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钠离子电池中游制造环节深度拆解!

1天前浏览31


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三条2025年09月25日 星期四


钠离子电池是锂电池的“平替版兄弟”——工作原理差不多,但把贵的“锂”换成了便宜的“钠”。成本低,耐低温、更安全,缺点是能量密度比锂电池低,适合储能、电动两轮车对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场景

图片    


2025年上半年,先导智能、海目星等设备巨头新订单暴涨70%-80%,总额超300亿!钠电产业化要加速,设备厂商先 “吃肉”,这波热度没那么快凉。“十四五”规划点名钠电为重点项目,各种文件里钠电池频频出镜,“重点研发”、“推动应用”,国家能源局砸钱搞示范工程。钠电池技术迭代快得很,性能每年都在提升。预计 2025 年底国内钠电专用量产线产能达 275.8GWh


钠离子电池中游制造是连接上游原材料与下游应用的核心环节,涵盖电极材料合成、电芯设计、Pack集成及系统适配等关键步骤。其技术成熟度、工艺控制水平及成本优化能力直接影响钠离子电池的商业化进程。以下从制造工艺流程、关键技术路线、行业竞争格局及产业链协同效应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制造工艺流程,从材料到电芯的标准化路径。


钠离子电池的中游制造流程与锂离子电池高度相似,但因钠离子特性(离子半径大、反应活性高)需针对性优化工艺参数,具体分为以下核心步骤。


正极材料合成,正极材料是决定电池能量密度与循环寿命的核心,当前主流技术路线包括,层状氧化物(如NMO、NCA),采用高温固相法或共沉淀法,需精确控制烧结温度(800-1000℃)与气氛(氧气/氩气混合),以避免结构畸变。例如,宁德时代采用掺镍层状氧化物,通过镁离子掺杂提升材料稳定性,循环寿命达2000次以上。普鲁士蓝类材料,通过络合沉淀法合成,需解决结晶水导致的结构坍塌问题。中科海钠采用真空热处理工艺脱除水分,使材料比容量提升至160mAh/g。聚阴离子化合物(如磷酸钒钠),采用溶胶-凝胶法或水热法,通过碳包覆提升导电性。例如,法国Tiamat公司开发的氟磷酸钒钠体系能量密度达140Wh/kg。


 负极材料制备,硬碳因储钠容量高(>300mAh/g)且成本低,成为主流选择。工艺路径包括,预碳化处理,将生物质(如椰壳、玉米秸秆)在400-600℃下碳化,形成多孔结构。高温石墨化在1800-2500℃下处理,调控层间距(0.37-0.4nm)以优化钠离子嵌入/脱出动力学。例如,佰思格通过改性沥青基硬碳,将比容量提升至350mAh/g,成本降至1.5万元/吨。


电解液与隔膜适配,电解液体系采用六氟磷酸钠(NaPF₆)溶质,匹配高纯度有机溶剂(如EC、DEC)。多氟多已实现六氟磷酸钠吨级量产,纯度达99.95%,电导率与锂盐体系相当。


隔膜优化,需提升热稳定性(耐受200℃以上)与钠离子迁移率。星源材质开发的复合陶瓷涂层隔膜,将热收缩率控制在5%以内,适配钠离子电池高倍率需求。


电芯组装与测试,电极涂布采用双面同步涂布技术,控制极片厚度公差<2μm。例如,先导智能的高速涂布机可实现60m/min线速,良品率超98%。电芯封装,软包、圆柱与方形电池并存,其中软包电池因界面阻抗低更适配钠离子体系。宁德时代2025年规划产能中,软包电池占比达60%。测试验证重点考核循环寿命(≥1000次@1C)、低温性能(-30℃容量保持率>80%)及安全性能(针 刺/过充无起火)。例如,传艺科技的10Ah钠离子电芯通过UL 1642针 刺测试。



关键技术路线,三足鼎立格局与产业化进展


当前中游制造的技术路线呈现“层状氧化物主导、普鲁士蓝加速追赶、聚阴离子聚焦储能”的竞争格局。


技术路线代表企业核心参数产业化进展
层状氧化物正极        
宁德时代、中科海钠        
能量密度140-160Wh/kg        
2025年量产规模超5GWh,适配电动两轮车及储能        
普鲁士蓝类正极        
宁德时代、立方新能源        
循环寿命2000次,成本<0.3元/Wh        
中科海钠建成1GWh产线,聚焦电网级储能        
聚阴离子化合物        
法国Tiamat、宁德时代        
热稳定性超200℃,适配低温场景        
法国Tiamat量产电动自行车电池组        
硬碳负极        
佰思格、贝特瑞        
比容量300-350mAh/g,成本<2万元/吨        
佰思格产能达5000吨/年        

