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CNC加工的16个研发降本技巧

13小时前浏览4
看到CNC加工的常见情形:繁琐的装夹、堆积的废料、漫长的加工工时。    
作为工程师的您,想到的是什么?    
   
   

CNC加工


沉迷于研发降本太久,以至于看到此情此景,我想到的画面是:

   

这得多烧钱啊!


这一片片废料都是一张张钱买回来的,高速旋转的刀具一圈圈的旋转就是一张张的支出。

不错!在众多的零件加工工艺中,CNC加工应当是最昂贵的工艺之一。

本篇文章将会介绍16个CNC加工的研发降本技巧。




   
 0
   

CNC的成本动因    


   
CNC的成本动因:
   

1) 加工时间

加工时间越长,CNC成本越高。加工时间是CNC成本的主要驱动因素。

2)材料成本

坯料材料成本是CNC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优化的设计以尽量使用标准化的坯料以及减少废料等可以降低材料成本。

3)安装时间

当批量较小时,几何模型的准备以及加工过程的规划严重影响CNC成本。这一部分成本是固定成本,可以通过大批量生产来分摊。

4) 其它设计因素

当CNC零件设计具有特殊要求时(例如精密公差要求和薄壁设计),需要使用特殊的刀具、更精密的质量管控、更低的加工速度、以及更复杂的加工步骤,这些都会严重影响CNC成本。


当我们清楚CNC成本动因后,就可以采取相应的研发降本手段来降低CNC成本。




   

   
 1    

研发降本#1--内部垂直直角处倒圆


所有的CNC刀具都有一个圆柱体外形,在加工槽体时会在槽体垂直的面与面连接处产生一个与外形大小一致圆角。 

如果产品设计时,槽体垂直面连接处圆角过小则需要使用小的刀具,这意味着增加加工工时,因为小的刀具加工效率比不上大的刀具----这会导致加工时间和成本的增加。

   

内部圆角至少是1/3槽体深度


为降低成本:

+ 圆角大小至少是槽体深度的1/3,越大越好;

+ 所有圆角大小相同;这样整个加工可以使用同一刀具;

+ 在槽体根部,设计一个很小的圆角(0.5mm或1mm),或者不倒圆。

+ 想的圆角大小应该稍微大于刀具的半径,这会减少加工时作用在刀具上的载荷,继而减少加工成本。例如,槽体深度为12mm,圆角设计为5mm或更大,加工时可以使用直径为8mm的刀具(半径为4mm),可以保证加工效率。

+  如果因为设计要求不能倒圆,例如此处需要与另外一个方形零件配合,为了避免较小圆角,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方形零件配合的圆角设计


   


   

   
 2
   

研发降本#2--降低槽体深度    



槽体加工极大影响零件成本,这是因为大量的材料需要加工去除,这会使得加工时间大幅增加。

CNC刀具的加工深度都有一定的限制,槽体深度是刀具直径的2~3倍时,加工表现最好。例如,一个直径为12mm的铣刀能够加工槽体的安全深度最大为25mm。

当然,加工更深的槽体也是可能的,最大不超过4倍刀具直径,但这会增加成本,特别是当使用多轴数控机床加工时。

为降低成本:

+ 槽体深度不超过4倍的长度。

   

槽体深度不超过长度的4倍


   


   

   
 3
   

研发降本#3--避免薄壁    



除非特殊要求,应当避免薄壁设计,因为薄壁强度不够,同时加工成本高。

薄壁加工时容易变形甚至破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增加更复杂的加工路径,这会耗费更多的加工工时。薄壁更容易产生振动,高精度的加工薄壁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为降低成本:

+ 对于金属零件,墙的厚度至少是0.8mm,越厚越好。

对于塑胶零件,墙的厚度至少是1.5mm,越厚越好。

+ 金属零件最小可以做到0.5mm,塑胶零件最小可以做到1mm,当然这是不推荐的;

当在零件边缘设计孔(包括通孔和螺丝孔)或槽时,常常会出现薄壁,需要确保遵循上述设计指南。

   

避免薄壁以缩短加工时间




   

   
 4
   

研发降本#4--降低螺纹深度    



不必要的螺纹深度会增加CNC加工成本,因为需要使用特殊的刀具。

请记住:螺纹深度过长(超过3倍孔直径)并不会增加连接强度。

为降低成本:

