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 COMSOL 软件自带了优化模块,但个人感觉其参数拟合能力较弱 。这主要是因为其内置的优化算法多为常规的局部搜索方法(比如SNOPT、BOBYQA和Levenberg–Marquardt等),缺乏如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贝叶斯算法等更灵活的全局优化算法 。因此,当需要拟合的参数较多时,COMSOL 自带的优化算法很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状态 。我的实际感受常常是,即使花费了很长时间进行优化,参数的改动也不明显。
因此,有必要将 COMSOL 与 MATLAB 联合使用,借助 MATLAB 强大的全局优化功能来弥补 COMSOL 在这方面的不足。
传统的复杂参数调优过程需要工程师手动修改模型参数、运行仿真、导出数据、分析结果,然后重复这一循环,过程繁琐且效率低下。而利用MATLAB强大的脚本编程能力,用户可以轻松编写循环或批处理脚本,系统性地、自动化地改变COMSOL模型中的任意参数(如几何尺寸、材料属性、边界条件等),让计算机在夜间或周末自动执行,从而最大化利用计算资源,缩短研发周期。
工程师可以调用MATLAB的Optimization Toolbox™和Global Optimization Toolbox™,利用其中丰富的优化器,如遗传算法(ga)、粒子群算法(particleswarm)、模式搜索(patternsearch)以及各种梯度下降算法(fmincon)来解决COMSOL中的优化问题。这使得寻找非线性、非凸或多峰值复杂问题(在工程领域很常见)的全局最优解成为可能。
通过LiveLink™接口,仿真结果可以直接无缝地导入MATLAB工作空间。用户可以利用MATLAB强大的矩阵运算能力、信号处理工具箱、统计分析工具箱等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例如执行傅里叶变换、数据拟合、相关性分析等。
本次案例采用的是一个一维的 P2D(Pseudo-2-Dimension)模型,任务是拟合一条实验测的放电曲线,需要调整七个动力学参数,最终实现仿真的放电曲线与实验测的重合得很好。
联合调参采用的是贝叶斯优化算法。选择该算法的原因是它具有极高寻优效率,能够在较少的仿真次数下找到最优的解,非常适合在计算资源受限或仿真周期较短的情况下使用。
本文展示的多参数自动拟合方法不仅仅局限于锂电池模型,只要在这个案例的代码基础上稍作修改,就可以适用于任何其他模型。为了方便大家根据自己的需求修改我的代码,我录制了一个视频详细地讲解了每一行代码的功能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