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Cadence 为电动汽车能效提升注入新动力

2小时前浏览3
  

Ben Gu,Cadence 全球副总裁兼多物理场仿真事业部总经理。

         

如下内容曾以 Forcing the Pace of Innovation 发表于 New Electronics 2024 展望刊。

   

随着汽车加速迈进电动化时代,在电动汽车(EV)的竞争激烈和消费者期望不断上升的大潮中,设计创新成为推动力。一方面,传统的车企如今正面临着众多的新挑战,他们正在加速推出自己的电动产品系列来紧跟市场节奏;另一方面,“轻装上阵”的造车新势力来势汹汹,他们则在重新解读用户对交通工具的态度并试图重塑电动汽车的形式。

   

根据 European Alternative Fuels Observatory 的欧洲市场数据显示,2015 年电池驱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 EV 仅占当年新车销售的 1%;而2022年这个数字超过了 21%。这样显著的增长不仅是市场动力的体现,更是对提升电动汽车能效的迫切呼声的反映。

面对这样的市场需求,EV 设计师的挑战在于如何进一步提高车辆能效,这将直接关系到电车的续航里程,也是消费者极为关注的一个核心指标。尽管绝大多数的使用场景都是短途旅行,但里程焦虑依旧会让一批潜在消费者打退堂鼓。此外,EV 制造商在内部还需考虑如稀有资源获取的能力和不断变化的监管政策的影响等多重挑战。这些因素都在推动着向更高能效方面的设计探索。

EV 市场一大显著的特点在于其肉眼可见、瞬息万变的变革速度。电动汽车的设计优化现已进入到为了单个品质因数的提升而殚精竭虑的阶段。从老牌福特到新贵 Rivian,电动卡车厂商已经能“负重千钧”;四门轿跑厂商 Lucid 声称其续航已经达到 500英里(约 800 公里);Rimac Nevera 等极限跑车厂商则在追求极致的加速性能,可以做到 0-60mph(大约 96.6 公里/小时)加速仅需 2 秒的壮举。

在这场技术竞赛中,奔驰则凭其 Vision EQXX 概念车小胜一筹。它集成了多种最先进的技术,被称为“奔驰有史以来能效最高的车型”。得益于极高的空气动力学效率,轻量化材料,高能量密度电池,低摩擦传动系统和其他增强,这款概念车的续航长达 1000 公里(621 英里)。


EV 设计的新思路:协同优化


奔驰的 Vision EQXX 完美诠释了能效在电车当中所占的比重,这也体现了其采纳各种最先进技术后所能达到的高度。在汽车行业,类似这样协同优化的例子其实并不少见,当然了,首先得让设计师们接触到这些资源。

以电动汽车(EV)为例,通过提升电池组的直流电工作电压,就能有效降低传动系统的电流负荷,这为设计师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使用更轻便且成本更低的铝导线替代传统铜线圈。这样减轻的重量可以转化为续航里程的增加或在续航不变的情况下配置更小更轻的电池。为了挖掘这一潜在能效提升带来的获益,就需要依赖于能在高工作电压下稳定工作的电子交换系统和电路板(PCB)。

虽然在当下的电动汽车设计中,碳化硅(SiC)已经被证明可以满足高电压交换需求,但设计师还是需要在对照实验环境中,验证这种高交换频率对电磁兼容性(EMC)的系统性影响。再比如,对车身的改变可以提高空气动力学性能,但同时也会影响前格栅的传感器雷达系统。类似这样的例子在汽车设计领域还有很多。

对于 EV 设计师而言,这些多变量优化问题构成了实实在在的挑战。如果无法在多个领域快速准确地完成设计探索,那么所有的优化和能效提升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但目前而言,很多现有的工具和设计流程帮助并不大,它们往往只专注于单一领域,简单粗暴地把设计数据丢进数据库,简单分析后再扔进另外一个工具,最后检查下是否违反了该领域的任何限制条件。而协同优化的方法则大相径庭,EV 设计师不仅可以用其来检测是否存在设计违规,还可以应对产品上市时间的压力,并解决探索阶段在不同设计领域的循环往复带来的高成本问题。


