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边界元文章中,介绍的是均匀的二维同轴圆的边界元实现,在实际问题中,多种介质材料是必然的,而对于边界元而言,由于其依赖于均匀空间的基本解,因此在多域(多材料)问题上需要特殊处理。
本文依然以简单二维同轴圆为案例模型,介绍研究区域中存在两个区域情况下的边界元是如何实现的,依次延展可以推广到任意多区域的边界元处理方法。
对于以下模型,满足拉普拉斯方程,模型存在两个区域,区域1、2的材料不一致,例如介电常数不一致(ε₁、 ε₂)。
该模型存在解析解公式:
由于最基本的边界元研究区域必须是均匀的,因此将上述区域分成两个区域来考虑,区域1、区域2分别满足拉普拉斯方程。
在外部边界条件r=R1,r=R2位置为第一类边界条件,分别落在各自的区域。对于红色 区域分界边界,根据拉普拉斯方程,满足以下条件:
在电磁学中,分别表示电势连续和电位移连续。可见区域1、2的介电常数差异在公式中体现在边界条件的连续性上。
接下来,需要把不同区域的边界元表达式写出来,然后想办法通过交接区域的边界条件联立区域1、区域2的基本方程。
首先,对每个区域应用格林公式,得到边界积分方程:
其中G表示二维拉普拉斯方程的基本解:
最终可以化简为:
写成矩阵求解公式:
其中:
上述是对单个区域的边界元的推导,更加详细可以参考:
接下来考虑内部交接边界条件,把各自区域分成交接区域与非交接区域,此时,方程可以写成:
其中ot边界无关交接区域的边界,bc表示两个区域的交接边界。根据上述各自的边界条件,已知:
因此,方程的右端项的第一项是可以通过积分获得的右端项,此时方程可以改写成:
然后考虑交界面的边界条件:
带入上述等式,得到耦合方程:
将方程写成矩阵形式,能更加清晰地表示:
可见,带入交界面边界条件后,成功将两个基本边界元方程耦合在一起。求解上述方程,即可得到交界面区域的电势与对应的梯度。
然后通过交接面的边界条件,恢复各自区域的数值与梯度。最后在各自区域使用基本的边界元方程,即可获得任意位置的电势分布。
测试参数:
%同轴圆 半径,数值
R1 = 0.1; %内半径
R12 = 0.3; %交界半径
R2 = 0.5; %外半径
u1 = 1; %内半径电势为1
u2 = 0; %外半径电势为0
epr1 = 3.0; %区域1 介电常数
epr2 = 1.0; %区域2 介电常数
dth = 10; %圆剖分的步长,度数
网格如下:
边界元结果与理论解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趋势与理论解基本一致,误差在分界面上最大。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零阶基函数而言,适当的高阶高斯积分能有效提高精度。上述结果为四阶高斯积分结果,下面依次展示1~3阶的高斯积分结果作为对比。
一阶高斯积分结果:
二阶高斯积分结果:
三阶高斯积分结果: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在效率与精度的平衡下,适当的使用高阶高斯积分,能得到更高的精度。
本文介绍了多域边界元的实现方程,从两个区域的模型入门,详细阐述了耦合边界的具体公式与实现手段。
相比于单域而言,多域问题在耦合边界的精度对高斯积分的阶数有了明显的体现。这也反过来说明耦合边界处的精度明显比其他地方低。
对于更加复杂的模型而言,这种传统的耦合方法效率会越来越低,这就必须使用更多的技术来处理,例如边界元+有限元结合、快速多极子方法、区域分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