技术路线对比,层状氧化物能量密度高但空气稳定性差(需包覆改性),适配中低端动力电池;普鲁士蓝类成本优势显著(较锂电低40%),但结晶水控制难度大;聚阴离子类安全性突出,但能量密度偏低,聚焦储能



行业竞争格局:龙头引领与新势力突围


中游制造环节呈现“宁德时代绝对主导+中科海钠等差异化布局”的格局。宁德时代,技术路线全覆盖,布局层状氧化物(动力)、普鲁士蓝(储能)、聚阴离子(低温)三大体系;产能规划,2025年钠离子电池产能达10GWh,配套奇瑞新能源电动车型;成本控制,通过六氟磷酸钠自供、硬碳负极集采,BOM成本降至0.45元/Wh(较2023年降30%)。中科海钠。专注普鲁士蓝体系,推出12V/10Ah电池组,循环寿命超2000次,适配5G基站储能;产业链协同,与华阳股份合作建设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新势力企业,传艺科技,建成4.5GWh产能,主打消费电子场景(如TWS耳机);振华新材,开发单晶层状氧化物正极,适配钠离子电池高电压需求。竞争焦点,技术路线收敛2025年后层状氧化物与普鲁士蓝或成为主流,聚阴离子聚焦细分市场;成本战升级头部企业通过垂直整合(如自建电解液产线)压缩成本,预计2025年钠电BOM成本将较锂电低15%。



产业链协同效应:中游对上下游的双向驱动


对上游的拉动作用,正极材料需求,2025年钠电正极出货量预计达5万吨,带动碳酸钠(纯碱)需求增长10%;设备国产化,先导智能、科达利等设备商开发钠电专用辊压机、模切机,设备投资成本较锂电降低20%。对下游的适配优化,储能场景,钠电低温性能(-20℃容量保持率>90%)优于磷酸铁锂,适配北方电网储能项目;低速交通:比能量达130Wh/kg的钠电Pack系统,成本较铅酸电池低20%,加速替代电动自行车铅酸电池。技术协同创新,与锂电工艺共享,80%的锂电设备可直接用于钠电生产,降低企业转型成本;固态电池预研,宁德时代、清陶能源等布局钠离子固态电池,中游企业联合中科院开发硫化物电解质。



挑战与趋势,中游制造的破局方向。当前挑战,材料稳定性层状氧化物在循环过程中发生相变,导致容量衰减;工艺成熟度,硬碳负极批次一致性(比容量波动±5%)仍需提升;成本压力碳酸钠价格波动(2025年Q2涨幅达20%)影响BOM稳定性。未来趋势,技术路线收敛2026年后层状氧化物与普鲁士蓝或占据80%市场;产业链垂直整合,头部企业向上游延伸(如宁德时代控股锂云母矿)以锁定资源;应用场景拓展从储能、两轮车向A00级电动车渗透,2027年钠电在电动车占比有望达5%。



钠离子电池中游制造正从“实验室验证”迈向“规模化量产”,其工艺成熟度与成本控制能力将成为决胜关键。随着宁德时代、中科海钠等企业的技术突破与产能释放,钠电有望在2025-2027年实现对锂电的差异化替代,尤其在储能与低速交通领域构建新增长极。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 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电子新能源消费电子材料储能控制试验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9-29
最近编辑:1天前
锂电那些事
本科 | 技术总监 锂电设备、工艺和材料技术研发应
获赞 208粉丝 219文章 25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石墨负极生产工艺!

