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6年前,他为“深海一号”开发模式按下启动键……

2年前浏览1821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海油研究总院 ,作者中海油研究总院

“深海一号”大气田

系列报道

“千里马”再遇“伯乐

图片

  ——记研究总院“深海一号”大气田开发

项目经理朱海山

电梯里,一个小伙子在手机上播放着“深海一号”能源站投产的视频新闻,身后一位皮肤略显黝黑,面色温和的前辈伸过头说道:“终于投产了,不容易啊!”小伙子附声:“是的,这个大项目前所未有,它的设计团队肯定特别厉害,真的是咱们国内设计的吗?”

前辈默默展眉一笑,抱着一叠资料大步走出电梯,数十个月的景象似一幕幕电影飞速在他脑海闪过,并终将在蔚蓝深处定格。

谁能想到,6年前,一个春风和煦的午后,正是这位朴实的前辈朱海山,坚定地为中国海油乃至中国的深水勘探开发模式按下启动键……

无须扬鞭自奋蹄

朱海山小时候,喜欢看岳飞传,再大一些,看邓小平的书。岳飞和邓小平,一个赤胆忠心、精忠报国,一个为国为民、敢为人先。“偶像”的力量在儿时的朱海山心里埋下了济世救民的种子,他一度想当医生,后来却阴差阳错做起了工程建设的行当。1988年毕业后,朱海山投入到海洋石油开发工作中,过硬的专业能力让他在工作的第8个年头就作为中国海油最年轻的项目经理,承担起渤海海域产量最大的油田——绥中36-1油田的整体开发工作,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那次项目经历真正点燃了他胸中的火焰。从那时起,他意识到,做好工程项目,也可以利国利民。

他的老领导李新仲常说,朱海山是“喜欢获得感的人”。正所谓“无须扬鞭自奋蹄”,做好项目本身对他而言就是一个激励。正是看重这一点,2014年秋,时任研究总院海洋工程总师的李新仲,将“深海一号”深水大气田前期研究的重任交到了朱海山手中。

面对外界“研究总院能不能完成这么难的设计,是不是要花钱请外国团队做?“的质疑 ,朱海山决心要争口气,让自己的队伍做出可靠的深水开发方案,真正把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把能力提升上来。他对李新仲说:“您放心,深水这一步,我一定带着大家迈出去”

图片

无惧质疑勇过桥

组建项目团队时,朱海山不看职级、资历,先看创新精神和那股拼劲儿,他大胆启用了一批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鼓励他们放手去做。他常说:“深水项目就得跳出条条框框,用创新思维来推动!”

凝析油存储和运输曾是“深海一号”项目推进的难点,新建原油管线外输是技术上可行的方案,但是费用太高。朱海山找到当时还只是工程师的李达:“你是浮体工程师,凝析油的事你先想想办法吧。”

就这样,李达研究了世界上所有半潜式平台的案例,都没有可以直接照搬的平台形式,于是他大胆地规划了一个具备储油功能的平台草图。拿着草图,李达忐忑又激动地问朱海山:“国际上没有类似的半潜式平台的先例,咱们能不能干?”

是稳中求进——用原油管线外输?还是在前进中“虎穴夺珠”——采用凝析油存储方案?朱海山没有犹豫:“这的确是目前最合适的方案,大胆去做吧。”

就是这一次的谈话,促成了国内第一个深水半潜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的诞生。

2015年5月,北京草长莺飞,相较室外的春光明媚,“深海一号”大气田开发大思路研讨会会议室的气氛却颇有几分黑云压城的意味。研究总院“深海一号”大气田开发项目经理朱海山放下手中的纸笔,将各攻关小组的专题研究成果连点成线,侃侃而谈。结合PPT的播放,在“深海一号”大气田就近部署一座深水浮式储油生产平台进行气田开发的思路呈现在与会人员面前。而迎接他的却是铺天盖地的质疑:“何必另起炉灶,不直接采用荔湾模式?”“难度系数这么高,这个风险我们承担得起吗?”……

在整个项目运行的过程中,类似的质疑就没有断过,他却始终淡然处之,用理性客观的分析回应哪怕是带有情绪化的诘问。他常安慰自己:“世界十大工程哪一个不是在质疑中诞生的呢?只要是对的事情,让别人质疑去吧。”

他知道,国内没有人真正了解深水,许多质疑只是单纯地出于对新事物的担忧。他清楚地认识到,不能被各种声音扰乱心神,自己要有主心骨。

后来,有人问他怎么能如此笃定地走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他说:“湍急的河水,桥架好了,有的人就是不敢过,但我不是这样的人。有扎实的技术基础和大量的计算分析,有和国外很多公司的讨论交流,有各种方案优劣的比较,该做的都做到了,又有什么不敢决策的呢?”

图片

是“严师”也是“灯塔”

工作起来的朱海山眼里不揉一点沙子,定下了目标就要坚决执行,在他手下的工程师们直言“压力山大”,但能进入朱海山带队的项目组,依旧是足以令人兴奋的一件事。因为在他鞭策下,他们往往能创造出让自己都难以相信的“奇迹”:工艺工程师李瑞龙发挥编程的特长,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开发出了项目文件管理系统,解决了项目文件管理的难题;配管专业人员韩亚冲第一次独立开展三维设计工作,仅用2周时间就完成了湿气压缩机部分的三维建模……在令人欣喜的成就面前,那些被催着赶着往前跑的日子也是甜的。

于是,在朱海山的带领下,一支能创新、能成事的队伍迅速成长起来

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的朱海山却像“慈父”一样关照着年轻人。项目组到美国与SINGLE BUOY MOORING公司开展联合设计的时候,朱海山作为“先遣队”的一员,亲手为成员组装床铺,保证大家一到美国就能有相对舒适的居住环境。项目组中年轻人多,朱海山放心不下,他和项目副经理魏澈约定,两人中尽量保证有一人留在美国,守在项目组成员身边,给予他们工作上的指点,生活上的关照,心理上的支持。可是光顾着这一头,妻子交待他看望在美国读书的儿子的任务却一直没有完成。朱海山总是说,等把手头的工作忙完,一定去。然而直到“深海一号”能源站设计结束,这手头的工作依旧没忙完……

他是“千里马”,在“伯乐”的引领下,心怀赤诚,向更远的海航行,更高的山攀登;他“不走寻常路”,只因心中有所坚持;多年后,他也是“伯乐”,慧眼识英才,科研之路上从此有了更多的同行者,天高海阔,鱼跃鸟飞!

他,就是深海科研路上薪火相传、攻坚克难传承的灯塔——朱海山。

海洋油气科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1-08-16
最近编辑:2年前
高巍
硕士 | 资深浮体工程... 资深海洋工程浮体工程师
获赞 44粉丝 488文章 48课程 5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