Cadence 全面解决方案

推动电动汽车设计效率革命


面对日益复杂的 EV 设计,有效的解决方案需要从两个维度出发。首先,针对单学科设计问题,需要在设计流程早期就启动分析流程,即实现所谓的“分析左移”,让其成为设计流程的一个持续环节,而不是临近结束才突兀地加入。其次,对于更为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厂商需要提供可同时覆盖多学科的综合设计工具,让设计探索更有全局观。举个例子,可以在 PCB 版图设计时同时检查信号完整性,探索不同电池冷却策略对性能的影响,或分析材料变更对线圈电力传输参数的影响。

服务于 EV 市场的供应商,例如,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已经开始采用这种设计分析一体化流程,确保设计具备足够的可靠性。比如,想了解某个零件是否适用于复杂 PCB 严苛的高功耗应用,则可以通过分析设备在不同工作温度下的变化的可靠性来实现。这个过程需要在设计阶段进行电热协同仿真,以预估焦耳热对其内部 IR 电压降的影响。

要实现这样复杂和多学科协同优化的工作,不得不提到 Cadence Allegro PCB 设计平台。这个平台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集成了 Celsius 热求解器,它的设计理念和功能恰好体现了我们之前讨论的“分析左移”和综合设计工具的理念。通过 Celsius 热求解器,Cadence Allegro 支持在设计过程中进行实时分析,这大大加快了分析步骤,并确保了设计的连贯性和高效性。

针对更复杂的问题,Cadence 提供了更精密的设计流程和工具。比如,电源完整性分析流程可以处理电源树,IR 电压降分析和解耦电容器(decaps)的回路电感;IC 封装分析适用于直流电电热性能和交流解耦电容器行为;多结构分析则完整覆盖了从电源到 PCB,再到中介层和散热设备的全过程;同时还能进行包括电子设备冷却在内的系统级热分析。

这些工具都集成在了 Cadence 多种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中,包括面向模拟和定制 IC 设计的系统设计平台、RF 和微波设计,以及 PCB 与封装。这些解决方案都有各自匹配的系统分析技术,比如 EMC 签核,信号与电源完整性分析,以及热和电子设备冷却检测。需要强调的是,Cadence 还可以提供计算流体力学分析套件,这是车身设计和高效电子设备冷却系统开发的必备工具。


总结

电动汽车(EV)设计开发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多学科合作过程。更何况还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满足更高的能效需求。因为更高的续航里程不仅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各大 EV 制造商竞相追求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个追求创新和高能效的 EV 变革浪潮中,Cadence 的角色不可小觑。其协同优化策略,将“分析左移”深度融入设计流程,通过在设计流程的早期阶段就融入分析工具,能够让设计探索更加高效、精准,确保设计团队少走弯路。

Cadence 所提供的一系列针对 EV 设计的工具和套件,以及持续致力于工具间集成和平台化的努力,正是行业发展的强力推动器。这些先进的工具不仅为 EV 设计师们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更是在能效提升这一关键战场上,让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的桥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思维的不断深入,电动汽车设计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来源:Cadence楷登

System电源电路信号完整性电磁兼容半导体航空汽车电力电子消费电子理论材料Cadence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0-04
最近编辑:2小时前
Cadence楷登
签名征集中
获赞 0粉丝 86文章 466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CadenceLIVE 精彩回顾 | 人工智能时代下,如何用计算软件加速智能系统设计?