+ 螺纹深度最多可以做到螺孔直径的3倍。

+ 对于盲孔攻牙,最好在孔根部至少增加1/2孔螺径的额外长度。

   

螺纹深度不超过3倍螺孔直径





     

     

 5
研发降本#5--设计标准尺寸的孔
   


使用标准钻头,可以快速高精度的加工孔;对于非标准的孔,使用端铣刀会增加成本。

另外,孔的深度应该不超过其直径的4倍。深孔(最多超过直径10倍)可以被加工,但这会急剧增加成本,因为加工困难。

   

设计标准尺寸的孔




     

     
 6
   

研发降本#6--避免精密公差要求    


精密公差要求会增加成本,因为这会要求复杂的加工工序,增加加工时间,同时需要更多的检查。

定义零件尺寸公差时必须认真加以对待,避免任意尺寸都标注公差,只有在有需要时才标注公差,只有在万不得已时才标注精密公差。

如果在零件工程图中没有定义公差,那么零件就会按照标准公差进行加工(± 0.2mm或更宽松),对于多数的非关键尺寸已经足够,这会大幅降低加工成本。

对于那些内部特征来说,精密公差更难以保证。例如,在加工内部相交的孔或槽时,因为受力变形,很容易在边缘出现一些小的缺陷例如毛刺。

这些特征需要检测以及去毛刺工序,而且均只能通过人工进行,人工成本高,而且很耗时,从而成本高。


为降低成本:

+ 只有在万不得已时才定义精密公差。

所有尺寸标注均通过同一基准标注。

+ 请记住:公差中的小数点很重要,它定义了精确的程度以及需要使用哪种测量工具。例如,两位小数点可以使用游标卡尺测量,三位小数点可以使用千分尺或者三坐标测量仪。为降低成本,尽量避免增加不必要的小数点位数。

+ 可以通过优化的产品设计,例如缩短尺寸链、使用定位特征等方式来避免精密公差要求,具体请参考《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指南》一书第七章的内容。

   

仅仅在有需要时才标注公差




     

     
 7
   

研发降本#7--减少装夹次数    


尽可能减少零件装夹次数,最好只需装夹一次。

例如,一个两侧具有盲孔的零件就需要两次装夹,一侧加工完成后再旋转重新装夹,才可以加工另一侧。

旋转或重新定位零件会增加加工成本,因为装夹动作一般是通过人工完成。另外,对于复杂零件结构,需要定制装夹治具,更进一步增加成本。特别复杂的零件结构可能需要多轴数控机床,再进一步增加成本,因为多轴数控机床的小时费率很高。

可以考虑把复杂零件结构分成多个零件进行CNC加工,然后再通过螺纹或焊接紧固成一体。


为降低成本:

+ 设计零件仅需装夹一次。

+ 如果不可能,把复杂零件分成多个零件,通过后续工艺紧固成一体。

   

示例零件需要两次装夹




   

   
 8
   

研发降本#8--避免较大高宽比的小特征    


在CNC加工时,一些具有较大高宽比的小特征容易发生振动,使得很难精确的加工。

为避免这种情况的方式,这些小的特征应当与一些较厚的壁连接或者通过一些加强筋来支撑。


为降低成本:

避免设计高宽比超过4的特征。

+ 小特征与较厚的壁连接或者增加加强筋来支撑。

   

避免较大高宽比




   

   
9    

研发降本#9--去除零件表面的文字和符号    


零件表面上的文字和符号会大幅增加CNC成本,因为需要额外的加工工序和耗费更多的加工时间。

可以使用一些表面处理技术在CNC零件上添加文字和符号,例如丝印或喷漆,这是一种成本上更划算的方法。


为降低成本:

 去除所有零件表面上的文字和符号;

  如果文字和符号是必须的,选择凹进而不是凸起,因为后者需要去除更多的材料。

   

零件表面的文字和符号增加成本




   

   
10
   

研发降本#10--考虑材料的加工工艺性
   


材料的加工工艺性是指材料加工时的难易程度。

加工工艺性越好,零件更容易进行CNC加工,成本更低。

材料的加工工艺性取决于材料的物理属性。一般来说,材料越软、延展性越高,则越容易加工。

例如,黄铜C360就有最高的加工工艺性,可以进行高速加工;铝合金(铝6061和7075)也可以很容易的加工。

钢的加工工艺性很低,相对于铝合金,钢需要2倍以上的加工时间。当然,不同钢之间的加工工艺性不同,不锈钢304的加工工艺性指数为45%,而不锈钢303的指数为78%,后者更容易加工。

