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学技术奖-青睐国内期刊!工程师有哪些仿真期刊可投?


导读:4 月 18 日,科技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 (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其中第十六条特别新增 “鼓励主要论著优先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 这一表述,引发了科研界的广泛关注。这一政策的出台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

一、鼓励国内发表,释放什么信号?

长期以来,我国科研人员在学术成果发表上存在着 “重国外、轻国内” 的倾向 。国际上一些知名学术期刊,如《自然》、《科学》等被视为科研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国内科研人员为了在这些期刊上发表论文,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不惜花费高昂的版面费。这一方面导致国内优秀科研成果外流,另一方面也使得国内学术期刊发展相对滞后,难以在国际学术界获得应有的影响力。

而如今,我国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在诸多领域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果,对科研成果发表和评价体系的改革迫在眉睫。此次政策的出台,正是国家为了引导科研人员重视国内学术刊物,促进国内学术期刊发展,推动构建更加合理、科学的科研评价体系的重要举措。

这一政策有着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提升国内学术期刊的地位和影响力。当优秀科研成果优先在国内发表,将吸引更多的科研人员关注国内期刊,增加期刊的稿源质量和数量,促进国内期刊在学术水平、编辑质量、影响力等方面不断提升,进而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从科研成果转化角度来说,国内发表能让科研成果更快地在国内传播和应用。国内科研人员、企业和相关机构能够更及时地获取这些成果,加速科研成果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转化,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 。

而且,鼓励国内发表有利于保障科研成果的安全性和知识产权。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科研成果的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至关重要。在国内刊物发表,能更好地确保成果的归属和安全,避免因国际合作或发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知识产权纠 纷。

二、仿真领域学术期刊有哪些

在仿真技术领域,国内已经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学术期刊,它们在推动仿真技术研究与应用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下排名不分先后,随机排序。

1、力学学报

1957 年创刊,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力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主办。是力学学科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报道在理论和应用力学所有领域里,在理论、方法和实验方面的研究进展。

期刊鼓励发表与力学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力求成为力学与其他工程和科学分支的桥梁。在力学研究中,仿真是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力学学报》会刊登运用仿真方法进行研究的相关成果,如计算力学、流固耦合动力学等方面的仿真研究论文。该学报被 SA 科学文摘(英)、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EI 工程索引(美)、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收录

2、计算机仿真

《计算机仿真》创刊于 1984 年,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主管、北京控制与电子技术研究所主办的仿真技术领域综合性科技期刊,也是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会刊 。

该刊内容涵盖从仿真理论到仿真实验,从军事武器系统应用到航空航天、交通、化工、制造业等民用各个领域。设有仿真技术综述、军事领域仿真、航空航天领域仿真等 20 多个栏目。它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收录,是中文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在 2013 年被评为 “2013 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近年影响因子呈上升状态,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学科分类下属 Q1 分区,期刊影响力稳步提升。例如在 2024 年,该刊发表了多篇关于新型仿真算法在航空发动机性能预测中的应用等前沿研究论文,为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3、系统仿真学报

《系统仿真学报》创刊于 1989 年 7 月,是中国仿真学会会刊,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总公司主管,中国仿真学会和北京仿真中心联合主办,是中国仿真技术领域具有权威性、代表性的学术刊物。主要栏目包括建模与仿真理论及方法、仿真建模与仿真算法、人工智能与仿真等 。

它被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英国《科学文摘》SA/INSPEC 等国内外著名检索机构收录。据 2020 年 1 月 2 日中国知网显示,《系统仿真学报》总下载 4150568 次、总被引 183928 次 ,在仿真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成果传播方面有着重要地位。像关于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的系列研究成果在该刊发表后,引起了学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推动了相关技术在能源、交通等多领域的应用探索。

4、系统仿真技术期刊

《系统仿真技术》创刊于 2005 年 4 月,是经教育部推荐,科学技术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由同济大学主办 。主要刊登内容覆盖仿真领域的各个学科,以论文、短文、研究简报、综述等形式报道和仿真技术相关的各个方面的成果。设有专家论坛、论文交流、行业应用等栏目。已被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收录。虽然影响因子相对前两者稍低,但在一些特色领域,如建筑仿真、城市规划仿真等方面,发表了不少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论文,促进了仿真技术在这些细分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5、其他期刊

此外《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英文)》于 2021 年创刊,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期刊聚焦复杂系统建模、仿真、优化与控制领域,致力于发表高水平原创性研究及综述类文章,不仅入选中国仿真学会《仿真科学与技术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 级期刊,还被中国自动化学会列为 A 类期刊,学术地位备受认可。

