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问学ANSYS还是Abaqus了:CAE工程师的核心价值不在软件
最近工作的事情多,然后又准备AMESim培训,因此,公 众号确实又耽误更新了。我刚开始学流体仿真的时候,学的是Fluent ,进公司上班后,因为公司里的德国人用CFX ,于是我也跟着切换到CFX ,之后一直用到现在。现在CFX软件在国内的存在感很低,因为ANSYS 公司不再更新这个软件了,外面的培训也都是铺天盖地的Fluent。Fluent近几年增加了很多新功能,培训资料也多。可能很多新入行的朋友都不知道CFX这个软件了。我前几年在公司被新来的同事质疑过,他说我用CFX算的不准,Fluent balabalabala在那个时候,我是个极不自信的人,最怕别人的质疑和否定。我就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就花了几天的时间去对比fluent 软件和CFX软件的计算精度。我的CFX模型都算了那么多年,经过那么多轮的实验验证。我竟然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就去自己花时间做两个软件的对比。不管是结构仿真,流体仿真,电磁仿真还是什么其他的。真正影响仿真价值的,从来不是软件本身,而是你能否看清问题、合理简化模型,并真正读懂结果背后的物理意义。这么多年,我做过这么多的项目,越来越确定一件事:软件真的没那么重要。上手一个软件,快的话几周、慢的话两三个月基本就够用了。真正难的不是点按钮拉菜单,而是以下这几项核心能力——这些才是决定你分析靠不靠谱、有没有用的关键。
一、分析问题的能力:
看懂产品,比会点软件重要得多
CAE不是跑一个漂亮的结果出来就结束了。
你得知道这个零件到底用在什么地方、会怎么坏、设计最担心什么。
多跟设计工程师聊,多下车间、多看测试,甚至多接触用户反馈。
真正理解产品,你才会明白:仿真应该关注什么、忽略什么
这份“工程感觉”,软件给不了你。
二、把实际问题“翻译”成仿真模型的能力
面对一个复杂结构或流动场景,你能不能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比如哪里该简化、边界条件怎么加才像真实的、网格到底要划多密……
这些判断背后,需要一些力学和流体基础,但更多来自经验。
建议大家多做实际项目,尤其重视仿真和实验的对比——做错几次,你就知道模型该怎么调了。
三、分析结果的能力:别只看云图花花绿绿
我曾经也以为应力不超过屈服强度就安全了,后来才发现,失效模式多种多样:疲劳、失稳、蠕变……
不看清楚实际工况和材料行为,很容易被软件“骗”。
流体也一样,能量守不守恒、流动是否合理,这些基本物理常识才是判断结果可信度的根本。
建议大家多回归基础理论,同时保持对结果的怀疑精神。
回过头看,软件只是帮你算数的,它替代不了你的思考。
把纠结软件的时间,拿来多理解产品、多复盘项目、多和团队讨论,成长会快得多。
CAE的真正境界,是心里有模型、眼里有物理,至于用什么软件,真的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