塑胶材料的加工工艺性能取决于其刚度和热性能。在CNC加工时,塑胶材料很容易在高温下溶化和变形。

POM是最容易CNC加工的材料,ABS次之;PEEK和尼龙是常见的很难加工的工程塑胶材料。


为降低成本:

 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加工工艺性好的材料。



   

   
11
   

研发降本#11--考虑原材料坯料价格
   


原材料坯料价格是CNC成本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下表显示了常见金属和塑胶原材料坯料的价格,坯料尺寸为150 x 150 x 25 mm。

原材料

坯料价格(数值仅用于对比)

铝 6061

¥170

铝  7075

540

不锈钢 304

610

不锈钢 303

1000

黄铜 C360

1006

ABS

115

尼龙 6

204

POM 

180

PEEK

¥ 2000


铝6061显然是性价比很高的材料,不但坯料价格低,同时加工工艺性好,非常适用于制作原型。

不锈钢303和黄铜C360的加工工艺性也很好,加工效率高、时间短,但坯料价格很高,因此仅仅适用于大批量生产。通过批量效应,高的坯料价格被短的加工时间平衡。

塑胶材料,例如ABS、尼龙和POM的价格同铝6061的价格接近。然而,它们更难被加工,因此CNC成本更高。PEEK是一种非常昂贵的材料,仅仅在必要时才使用。


为降低成本:

 尽可能选取坯料价格低的材料,特别是在批量较小时。



   

   
12
   

研发降本#12--考虑坯料尺寸
   


   

坯料尺寸会影响CNC成本:为确保尺寸精度,零件的所有面的材料必须加工去除,这会大幅增加材料成本,特别是在批量较大时。

一般来说,坯料尺寸至少比零件大3mm。例如,一个零件的外形尺寸为30X30X30mm,那么可以选取尺寸为35X35X35mm的坯料;而外形尺寸为27X27X27mm,那么可以选取尺寸为30X30X30mm的坯料,这可以节省一部分材料材料成本。


为降低成本:

 坯料尺寸一般至少比零件尺寸大3mm。

 可以向供应商咨询标准坯料尺寸规格,尽量设计零件靠近坯料尺寸规格以减少材料浪费。

   

坯料尺寸一般比零件尺寸至少大3mm




   

   
13
   

研发降本#13--避免多重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可以改善CNC零件的外观和提高抵抗严酷环境的能力,但同时也增加成本。

如果CNC零件需要多种不同的表面处理,这会更进一步增加成本,因为这需要更多的工序,例如有些表面需要被遮蔽。


为降低成本:

 取消表面处理。

 避免多重表面处理。

   

避免多重表面处理



   

   
14
   

研发降本#14--大批量生产
   


在CNC加工中,零件批量影响加工成本,这是因为在批量需求较少时,CNC加工的初始安装成本分摊到每一个零件上就比较高。当批量较大时,安装成本分摊到每一个零件上就比较小。

零件批量越多,CNC成本越低,这在零件批量很小时更为明显:即使是数量的少量增加就会大幅降低成本。

零件批量从1个增加到5个,零件成本降低50%以上。


为降低成本:

 大批量生产可降低成本,可以下一个较大数量的订单,而不是多个零散的订单。

   

大批量生产降低成本




   

   
15
   

研发降本#15--设计轴向对称的零件
   


轴向对称的零件可以使用车床或铣床加工,其机器小时费率远小于3轴或5轴加工中心。


为降低成本:

 尽量设计轴对称的零件。



   

   
16
   

研发降本#16--使用其它加工工艺替代CNC加工
   


正如在本文开头所说,CNC加工是一种昂贵的加工工艺。

因此,无论如何去降低成本,其成本始终较高。

在现代加工工艺日新月异的今天,应当去思考使用其它工艺代替CNC,而不是固化思维,上一代产品使用CNC加工,新一代产品就必须使用CNC加工。

3D打印


如下图所示,在批量较小时,3D打印成本低于CNC加工;批量较大时,成型工艺例如熔模铸造和注塑成型等,成本低于CNC加工。

   


下表显示了零件不同数量时的工艺选择:


零件数量

<10

10~100

100~1000

>1000

塑料

3D打印

3D打印
 (考虑CNC)

