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致力于多物理场仿真的工程师
2、COMSOL初学者
3、有ANSYS基础,想往多物理场方向发展的企业基础研究人员
4、高校学生
1、适合COMSOL6.0版本以上
2、快速掌握COMSOL二维几何建模、三维几何建模工具的使用
3、掌握二维网格、三维网格划分的方法
4、掌握求解器的设置及后处理工具的使用,如何显示云图、制作动画
《COMSOL 快速入门基础课程 19 讲》围绕 COMSOL 软件核心技能展开,内容从基础到实战层层递进,讲解了热流固磁硬核技术COMSOL课程体系、COMSOL 功能与发展历程、其与 ANSYS 的对比及仿真步骤;讲解析软件界面,包括界面章节介绍、文件操作、各区域功能、首选项设置与模型显示;还聚焦几何建模,讲解二维(标准几何体 草绘)、三维(标准几何体 草绘)模型创建及阵列功能;讲解二维与三维网格划分方法;最后分享了实战案例(二维圆柱绕流、3D 弯管流动、多物理场仿真),讲解求解器设置与后处理工具使用,帮助学习者全面掌握 COMSOL 基础操作与应用能力。
1、本课程的核心优势首先体现在专业讲师护航上,由拥有硕士学历的 COMSOL 热流固磁分析专家 “多物理场老邪” 授课,讲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背景,更熟悉软件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技巧,能精准定位学习者的痛点,用通俗且专业的讲解帮大家避开学习误区,高效掌握核心知识。
2、在软件版本适配方面,课程专门针对 COMSOL 6.0 版本以上设计,完全贴合当前主流使用版本,避免因版本差异导致的操作 confusion,学习者无需担心学完后与实际使用的软件脱节,课程内容可直接应用到日常工作或科研中的软件操作里。
3、内容体系完整且侧重实战是课程的另一大亮点。课程从基础到进阶层层递进,先通过软件介绍、发展历程、与 ANSYS 的对比及仿真步骤拆解,帮学习者搭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再详解软件界面操作,包括文件创建、各区域功能、首选项设置和模型显示,扫清基础操作盲区;随后聚焦几何建模,全面覆盖二维(标准几何体 草绘)、三维(标准几何体 草绘)建模及阵列功能,满足不同场景的建模需求;还针对性讲解二维、三维网格划分方法,保障仿真计算的准确性;最后通过二维圆柱绕流、3D 弯管流动、多物理场仿真三个实战案例,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操能力,19 讲内容搭配大量综合实例,拒绝 “纸上谈兵”,学完就能独立上手做项目。
4、在适配人群范围上,课程覆盖广泛,无论是致力于多物理场仿真的工程师、零基础的 COMSOL 初学者,还是有 ANSYS 基础想转向多物理场领域的企业基础研究人员,亦或是有科研需求的高校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找到适配自己的学习内容,无论是入门打基础还是转型拓展技能,都能获得有效提升。
5、从学习成果回报来看,课程目标明确,聚焦核心技能培养,学完后能快速掌握 COMSOL 二维、三维几何建模工具的使用,熟练运用二维、三维网格划分方法,精通求解器设置与后处理工具(包括云图显示、动画制作),最终具备独立完成基础多物理场仿真项目的能力,助力学习者快速进入科研与工程应用殿堂,显著提升职场竞争力或科研效率。
6、本课程还为付费用户提供VIP群、答疑服务、持续加餐内容、提供定制化培训和咨询服务、仿真人才库高新内推就业、仿真秀还提供奖学金、学完此课程,推荐学习者报名参加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的——工程仿真技术(CAE分析职业能力登记评价证书)。
本课程围绕 COMSOL 软件快速入门与核心技能掌握展开,共 19 讲、总时长 3 小时 23 分 43 秒,内容从基础认知到实战应用层层递进,具体可分为五大核心模块:
第一模块为 “软件介绍”(第 1-4 讲),聚焦 COMSOL 的基础认知与宏观框架,包括课程自身基础进阶及高级课程体系的讲解、COMSOL 软件功能特点与发展历程梳理、COMSOL 与 ANSYS 两款软件的对比分析,同时详细拆解 COMSOL 完整的仿真步骤,帮助学习者建立对软件的整体认知,明确其定位与使用逻辑。
第二模块是 “软件界面”(第 5-9 讲),侧重软件操作的基础入门,先介绍界面章节的课程整体安排,再具体讲解文件创建与打开的操作方法,随后逐一解析软件界面各功能区域的作用(如菜单栏、工具栏、模型树等),并指导首选项设置(适配个人使用习惯)与模型显示相关操作,扫清学习者在界面操作上的盲区,为后续实操打下基础。
第三模块为 “几何建模”(第 10-14 讲),覆盖二维与三维建模核心能力培养,分别从 “标准几何体” 和 “草绘功能” 两种核心方式入手,讲解二维几何模型的创建方法,同时介绍阵列功能的应用;三维几何建模部分同理,依次讲解通过草绘功能、标准几何体创建三维模型的操作技巧,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几何建模需求,帮助学习者掌握软件核心的建模工具。
第四模块是 “网格划分”(第 15-16 讲),针对仿真计算的关键环节展开,分别专项讲解二维网格划分、三维网格划分的具体方法,包括网格类型选择、参数设置、质量控制等要点,确保学习者能掌握科学合理的网格划分技巧,为后续仿真计算的准确性提供保障。
第五模块为 “求解器设置及后处理”(第 17-19 讲),以实战案例驱动技能落地,通过 “二维圆柱绕流”“3D 弯管流动” 两个专项案例,讲解求解器的参数设置逻辑与操作方法,同时教授后处理工具的使用(如云图显示、动画制作);最后通过 “多物理场仿真案例”,整合前序所学知识,展示多物理场耦合仿真的完整流程,帮助学习者将理论转化为实操能力,实现从 “会操作” 到 “能应用” 的过渡。
1、本课程为无形商品,为用户提供免费试看内容,不支持无理由退款。
2、由于ios系统(苹果手机/电脑/IPAD)购买无形商品和服务,需用户在苹果商店充值秀币后下单,并征收30%的苹果税。推荐苹果用户在仿真秀官网选择微 信和支付宝直接支付,购买成功后支持在苹果手机和电脑观看。
3、课程资料请在本详情页附件下载。云盘下载有可能失效,请联系客服人员加入VIP订阅用户群,不局限课程配套资料,还可以与同行交流行业学习资料、加餐内容、高薪内推、讲师答疑等附件服务。
4、更多行业学习资料凭借订单截图和账号,申请加入VIP群,联系作者获得,仅限购买用户一人进群获得。禁止同一订单或账号多人申请进群,账号登录异常将账号停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