CadenceLIVE China 2023 中国用户大会 8 月 29 日在上海浦东嘉里中心大酒店圆满落幕,众多专业人士汇聚于此,共同探讨分享从 IP/SoC 设计、验证仿真、系统分析及多物理场仿真、计算流体力学,到封装和板级设计全流程的先进技术。Cadence 资深副总裁兼数字与签核事业部总经理滕晋庆先生出席现场,并发表主题为《用计算软件加速智能系统设计》的精彩演讲。 滕晋庆先生在演讲中表示,时隔将近四年的时间,很高兴能够再次回到 CadenceLIVE China。在过去的几年,半导体行业有着非常好和健康的成长,但众所周知,今年对半导体同仁来说是艰难的一年,尤其是因为库存调整而导致收入和投资的双减。然而,我们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还是看到了很多确定的增长,市场调查机构 IBS 的最新预测仍然强劲,预计半导体行业到 2029 年将突破 1 万亿(1 兆)美元的大关,几乎是现在的两倍。另一件令我们和整个行业兴奋的事情是,IBS 预测全球系统业务收入在 2027 年将达到 3 万亿美元。 今日世界改变的步伐比从前更快更多元化,数以亿计的手机、社交软件、网站和 Edge Devices 在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收集数据,数据量和数据类型都有巨幅的成长。这些数据必须要储存在云端,必须要处理,需要很快的传送到不同的地方,而且这些数据也需要被分析,才能应用在多种不同层面的工作。每一步骤都深度依赖于计算、网络和存储方面的重大创新。在这里最重要的关键是能否以更智能的方式来分析大数据, 从而实现更自动化的决策, 其实这就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也是现在整个电子和半导体行业最大的推动力。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就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系统公司在定制芯片,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分析新类型的数据。Cadence 用三个同心圆看待世界:最内圈是芯片;然后是系统圈;最外面是数据圈。这三个同心圆其实在各行各业都有所体现。 如果你观察现在最先进芯片,它们在 1 英寸 × 1 英寸的面积上,大约集成了 1 千亿个晶体管,这已经是非常惊人的数字了。但到 2030 年,相同尺寸芯片上将会有 1 万亿个晶体管。晶体管数量至少会增加 10 倍,如何才能实现?离不开 EDA 的支持。EDA 的核心就是自动化,从在定制工具中手工绘制电子电路,到 RTL Synthesis 和自动布局布线,每一步的创新都实现了 10 倍以上生产力的提升。现在,我们正处在电子设计自动化新时代的开始,我们计划为我们的客户实现另一个 10 倍的生产力提升。 真正的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来临,Cadence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人工智能的研发。放眼未来,我们对下一个世代 EDA 的目标是将传统的单一工具和单一运行环境转变为多运行、多工具协作的设计环境,并结合大数据平台和 re-enforcement learning(强化学习)从设计数据中学习,从而能够为下一次 EDA 工具运行自动做出优化决策。这样我们可以大量减少工程师人工决策和 debug 的时间, 大幅度地提升工程师的生产力。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个良好的大数据分析平台——JedAI。JedAI 是专门针对 EDA 和电子行业的企业级大数据分析平台,它可提供管理这种多运行设计环境的平台,并且还允许开放 API 供客户直接使用 JedAI。迄今为止,我们拥有最全面最完整的人工智能驱动设计平台产品组合,涵盖从芯片到系统的各个领域。它们都具有多次运行优化功能,可以真正提高设计工程师的生产力。 系统设计与分析已成为 Cadence 的最重要平台之一。整个半导体和系统组合的功率和热分析未来会变得非常重要,无论是 3D-IC、数据中心、智能手机或电动汽车。Cadence 在这个领域投入巨大。这个领域一个令人兴奋的事是所有的 Mulitphysics System Simulation 在数值分析的稳定度十分良好。与 EDA 不同,例如 Transistor-level simulation,它是非常非线性的,是最困难的仿真问题之一。去年,我们从 Stanford 大学收购了一支拥有各种 GPU 专业知识的优秀团队。我们将应用 GPU 或 Special Compute 于系统仿真,以获得 10 倍的 TAT 和有效地降低仿真所需要的硬件成本。 Cadence 在中国耕耘 30 年,我们对中国的承诺也三十年未曾改变。这一点,也深深体现在过去 5 年选择 Cadence 作为解决方案的客户数目上。2023 年利用 Cadence 产品的中国客户的数目比 2018 年增长了一倍以上。作为世界和中国核心 EDA 的第一提供商,我们一直持续不断加大在中国的投入:● 2022 年 Cadence 中国员工数目增长了超过 10%。● 在人才培养方面,几百位实习生从 Cadence 顺利毕业,加入了设计公司,晶圆厂和高校。● 楷登中国也连续八年被评为最佳职场。无论是内部员工成长,还是各种社会公益活动,都可以看到楷登中国的身影。所以我们不光为我们的技术自豪,我们也为我们所体现的企业社会责任感所骄傲。“ 最后,滕晋庆先生引用荀子的一句名言:“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半导体从来不是一条简单的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Cadence 愿意做您最强有力的后盾,伴您一路前行!来源:Cadence楷登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