CNC
 (考虑注塑成型)

注塑成型

金属

3D打印  

& CNC

CNC
 (考虑3D打印)

CNC
(考虑熔模铸造)

熔模铸造

或压铸


正如古诗所云 :

天涯何处无芳草,下个工艺会更好。


在很多场合3D打印就比CNC加工更好:

  • 3D打印可加工几何形状更为复杂的零件。

  • 3D打印可以在24小时内提供样品。

  • 数量很少时3D打印通常更便宜。

  • 3D打印可加工CNC难以加工的材料例如超合金等。


为降低成本:

 使用其它工艺代替CNC。

注:对其它任何制造和紧固工艺也是如此,包括注塑成型、冲压成型、焊接和铆接等,在产品设计初期选择工艺时,默念古诗“天涯何处无芳草,下个工艺会更好”N遍,努力去寻找,一定会存在一个更好的工艺,只不过您当前不知道而已。




   
最后的话    

   

研发降本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目前国内工程师普遍缺乏这方面知识。我在最初几年的实际产品开发经历中,设计时也基本不考虑成本,片面认为“客户第一”、“客户至上”,工程师设计天职是满足客户需求,至于成本则交给制造部门。


这是对产品成本的错误认知:

1)产品成本在产品开发中具有非常高的地位

正如集成产品开发(IPD)所倡导的,产品开发是一项投资行为,如果因为产品成本过高不能给企业带来盈利、甚至亏损,即使客户对产品很满意,这样的产品开发完全是浪费企业资金资源和人力资源,不产生任何价值。在这种方式下,企业终将被淘汰。

2) 85%以上的产品成本是由产品设计决定的,剩下15%是由产品制造决定

如果在产品设计时不进行面向成本的产品设计,这必将注定产品最终生产时成本过高。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制造2025”的转变过程中,必须进行面向成本的产品设计。

进行面向成本的产品设计,企业和工程师必须首先改变思维方式,提高成本意识,当有一天工程师会为产品设计的每一个细节而“长夜漫漫、无心睡眠”时,例如:

 零件壁厚应该是4mm还是5mm?

 圆角应该设计为0.3mm还是0.5mm?

 重要尺寸公差应该是0.05mm还是0.1mm?

可以说工程师具有了初步的成本意识。


如果没有这样的成本意识,工程师并不是工程师,仅仅是一个会用Creo、UG或Solidworks的绘图员。

工程师如果不做改变,不去努力学习,只把自己定位为绘图员,那么永远也无法取得职业生涯的突破,在将来的有一天醒来发现自己的工作会被AI取代。

还有工程师认为成本是企业的事情,企业盈利不盈利与自己关系不大。


对此,我只能祝福在企业裁员的时候不会裁到您。      

         
----END---          


作者简介:钟元

1)著有书籍《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面向成本的产品设计:降本设计之道》和《研发降本实战:三维降本》。

2)基于各行各业各种产品的研发降本实践,提出了一个套路化体系化的研发降本方法论:三维降本。《研发降本实战:三维降本》新书已上市。

3)已经为上百家企业提供研发降本的培训和咨询;曾辅导一家企业连续三年降本4000万以上;曾辅导微波炉、冰箱、吸尘器、洗地机、扫地机器人、交换机、电动两轮车、空压机和物流装备等极卷行业的产品,产出突破性的降本成果。

来源:降本设计

振动UGSolidWorksCreo焊接铸造尺寸链材料机器人物流数控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8-29
最近编辑:13小时前
钟元
签名征集中
获赞 26粉丝 48文章 330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储能研发降本 | 特斯拉 Powerwall 3 外观设计暗藏玄机:储能产品降本的减法思维