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二条2025年09月16日 星期二01. 石墨原料1. 1 石墨广义上,一切通过有机炭化再经过石 墨化高温处理得到的石墨材料均可称为人 造石墨,如炭纤维、热解炭、泡沫石墨等。狭义上的人造石墨通常指以杂质含量 较低的炭质原料为骨料、煤沥青等为粘结 剂,经过配料、混捏、成型、炭化和石墨 化等工序制得的块状固体材料,如石墨电 极、等静压石墨等。 1. 2 石油焦 石油焦是石油渣油、石油沥青经焦化后得到的可燃固体产 物。色黑多孔,主要元素为碳,灰分含量很低,一般在 0.5%以下。石油焦属于易石墨化炭一类,石油焦在化工、 冶金等行业中有广泛的用途,是生产人造石墨制品及电解 铝用炭素制品的主要原料。 石油焦按热处理温度区分可分为生焦和煅烧焦两种,前者 由延迟焦化所得的石油焦,含有大量的挥发分,机械强度 低,煅烧焦是生焦经煅烧而得。中国多数炼油厂只生产生 焦,煅烧作业多在炭素厂内进行。 石油焦按硫分的高低区分,可分为高硫焦(含硫1.5%以 上)、中硫焦(含硫0.5%-1.5%)、和 低硫焦(含硫0.5%以下) 三种,人造石墨制品生产一般使用低硫焦生产。 1. 3 针状焦 针状焦是外观具有明显纤维状纹理、热膨胀系数特别低和 很容易石墨化的一种优质焦炭,焦块破裂时能按纹理分裂 成细长条状颗粒(长宽比一般在1.75以上),在偏光显微 镜下可观察到各向异性 的纤维状结构,因而称之为针状 焦。 针状焦物理机械性质的各向异性十分明显, 平行于颗粒长 轴方向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 热膨胀系数较低,在 挤压成型时,大部分颗粒的长轴按挤出方向排列。因此, 针状焦是制造石墨的关键原料,制成的石墨电阻率较低, 热膨胀系数小,抗热震性能好。 针状焦分为以石油渣油为原料生产的油系针状焦和以精制 煤沥青原料生产的煤系针状焦。 1. 4 沥青焦 沥青焦是以煤沥青(软沥青,中温沥青或硬沥青)为原料在 焦炼炉中直接焦化而得到的产品,也可以用延迟焦化法生产, 结焦最终温度在1100℃以上,主要成分是含碳化合物和矿 物质,是一种高热值,低硫份,低灰分的优质焦炭,也是一 种易石墨化炭。 煤沥青是煤焦油深加工的主要产品之一。为多种碳氢化合物 的混合物,常温下为黑色高粘度半固体或固体,无固定的熔 点,受热后软化,继而熔化,密度为1.25-1.35g/cm3。按 其软化点高低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沥青三种。 02. 石墨生产工艺介绍 2. 2 造粒—配料 配料是按配方要求,对各种粒度的骨料和粉料、粘 结剂分别计算、称量和聚焦的生 产过程。配方的科学性适宜性和配料操作的稳定性是影响产品质量指标和使用性能的 最重要因素之一。 配方需确定5方面内容: ①选择原料的种类; ②确定不同种类原料的比例; ③确定固体原料粒度组成; ④确定粘结剂的用量; ⑤确定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 2. 2 造粒—混捏 在一定温度下将定量的各种粒度炭质颗粒料和粉料与定量的粘结剂搅拌混合均匀,捏合成 可塑性糊料的工艺过程称为混捏。 混捏也分为干混和湿混两步。 混捏的作用: ①干混时使各种原料混合均匀,同时使不同粒度大小的固体炭质物料均匀地 混合和填充,提高混合料的密实度; ②加入煤沥青后使干料和沥青混合均匀,液态沥青均 匀涂布和浸润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沥青粘结层,把所有物料互相粘结在一起,进而形成均 质的可塑性糊料,有利于成型; ③部分煤沥青浸透到炭质物料内部空隙,进一步提高了糊 料的密度和粘结性。 2. 2 造粒—整型 炭材料的成型是指混捏好的炭质糊料在成型设备施加的外部作用力下产生塑性 变形, 最终形成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密度和强度的生坯(或称生制品)的工艺过程。 2. 2 造粒—焙烧 是炭制品生坯在填充料保护下、装入专门设计的加热炉内进行高温热处理, 使生坯中 的煤沥青炭化的工艺过程。煤沥青炭化后形成的沥青焦将炭质骨料和粉料颗粒固结在 一起, 焙烧后 的炭制品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较低的电阻率、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 稳定性。 二次焙烧是焙烧品浸渍后进行再次焙烧,使浸入焙烧品孔隙中的沥青炭化的工艺过程。 生产体积密度要求较高的石墨需进行二焙,接头坯料还需进行三浸四焙或二浸三焙。 2. 3 石墨化 石墨化过程是充分利用电阻热把炭质材料加热 到 2300~3 000 ℃,使无定形乱层结构的炭 转化成有序的石墨晶质结构的过程。 负极材料通 过石墨化能够显著提高负极材料的 比容量、首效、比表面积、压实密度、导电性、 化学稳定性等性 能指标,所以控制和掌握好石 墨化工艺技术是保障负极材料质量的重要途径。 2. 4 筛分-除磁 除磁方法主要有下面三种: 1.气流除磁 这种方法是将石墨材料放在气流中,通过高速的气流剥离表面 的磁性物质,达到除磁的目的。 2.水浴除磁 这种方法是将石墨材料放在一定温度下的水中浸泡,通过水的 对流和冲击作用将表面的磁性物质剥离,达到除磁的目的。 3.强磁场除磁/电除磁 这种方法是将石墨材料放置在强磁场中,通过磁场的作用力将 表面的磁性物质排斥到材料外部,达到除磁的目的。 03. 石墨产品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