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浅析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测试要求

9小时前浏览2

01

电压波动和闪烁产生的原因

图片  

在实际运行中,由于波动性负荷率因数低,无功功率变动量相对较大,并且功率波动性负荷是引起电压波动的主要原因。

电弧炉等波动性负荷则会引起供电点出现连续电压波动,并且是无规律的随机电压波动

轧钢机和绞车等负荷电动机频繁启动和焊机等负荷间歇通电,会引起时常电压波动,并且是有一定规律的周期电压波动

此外,还有下列故障可能引起闪变

①系统发生短路故障,引起电网电压波动和闪变

②系统设备自动投切时产生操作波等影响 

③系统遭受雷引起的电网电压波动等

02

电压波动和闪烁产生的危害

图片  

照明灯光闪烁,影响人的视觉 

电视机的画面不稳定 

电动机的转速不稳定

电压波动对敏感的工艺过程或试验结果产生不良影响 

导致电子仪器和设备,计算机系统,自动控制生产线以及办公自动化设备等不正常工作或受到损坏 

导致以电压相位角为控制指令的系统控制功能紊乱,致使电力电子换流器换相失败等

03

电压波动和闪烁基础内容

图片  
图片      

电压波动定义

理想供电系统电压恒定不变。实际电压偏离标称值的 现象称电压变动。这里强调有效值电压变动(以区别瞬时电压变动):

图片  

有效值电压U(t)是指测试的标称电压的有效值 

电压变化特性△ U(t)稳态电压变动值 

最大电压变化特性△ Umax 是指最大与最小电压有效值之差 

稳态电压变化△ Uc   测试电压稳定一定时间的电压

图片  

稳态电压变化△ Uc    

相对电压变化特性d(t) 

最大相对电压变化dmax 

相对稳态电压变化dc

图片  
图片      

电压波动限制的运用

稳态电压变化△ Uc    

相对电压变化特性d(t) 

最大相对电压变化dmax 

相对稳态电压变化dc

图片  

IEC相关标准规定:

dc不超过3.3%;

dt超过3.3%的持续时间小于等于500ms;

dmax不超过4%;6%;7%

图片      

闪烁的定义

由电压波动照成灯光的闪烁,其专业术语成为闪变(有时候也成为电压闪变),因此说,闪变是电压波动引起的有害结果,是指人对照明亮度波动的主观视感,他不属于电磁现象。

严格讲用电压闪变这一术语从概念上是混淆的。

图片      

闪烁的限值

短时间闪变值P st short term severity, Pst衡量短时间(若干分钟) 内闪变强弱的一个统计量值。P st =1为闪变引起视感刺 激性的通常限值。

长时间闪变值P lt long term severity, Plt由短时间闪变值Pst 推算出, 反映长时间(若干小时)闪变强弱的量值。

图片  

*观察时间对Pst,Tp=10min对Plt ,Tp=2h

图片      

手动开关电压波动测试

用统计的方法测量dmax:

按照顺序测试24次启动 

开始测量 Ø接通EUT 

在1min的测量间隔是EUT在正常情况下尽可能长时间运行

在1min的测量间隔结束前切断EUT并确定下一次测试之前其内部恢复原状

开始下一次测试

去掉最高和最低的结果,取剩下的22个值算出平均值

图片      

手动开关电压波动测试数据示例

图片  


来源:电磁兼容之家
电力电子UM控制试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0-01
最近编辑:9小时前
电磁兼容之家
了解更多电磁兼容相关知识和资讯...
获赞 41粉丝 192文章 2325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EMI测量技术-频域测量带宽的选择

EMI测量过程中,频域测量带宽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测试结果的精度和准确度,本文简要概述一下接收机和频谱仪对测量带宽的要求。 EMI测量接收机是频域测量的主要设备;在电磁干扰的测试中,会测量出不同周期、不同波形、不同峰值的电磁干扰数据;且测量设备内置一些参数也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为使不同测试设备对同一EUT的测量有可比性,则从EMC标准的角度,对测量带宽作了统一规定。 对EMI测量接收机,测量带宽是接收机的中频带宽;对EMI测量频谱仪测量带宽是频谱仪的分辨率带宽,它是最窄的中频带宽。 中频带宽是指信号幅度下降到最大幅度的一半时对应的带宽。在我国军用标准GJB152A-97《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测量》和GJB151A-97《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的发射测试中,对频率扫描测量带宽的规定见表A;频率范围6dB带宽30HZ-1KHZ10HZ1KHZ-10KHZ100HZ10KHZ-250KHZ1KHZ250KHZ-30MHZ10KHZ30MHZ-1GHZ100KHZ>1GHZ1MHZ表A 国际EMC标准组织对测量带宽的要求体现在标准CISPR16-1-1《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 第1-1部分:无线电干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规范》(对应的国标为GB/T 6113.101)里,见表B;频率范围6dB带宽9KHZ-150KHZ200HZ150KHZ-30MHZ9KHZ30MHZ -1GMHZ120KHZ>1GHZ1MHZ表B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不同的频率范围有着不同的带宽。如果在一个频率范围内选择了不同的测量带宽,得出的数据就会有所偏差,我们以脉冲信号举例说明; 下面两幅图的波形是频谱仪对GSM1800手机设备的峰值检测;(图一:RBW设置为100kHz)(图二:RBW设置为300kHz) 从两幅波形我们可以看出,RBW的选择直接影响测量结果以及噪声电平,而噪声电平随RBW的变化规律可参考公式10log(RBW1/RBW2)。而对于耦合带宽较小的窄带杂讯来讲,RBW的影响并不大。因此我们说只有设置RBW大于或等于工作带宽时,读数才准确,但是如果信号太弱,频谱仪则无法分辨信号,此时即使RBW大于工作带宽读数也会不准。 频谱仪类型的测量接收机,分辨率带宽RBW的设置还与扫描速度有关,一般满足下式: v=B2W/K1 v---标示扫描速度,Hz/s(每秒赫兹) B2W---频谱仪的分辨率带宽,Hz K1---分辨率带宽滤波器的形状因子 通常来讲,频谱仪自身都会将RBW与扫描速度、内部衰减器设置为联动,测试时,只需要设置RBW一项即可。 对于一个EMI测试,首先要确定测量带宽,测量接收机的测量带宽RBW(中频带宽)越小,灵敏度越高,噪声电平越低,但这样做的缺点是扫描时间会延长,尖峰信号的准确度也可能会变小;所以,测量带宽选择应考虑测量仪器的灵敏度、噪声电平、测试速度以及准确度多个因素。而可以改变RBW的前提也是在尖峰信号的测量值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进行。对于其他因素,则可根据具体情况而选择最佳方案。 因此对于不同产品,不同信号的测量,RBW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各有不同,因此在测量过程中RBW的设定最好与标准要求的指标保持一致,这样就可最大程度的避免由于RBW设置问题造成的两次测量的不确定性。来源:电磁兼容之家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