导读:1. 减法是反人性的 2. 行业痛点:储能结构降本为何如此艰难? 3. 方法论解读:钟元“三维降本设计”核心框架 4. 实例解析:特斯拉Powerwall 3的三维降本 5. 总结和延伸注:钟匠咨询正式推出针对储能行业的研发降本咨询服务,不降本不收费,如果你有兴趣,请关注文末详细介绍。— 1 — 减法是反人性的 开始前我们先做一个测试: 如下图,调整(增加或者减少)黑色线条两边任何一边的方块,使黑线两边的图案对称,要求是调整方块的数量越少越好。 ▲[美]莱迪.克洛茨《减法》中案例 要完成这项任务有两种最佳方案: 一种是在左侧加上4块深色方块; 一种是从右侧移除4块深色方块。 两种方案都对,而且也都很简单。 经过大量参与者的测试,发现一个规律: 选择做加法的人数要比做减法的多得多,只有20%的参与者使用减法来改变网格图案。 大多数人习惯使用加法思维。 这也符合人“厌恶失去”的特性,但是在设计中是很可怕的,想想设计中动不动就要加东西来解决问题,一来成本高了,二来系统变复杂了。 我们小声点聊,如果被老板知道了,那得有多恨你。 — 2 — 行业痛点:储能结构降本为何如此艰难? 随着储能行业价格越来越卷,很多从业者已经对降本感觉到乏力了。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数据,全球储能系统成本构成中,结构件占比15%-25%。 某头部企业调研显示,70%的结构工程师陷入“降本=减配”的误区(变薄,变轻,变小)。 传统的降本经常会忽视两个重要特性: 使用寿命:如:铝材换钢材很容易引发腐蚀问题。 可靠性:如pack壳体焊接工艺优化(满焊改为间断焊)不当可能会导致Pack漏液。 很多人之所以感觉降无可降,是因为没有一套系统的方法,都是想到哪降到哪,我们亟需一套系统的降本方法论帮助我们梳理降本的脉络。 — 3— 方法论解读:钟元“三维降本设计”核心框架 三维降本方法论,可点击图片,我这里不再赘述。— 4— 实例解析:特斯拉Powerwall 3的三维降本 篇幅有限,我们通过对特斯拉Powerwall 3的拆解来理解一种非常重要的降本思维:减法思维 ▲特斯拉Powerwall 3 特斯拉Powerwall二代产品的前面板是有机玻璃面板,壳体是钣金工艺,表面白色喷涂。 为什么Powerwall 3改为不喷涂? ▲Powerwall 2 VS Powerwall 3 我们用钟元老师的三维降本思路去解析。 3.1 降本十法之二:功能搜索 从功能出发,外壳有四个功能: 1.保护功能:防止内部电池、电路等组件受到外界物理冲击、灰尘、水分等环境因素的损害,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2.散热功能: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或材料选择,帮助内部组件散热,维持设备在正常温度范围内工作。 3.美观功能:良好的外壳设计可以提升产品的外观美感,使其更符合用户的审美需求,更好地融入家庭环境。 4.安全功能:防止用户接触到内部的高压电路等危险部件,确保使用安全。 Powerwall 2外壳是钣金工艺,要达到以上功能,喷粉烤漆是很常见的。 而Powerwall 3将外壳的外观和其他三个功能分开考虑了: 前面板:负责美观——有机玻璃,白色覆膜 压铸底壳:提供保护,散热和安全功能 如果外观成本很高,就将外观和其他非外观零件分开考虑,来降低成本。 这样的话压铸底壳不用喷涂就很容易理解了。3.2 降本十法之一:减法原则 1.不必要的零部件,删除! 2.不必要的制造工艺,删除! (喷涂工艺成本高,可以删除吗?) 3.不必要的紧固工艺,删除! 4.经常出问题的零部件,删除! 5.与其它零部件相似的零部件,删除! 6.成本很高的零部件,删除! 3.3 降本十法之九:产品对标之跨业对标Powerwall 3作为户用储能产品,其外观可以使用降本十法之九:产品对标之跨业对标,参考家电产品,比如热水器,电磁炉,燃气灶,冰箱等新一代的产品面板都是用有机玻璃来提升产品外观档次的,见下图。 ▲多种家电有机玻璃面板 Powerwall 3采用一个白色覆膜的有机玻璃板,既提升了外观档次,又减少了一道喷涂工艺,同时,现场拆装比钣金结构更加轻便。 ▲特斯拉Powerwall 3使用场景外观 压铸底壳不喷涂如何能实现以上几种功能? 