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讲座内容聚焦于岩石本构模型在数值计算中的实现难题与工程权衡。核心挑战在于:莫尔-库仑模型虽能准确描述岩石的压力依赖性破坏行为(通过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定义线性破坏包络线),但其屈服面存在尖锐棱角(主应力空间中的六边形结构),导致数值计算时出现关键问题——当离散化应力步长超出屈服面时,标准优化算法(如法向投影法)在尖角处的法向量无法定义,引发计算崩溃。为平衡精度、效率与稳定性的三角制约,工程实践中常采用光滑屈服面模型(如德鲁克-普拉格准则的圆形或弯曲六边形)作近似替代:虽牺牲部分物理准确性,却能显著提升计算效率与鲁棒性(避免尖角处的数学奇异性)。教授强调这是典型的工程决策取舍——针对问题敏感性选择模型,若精度需求极高则需承受计算成本;反之可借光滑模型实现高效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