件、系统到云端,Cadence 正一如既往陪伴着半导体产业拥抱时代潮流,赋能普适智能、系统创新和卓越设计。来源:Cadence楷登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