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讲座主要讲解了地质力学中的 超压现象(Overpressure)及其成因机制——不平衡压实(Disequilibrium Compaction),核心内容如下:
超压指 孔隙流体压力超过静水压力(正常值为 0.44 psi/ft)。
这是沉积盆地(如墨西哥湾)中常见的现象,对油气勘探开发至关重要。
当 沉积速率过快,上覆岩层(如低渗透性泥岩)快速堆积增加垂向应力(σᵥ)。
下方 高渗透性地层(如砂岩)中的流体 来不及通过低渗透盖层扩散排出。
导致孔隙压力无法及时平衡上覆应力,从而在封闭层下形成超压。
高渗砂岩(k ≈ 毫达西):τ ≈ 数年,流体可快速排出,不易形成超压。
低渗盖层(k ≈ 10 纳达西):τ ≈ 数十万年,远超地质沉积时间尺度,流体被“封存”,导致超压。
基于 达西定律 和 质量守恒方程,推导出流体扩散的特征时间公式:
τ ≈ (φ μ c L²) / k
(φ:孔隙度,μ:流体粘度,c:压缩系数,L:特征长度/地层厚度,k:渗透率)。
关键影响因素是渗透率(k):
密西西比河 带来巨量快速沉积物,是墨西哥湾超压发育的 主要原因。
测井曲线(伽马射线GR、压力曲线)清晰显示:浅部为静水压力线,深部因不平衡压实出现显著 超压带。
这种超压环境是墨西哥湾油气资源富集的关键因素之一。
简要回顾了应力-应变关系(杨氏模量E)和 体积模量(K),为理解孔隙压缩提供基础。
指出推导中对重力项的简化处理(不影响渗透率主导的结论)。
总结:讲座系统阐释了不平衡压实导致超压的物理机制,通过数学模型(特征时间τ)量化了流体扩散速率与沉积速率的竞争关系,并以墨西哥湾为典型案例,揭示了该机制在真实地质环境中的表现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