《建模与仿真》作为汉斯出版社发行的国际中文期刊,始终关注建模与仿真领域前沿动态,积极鼓励学术创新与思想突破,为全球科研工作者搭建起学术交流的优质平台,其论文已被 RCCSE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17 - 2018)收录,并在第五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7 - 2018)》中,成功跻身中文 OA 工学综合类学术期刊行列。

《指挥控制与仿真》作为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会刊,由学会联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共同主办,凭借在指挥控制与仿真领域的深厚积累与广泛影响力,入选中国仿真学会 T2 级期刊,持续刊载该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则深耕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领域,以刊发高水平学术论文为特色,在仿真相关的图形学算法、虚拟设计与制造等研究方向上成果丰硕,是计算机仿真领域的重要学术阵地,已入选中国仿真学会 T3 级期刊。

《智能系统学报》聚焦智能系统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在智能仿真、智能控制等细分领域取得诸多研究成果,同样入选中国仿真学会 T3 级期刊,为智能系统与仿真技术的交叉融合研究,提供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

三、仿真秀助力科研成果落地

在国内期刊发表仿真科研成果意义深远,不仅能加速知识传播与交流,使国内科研人员突破语言和时差限制,快速获取如航空航天仿真领域新型飞行器气动布局仿真分析等前沿动态,并借助学术活动展开深入探讨与合作,推动相关技术在行业内的应用;还能推动本土科研发展,从人才培养层面为青年科研人员搭建成长平台,助力研究生积累经验、明确方向,同时提升国内科研机构的影响力,吸引产学研合作,激发本土仿真技术的创新活力;此外,这一举措更能增强行业自信与认同感,促进国内仿真学术共同体的形成,通过专题讨论等学术交流活动,展现国内仿真学术的深厚实力与发展潜力,提升科研人员对国产期刊的认可度,同时让科研人员直观感受自身科研实力的提升,坚定在仿真科研道路上的探索决心 。

仿真秀平台拥有丰富的工程仿真学习资源,为科研人员理解和应用仿真论著成果提供了有力支持。平台上汇聚了3000 + 人讲师专家团队,提供原创视频 1000000+分钟 ,课程覆盖 56 个细分行业及学科,267 款主流仿真软件、国产自研软件及其他,22 个核心技术的相关内容。

董平沙教授-焊接结构数字化设计、模块化组装及延寿技术报告会

1、搭建交流合作桥梁

仿真秀可以凭借自身平台的资源整合能力,定期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研成果对接会、专题研讨会。邀请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分享前沿的仿真科研成果,同时组织企业代表参与,了解企业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与需求,促进科研团队与企业精准对接,为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搭建高效沟通桥梁。

普渡大学赵克杰教授:电池材料中粒子网络的力学、异质性和动力学

例如,对于在国内期刊发表的关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仿真的论著,平台上有相关的课程,详细解读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建模、仿真分析方法,帮助科研人员深入理解论著中复杂的理论和技术细节 。通过观看课程,科研人员可以学习到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应用这些理论,提升自己的科研和实践能力。

新能源全面进入超充时代!动力电池超级快充热管理仿真和试验对标


2、提供技术转化支持

用户可以在仿真秀开通仿真技术博客,用户运用图文、视频、三维模型等多样化形式,生动展示仿真科研成果的技术原理、创新点、应用场景和预期效益。同时,提供技术咨询、项目评估等服务,帮助企业了解成果的可行性和潜在价值,降低成果转化的风险和成本。此外,还可组织专业的技术团队,协助科研团队将科研成果进行二次开发和优化,使其更符合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

认证讲师撰写仿真技术专栏

3、开展人才培养服务


仿真秀可以围绕科研成果落地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开发一系列在线课程和培训项目。邀请科研成果的研发团队成员作为讲师,分享技术要点和应用经验,培养企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针对企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开展定制化的培训服务,提升他们对科研成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科研成果落地提供人才保障。

Workbench结构双证班助你实现技能飞跃

4、打造行业社区生态

建立仿真技术交流社区,鼓励科研人员、企业工程师、行业专家在社区内分享科研成果应用案例、经验教训和行业动态。通过互动交流,形成良好的行业生态,促进知识共享和技术创新。此外,还可以设立奖励机制,对在科研成果落地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江苏大学司乔瑞教授:浅析高效、低噪声的水动力推进器设计仿真

总之,国家对科研成果国内发表的鼓励政策,为仿真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仿真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师,我们应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将优秀的仿真科研成果优先发表在国内学术刊物上,为国内仿真学术生态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

同时,欢迎大家充分利用仿真秀平台,在这里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项目经验和技术见解,与同行们共同交流成长。让我们携手共进,以实际行动推动仿真技术在国内的研究与应用,为我国从仿真技术大国迈向仿真技术强国而努力奋斗 。

与作者或仿真秀开展技术咨询

图片



来源:仿真秀App

2025-04-29 同步
还没有评论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