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研发降本 | 特斯拉 Powerwall 3 外观设计暗藏玄机:储能产品降本的减法思维
导读:1. 减法是反人性的 2. 行业痛点:储能结构降本为何如此艰难? 3. 方法论解读:钟元“三维降本设计”核心框架 4. 实例解析:特斯拉Powerwall 3的三维降本 5. 总结和延伸注:钟匠咨询正式推出针对储能行业的研发降本咨询服务,不降本不收费,如果你有兴趣,请关注文末详细介绍。— 1 — 减法是反人性的 开始前我们先做一个测试: 如下图,调整(增加或者减少)黑色线条两边任何一边的方块,使黑线两边的图案对称,要求是调整方块的数量越少越好。 ▲[美]莱迪.克洛茨《减法》中案例 要完成这项任务有两种最佳方案: 一种是在左侧加上4块深色方块; 一种是从右侧移除4块深色方块。 两种方案都对,而且也都很简单。 经过大量参与者的测试,发现一个规律: 选择做加法的人数要比做减法的多得多,只有20%的参与者使用减法来改变网格图案。 大多数人习惯使用加法思维。 这也符合人“厌恶失去”的特性,但是在设计中是很可怕的,想想设计中动不动就要加东西来解决问题,一来成本高了,二来系统变复杂了。 我们小声点聊,如果被老板知道了,那得有多恨你。 — 2 — 行业痛点:储能结构降本为何如此艰难? 随着储能行业价格越来越卷,很多从业者已经对降本感觉到乏力了。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数据,全球储能系统成本构成中,结构件占比15%-25%。 某头部企业调研显示,70%的结构工程师陷入“降本=减配”的误区(变薄,变轻,变小)。 传统的降本经常会忽视两个重要特性: 使用寿命:如:铝材换钢材很容易引发腐蚀问题。 可靠性:如pack壳体焊接工艺优化(满焊改为间断焊)不当可能会导致Pack漏液。 很多人之所以感觉降无可降,是因为没有一套系统的方法,都是想到哪降到哪,我们亟需一套系统的降本方法论帮助我们梳理降本的脉络。 — 3— 方法论解读:钟元“三维降本设计”核心框架 三维降本方法论,可点击图片,我这里不再赘述。— 4— 实例解析:特斯拉Powerwall 3的三维降本 篇幅有限,我们通过对特斯拉Powerwall 3的拆解来理解一种非常重要的降本思维:减法思维 ▲特斯拉Powerwall 3 特斯拉Powerwall二代产品的前面板是有机玻璃面板,壳体是钣金工艺,表面白色喷涂。 为什么Powerwall 3改为不喷涂? ▲Powerwall 2 VS Powerwall 3 我们用钟元老师的三维降本思路去解析。 3.1 降本十法之二:功能搜索 从功能出发,外壳有四个功能: 1.保护功能:防止内部电池、电路等组件受到外界物理冲击、灰尘、水分等环境因素的损害,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2.散热功能: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或材料选择,帮助内部组件散热,维持设备在正常温度范围内工作。 3.美观功能:良好的外壳设计可以提升产品的外观美感,使其更符合用户的审美需求,更好地融入家庭环境。 4.安全功能:防止用户接触到内部的高压电路等危险部件,确保使用安全。 Powerwall 2外壳是钣金工艺,要达到以上功能,喷粉烤漆是很常见的。 而Powerwall 3将外壳的外观和其他三个功能分开考虑了: 前面板:负责美观——有机玻璃,白色覆膜 压铸底壳:提供保护,散热和安全功能 如果外观成本很高,就将外观和其他非外观零件分开考虑,来降低成本。 这样的话压铸底壳不用喷涂就很容易理解了。3.2 降本十法之一:减法原则 1.不必要的零部件,删除! 2.不必要的制造工艺,删除! (喷涂工艺成本高,可以删除吗?) 3.不必要的紧固工艺,删除! 4.经常出问题的零部件,删除! 5.与其它零部件相似的零部件,删除! 6.成本很高的零部件,删除! 3.3 降本十法之九:产品对标之跨业对标Powerwall 3作为户用储能产品,其外观可以使用降本十法之九:产品对标之跨业对标,参考家电产品,比如热水器,电磁炉,燃气灶,冰箱等新一代的产品面板都是用有机玻璃来提升产品外观档次的,见下图。 ▲多种家电有机玻璃面板 Powerwall 3采用一个白色覆膜的有机玻璃板,既提升了外观档次,又减少了一道喷涂工艺,同时,现场拆装比钣金结构更加轻便。 ▲特斯拉Powerwall 3使用场景外观 压铸底壳不喷涂如何能实现以上几种功能? 利用降本十法之九:产品对标,看看有没有成熟技术可以借鉴 同行产品:基本没有不喷涂的 跨行产品:新能源汽车的OBC模块使用的是压铸壳体+钝化,没有喷涂 ▲电动汽车OBC模块外观 通过跨业对标,可以看到压铸铝钝化与喷涂之间的差异: 1.铝材本身的耐腐蚀性 铝在自然环境下会形成致密的氧化铝(Al₂O₃)保护层,具备天然抗腐蚀能力,尤其在干燥或普通潮湿环境中表现优异。 钝化处理(如阳极氧化)会进一步增厚氧化层(可达几十微米),显著提升耐盐雾、耐化学腐蚀性能,满足汽车行业标准(如ISO 9227盐雾测试)。 2.工艺效率与成本优势 压铸铝钝化工艺流程简单(压铸→钝化→封闭),适合大规模生产,且良率高。喷涂需要多道工序(前处理:钝化→底漆→面漆→固化),良率低,耗时长且成本更高。 压铸铝的复杂结构(如散热鳍片、内部腔体)难以通过喷涂实现均匀覆盖,而钝化处理能无死角覆盖所有表面。 3.散热性能需求 铝的导热系数(约200W/m·K)远高于钢或塑料,钝化层(氧化铝导热约30W/m·K)对整体散热影响较小。喷涂涂层(如环氧树脂导热仅0.2 W/m·K)会阻碍热量传递,影响高压部件的热管理效率。 4.环保与长期可靠性 喷涂工艺可能涉及VOC(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钝化处理(尤其是无铬钝化)更符合环保法规(如RoHS、REACH)。 钝化层化学稳定性高,长期使用不易老化;喷涂涂层可能在高温(如部件工作温度达80℃以上)下加速老化或变色。 5.行业验证与标准符合性 主流车企(如特斯拉、比亚迪)普遍采用压铸铝钝化方案,并通过了严苛的汽车防腐测试(如C5-I盐雾等级,1000小时以上)。 钝化工艺参数(如膜厚、封闭工艺)已标准化,确保一致性,避免喷涂可能导致的批次差异。 那么,压铸铝钝化是否真的足够耐腐蚀? 查询相关资料,以阳极氧化为例,膜厚20μm以上的硬质氧化层在盐雾测试中可达到1000小时无红锈,远超普通钢件喷涂(通常500小时)。封闭处理(如镍盐或沸水封闭)可进一步提升耐蚀性。 只有在极端环境(如沿海高盐雾地区),可能需要油漆的保护,但主体仍依赖钝化处理,喷涂并非必要。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 压铸铝钝化在耐腐蚀性、散热、成本、轻量化及环保等方面综合优势显著,成为电动汽车高压部件外壳的主流选择。 喷涂防腐因工艺复杂、良率低,散热差,长期可靠性不足及污染环境,肯定会逐渐被行业淘汰。 未来随着钝化技术进步(如微弧氧化),铝外壳的防护性能还将进一步提升。 经过我们的测算: 压铸底壳总计表面积约5㎡,按照国内防腐粉末的价格在45元/㎡,良率90%,至少节省250元/套的喷涂费用(压铸铝在喷涂前也要进行钝化)。 钝化后的压铸壳体盐雾测试1000h没有明显腐蚀,满足使用。— 5— 总结和延伸 根据以上降本原则, 对于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外观面为箱体外部,非外观面为内部和底部,可以降低非外观面的油漆要求,降本方案有: 非外观面只需要底漆做基础防护即可,膜厚要求降低; 对标钣金行业,可以将油漆改为喷粉(已经有厂家可以实现集装箱喷粉) 内部零件使用电镀件或者防腐能力较好的覆铝锌板 对于工商业储能产品,降本方案有:单面喷涂,内侧自然飞粉非外观板材使用覆铝锌板 对于户储产品,降本方案有: 参考特斯拉Powerwall 3外观设计。 正面使用喷涂外观,其他面使用电镀/钝化等不喷涂工艺。 将外观与功能部分分开,外观件可以采用塑胶免喷涂材料。 降本从来都不是灵光乍现的偶然行为,更不是拆东墙补西墙的妥协艺术。 它是一套可量化、可复 制、可验证的系统工程。 正如瑞士钟表中的精密结构,需要每个齿轮严丝合缝地协同运作。 真正的降本高手,从来都是用方法论的火把,照亮隐藏在结构缝隙中的每一分价值。----END--- 作者简介:Trim,研发降本专家团成员;新能源行业技术专家,15年深耕储能领域,曾在储能头部企业担任过项目经理、技术专家和部门负责人,主导开发多款行业标杆产品(包括大储,工商储,户储等主流储能产品),累计申请专利30余项。 擅长储能产品成本优化,部门管理优化和能效提升,标准化建设等,曾通过设计将初代产品零件减少70%、成本降低50%,并建立行业领先的降本模型。 来源:降本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