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ABAQUS系列仿真算例】线性和非线性屈曲分析

19小时前浏览9

在Abaqus中分析结构的屈曲稳定性时,线性屈曲分析非线性屈曲分析是两种核心方法,它们基于不同的理论假设,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并给出不同层面的信息。

  • 基于线性弹性理论小位移理论

  • 线性屈曲分析假设结构在屈曲发生前始终处于线弹性状态,且变形足够小,以至于平衡方程可以在结构的初始未变形构型上建立。认为屈曲是结构在某个临界载荷下发生的分岔失稳,即结构在临界点突然从一种稳定平衡状态(通常是轴向压缩)跳跃到另一种弯曲的平衡状态。

  • 非线性屈曲分析基于非线性结构力学,考虑几何非线性:平衡方程建立在结构的当前变形构型上,考虑了大位移、大转动对刚度和平衡的影响(启用Nlgeom=YES)。可以考虑材料非线性:如塑性、超弹性等。可以考虑边界非线性:如复杂的接触、摩擦行为。可以考虑初始缺陷的影响。能够捕捉极值点失稳分岔失稳后的后屈曲路径


核心概念对比

特征维度    
线性屈曲分析    
非线性屈曲分析    
基本假设小位移、小变形    
。认为结构在失稳前一刻的刚度矩阵没有变化,仍保持其初始几何形状。    
大位移、大转动    
。考虑结构在受力过程中几何形状的不断变化,刚度矩阵也随之改变。    
理论基础
特征值问题。通过求解 得到特征值(临界载荷因子)和特征向量(屈曲模态)。    
非线性静力学问题。通过增量迭代法(如牛顿-拉弗森法)逐步增加载荷,追踪结构的完整载荷-位移平衡路径。    
分析目的
快速估算理想线性弹性结构的理论弹性屈曲载荷(最高临界载荷)。    
精确计算实际结构的真实失稳载荷,并分析失稳后的行为(后屈曲行为)。    
初始缺陷无法考虑。分析基于完美的几何形状和理想的载荷条件。可以且必须考虑。能够引入真实的几何缺陷、材料非线性、残余应力等,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
结果输出临界载荷因子     
屈曲模态。    
完整的载荷-位移曲线    
,可以清楚地看到极限载荷、失稳过程以及失稳后的承载力变化。    
计算成本低,计算速度快。高,计算耗时,且收敛性依赖于模型和设置。
常用工具
通常作为有限元分析中的一个模块(如 ANSYS Eigenvalue Buckling)。    
使用有限元软件的非线性静力学模块(如 ANSYS的Static Structural 并打开大变形选项)。    

形象比喻

  • 线性屈曲:就像问你:“一根完美的细长直杆,需要多大的力才能把它压弯?” 它给出的是一个理论上的、理想化的答案。它只告诉你杆件开始失稳的瞬间,但不知道弯了以后会怎样。

  • 非线性屈曲:就像是真的去做这个实验。你慢慢地用力压这根杆,发现它其实在达到理论值之前就开始微微弯曲了(因为有初始缺陷),然后弯曲越来越大,最终达到一个最大承载力(极限载荷)后突然垮掉。它能记录下从开始到失效的全过程。


图片

1.ABAQUS/Standard屈曲分析方法

线性屈曲分析:

线性摄动分析步中的 Buckle分析步,载荷施加单位力。

图片

非线性屈曲分析:

general中的Static,Riks分析步,载荷施加屈曲载荷。

图片

2.薄壁圆通结构非线性屈曲分析

图片

先进行线性屈曲分析

要点:

Buckle分析步,两端节点耦合的参考点一个固定约束,一个沿着Z轴负向施加单位力1N。

修改inp文件,输出fil文档,供非线性屈曲分析使用:

*NODE FILU,

通过线性屈曲分析可以确定出前三阶屈曲形状对应的临界载荷约为1147KN

图片

非线性屈曲分析

要点:

施加屈曲载荷1.2e6N

修改inp文件,引入几何缺陷

*IMPERFECTION,FILE=linear-buckling,STEP=1

1,0.2                             

2,0.1 →阶次、模态比例因子(壳的厚度的0.1倍)
3,0.05
图片

非线性屈曲分析结果

图片

简单来说,线性屈曲分析是一个理想化的、保守的理论工具,而非线性屈曲分析是一个更接近现实的、精确的仿真工具。在现代工程中,尤其对于航空航天、船舶等对重量和安全性要求极高的领域,非线性屈曲分析已成为评估结构稳定性的黄金标准。线性分析则更多地扮演一个辅助和初步估算的角色。

来源:仿真老兵
Abaqus静力学非线性航空航天船舶理论材料ANSYS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9-07
最近编辑:19小时前
无情浪子
硕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30粉丝 33文章 92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汽车碰撞仿真分析:虚拟战场上的安全卫士(文末有汽车碰撞模型)

汽车安全性能是衡量现代汽车品质的核心指标之一。在物理碰撞试验成本高昂、周期长且存在一定局限性的背景下,汽车碰撞仿真分析(Computer-Aided Engineering - Crash Simulation, CAE-Crash)凭借其高效、可控、全面的优势,已成为汽车被动安全设计与验证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手段,在虚拟战场上守护着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模型截图 一、碰撞仿真分析的核心原理与流程 碰撞仿真的本质是运用计算力学原理,在虚拟环境中模拟汽车结构在极短时间(毫秒级)内承受巨大冲击载荷下的动态响应过程。其核心步骤包括: 1. 几何建模与简化: 基于CAD数据构建整车或关键部件的精细几何模型,并根据仿真目的进行合理简化(如去除小特征、使用壳/梁单元简化实体),以平衡计算精度与效率。 2. 网格划分: 将几何模型离散化为有限数量、相互连接的单元(主要为壳单元和实体单元),形成有限元模型(FEM)。网格质量(尺寸、翘曲、长宽比等)直接影响计算精度和稳定性。 3. 材料模型定义: 为不同部件(如高强度钢、铝合金、塑料、泡沫、玻璃等)赋予准确的材料本构模型(如弹塑性模型、应变率相关模型、失效模型)和材料参数(如弹性模量、屈服强度、硬化曲线、断裂准则)。材料行为的准确性是仿真可靠性的基石。 4. 连接与接触定义: 精确模拟部件间的连接方式(如焊点、螺栓、胶粘)和接触行为(如车身部件间的自接触、乘员与约束系统/内饰件的接触),定义合理的摩擦系数。 5. 边界条件与载荷施加: 设置初始速度(模拟碰撞速度)、固定约束(如壁障固定)或移动壁障模型,施加重力等。 6. 求解计算: 使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求解器(如业界广泛应用的LS-DYNA, PAM-CRASH, RADIOSS, ABAQUS/Explicit),求解高度非线性的动力学方程组。显式算法能高效处理大变形、大转动和复杂的接触问题。 7. 结果后处理与可视化: 利用专业软件(如HyperWorks, LS-PrePost)提取、分析并直观展示计算结果,包括: 结构变形模式: 压溃区、折弯、断裂等。 能量吸收: 各部件或总成的吸能情况。 动态响应: 关键点的加速度、速度、位移时间历程。 乘员载荷指标: 通过假人模型(如Hybrid III, THUMS)计算头部损伤准则(HIC)、胸部压缩量(Chest Deflection)、大腿力(Femur Force)等生物力学指标。 侵入量: 关键区域(如脚踏板、转向柱、A柱)向乘员舱的侵入量。模型截图 来源:仿真老兵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