利用降本十法之九:产品对标,看看有没有成熟技术可以借鉴 同行产品:基本没有不喷涂的 跨行产品:新能源汽车的OBC模块使用的是压铸壳体+钝化,没有喷涂 ▲电动汽车OBC模块外观 通过跨业对标,可以看到压铸铝钝化与喷涂之间的差异: 1.铝材本身的耐腐蚀性 铝在自然环境下会形成致密的氧化铝(Al₂O₃)保护层,具备天然抗腐蚀能力,尤其在干燥或普通潮湿环境中表现优异。 钝化处理(如阳极氧化)会进一步增厚氧化层(可达几十微米),显著提升耐盐雾、耐化学腐蚀性能,满足汽车行业标准(如ISO 9227盐雾测试)。 2.工艺效率与成本优势 压铸铝钝化工艺流程简单(压铸→钝化→封闭),适合大规模生产,且良率高。喷涂需要多道工序(前处理:钝化→底漆→面漆→固化),良率低,耗时长且成本更高。 压铸铝的复杂结构(如散热鳍片、内部腔体)难以通过喷涂实现均匀覆盖,而钝化处理能无死角覆盖所有表面。 3.散热性能需求 铝的导热系数(约200W/m·K)远高于钢或塑料,钝化层(氧化铝导热约30W/m·K)对整体散热影响较小。喷涂涂层(如环氧树脂导热仅0.2 W/m·K)会阻碍热量传递,影响高压部件的热管理效率。 4.环保与长期可靠性 喷涂工艺可能涉及VOC(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钝化处理(尤其是无铬钝化)更符合环保法规(如RoHS、REACH)。 钝化层化学稳定性高,长期使用不易老化;喷涂涂层可能在高温(如部件工作温度达80℃以上)下加速老化或变色。 5.行业验证与标准符合性 主流车企(如特斯拉、比亚迪)普遍采用压铸铝钝化方案,并通过了严苛的汽车防腐测试(如C5-I盐雾等级,1000小时以上)。 钝化工艺参数(如膜厚、封闭工艺)已标准化,确保一致性,避免喷涂可能导致的批次差异。 那么,压铸铝钝化是否真的足够耐腐蚀? 查询相关资料,以阳极氧化为例,膜厚20μm以上的硬质氧化层在盐雾测试中可达到1000小时无红锈,远超普通钢件喷涂(通常500小时)。封闭处理(如镍盐或沸水封闭)可进一步提升耐蚀性。 只有在极端环境(如沿海高盐雾地区),可能需要油漆的保护,但主体仍依赖钝化处理,喷涂并非必要。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 压铸铝钝化在耐腐蚀性、散热、成本、轻量化及环保等方面综合优势显著,成为电动汽车高压部件外壳的主流选择。 喷涂防腐因工艺复杂、良率低,散热差,长期可靠性不足及污染环境,肯定会逐渐被行业淘汰。 未来随着钝化技术进步(如微弧氧化),铝外壳的防护性能还将进一步提升。 经过我们的测算: 压铸底壳总计表面积约5㎡,按照国内防腐粉末的价格在45元/㎡,良率90%,至少节省250元/套的喷涂费用(压铸铝在喷涂前也要进行钝化)。 钝化后的压铸壳体盐雾测试1000h没有明显腐蚀,满足使用。— 5— 总结和延伸 根据以上降本原则, 对于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外观面为箱体外部,非外观面为内部和底部,可以降低非外观面的油漆要求,降本方案有: 非外观面只需要底漆做基础防护即可,膜厚要求降低; 对标钣金行业,可以将油漆改为喷粉(已经有厂家可以实现集装箱喷粉) 内部零件使用电镀件或者防腐能力较好的覆铝锌板 对于工商业储能产品,降本方案有:单面喷涂,内侧自然飞粉非外观板材使用覆铝锌板 对于户储产品,降本方案有: 参考特斯拉Powerwall 3外观设计。 正面使用喷涂外观,其他面使用电镀/钝化等不喷涂工艺。 将外观与功能部分分开,外观件可以采用塑胶免喷涂材料。 降本从来都不是灵光乍现的偶然行为,更不是拆东墙补西墙的妥协艺术。 它是一套可量化、可复 制、可验证的系统工程。 正如瑞士钟表中的精密结构,需要每个齿轮严丝合缝地协同运作。 真正的降本高手,从来都是用方法论的火把,照亮隐藏在结构缝隙中的每一分价值。----END--- 作者简介:Trim,研发降本专家团成员;新能源行业技术专家,15年深耕储能领域,曾在储能头部企业担任过项目经理、技术专家和部门负责人,主导开发多款行业标杆产品(包括大储,工商储,户储等主流储能产品),累计申请专利30余项。 擅长储能产品成本优化,部门管理优化和能效提升,标准化建设等,曾通过设计将初代产品零件减少70%、成本降低50%,并建立行业领先的降本模型。 来源:降本设计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