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干货| 利用ANSYS SIwave进行电路板EMS仿真

6小时前浏览3

     

随着产品复杂性和密集度的提高,以及设计周期的不断缩短,在设计周期的后期解决电磁兼容性(EMC)问题变得越来越不切实际。经验法则变得不再适用,结果70%以上的新设计都没能通过第一轮EMC测试,从而使后期重设计成本很高。如果制造商延误产品发货日期,损失的销售费用就更大。为了以低得多的成本确定并解决问题,设计师应该考虑在设计过程中及早采用基于概念和数值算法的EMC仿真分析方法。

电磁兼容(EMC),是指设备或系统在电磁环境中性能不降级的状态。电磁兼容,一方面要求系统内没有严重的干扰源(EMI),另一方面要求设备或系统自身有较好的抗电磁干扰性(EMS)。


       
       
本文介绍利用ANSYS SIwave进行电路板的EMS仿真步骤。          

1

首先,我们将第三方EDA设计工具中e的PCB设计文件导出ODB++格式文件(主流EDA设计厂家如Cadenec/Mentor/Altium通用),打开SIwave,在欢迎界面上点击导入ODB++设计文件。


2

导入后会自动弹出网络筛选对话框,通常需要勾选所有网络进行导入操作,点击Import configuration,这时候PCB设计文件已导入。此时可以点击Save按钮将该设计保存成SIwave仿真文件。


3

在选择导入网络之后,工作流向导将弹出如下向导框。


4

检查PCB层叠,如果在EDA设计工具中已设置好PCB层叠,导入进来层叠信息会带入,通常只需要检查,无需重新设定。


5

检查Padstacks,PCB设计和导入都没有错误的话此项一般也不会有问题。


6

检查电路参数,PCB设计网表和导入都没有错误的话此项一般也不会有问题。


7

检查电源/地属性的网络。如果电路网表中对GND和电源网络的命名都是很规范的话,点击Auto Identify可以自动识别为电源/地网络;否则需要自己手动添加命名不规则的电源地网络。


8

设置仿真端口

(1)在Nets框中选择我们关注的易受干扰的敏感网络,选中后该网络会在工作区高亮显示。



(2)在Tools菜单中点击Generate Port>

                                             

(3)在对话框中输入50欧姆,及参考网络为GND。点击Generate生成ports。


9

在Simulation菜单中选择Validation Check进行检查。运行后会出现检查结果清单。




10

现在可在Simulation菜单点击Compute Induced Voltage进行电磁敏感度仿真,计算平面波入射某一特定角度并具有特定极化时在板上产生的感应电压。

利用平面波激励可以计算电路板端口感应电压。感应电压将在端口测量。入射波可以是单入射的,可以用球面或笛卡尔系统来描述;入射波也可以是多重的,其中只有在具有特定步长的起止角的球面系统中描述。


11

Simulation name框中,输入仿真项目名称

12

在Frequency Range Setup区域, 根据我们所考察的频段输入Start Freq, Stop Freq和Number of Points。

13

使用下拉菜单选择Distribution方式。

14

选择所需的入射波类型。您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入射波。

单入射——选择球面或笛卡尔,然后指定入射波矢量和极化矢量的平面波。

多重入射角(球形)——在Phi和Theta下输入对入射角度的扫描。指定极化。检查“为所有角度保存端口位置的电压”复选框,以保存每个频率的每个扫描角度上的感应电压,而不是每个频率的最大感应电压。

15

点击Launch开始仿真。


16

 在SIwave中看仿真结果

(1)点击Results菜单。选择Induced Voltage > [Simulation Name]。



(2)点击Plot Induced Voltage at Ports,出现如下窗口。

在Plot Name区域输入输出图名称。

在Plot Options区域,选择输出幅度或相位。

在Ports to Plot区域,使用复选框选择或取消选择端口。还可以使用正则表达式选择或取消选择端口。

点击Create Plot。


(3)输出感应电压幅度结果如下图。


根据仿真得到的感应电压幅度及相位结果图,我们可分析易受干扰的频点及干扰程度。结合电路原理需求,可对该PCB设计进行优化,从而在PCB投板前即可对敏感电路网络进行EMS评估和优化,大大减小后期测试风险和代价。

来源:艾迪捷

Siwave电源电路电磁兼容通用ADSUMAltiumANSYS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8-29
最近编辑:6小时前
艾迪捷
MBD CAE解决方案专家
获赞 2粉丝 1文章 116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干货|48V发动机启、停过程中振动分析

1:背景意义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汽车工业飞速发展,汽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在很多国家,汽车工业已经是支柱产业,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传统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涨,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加;同时,汽车的污染物的排放也大量增加。为了有效减少对传统能量的消耗和污染物的减少,必须寻找新的技术手段减少传统车辆的能源消耗和排放。在新技术应用车辆中,采用48V微混动力模式是重要的开发车型。在48V微混动力模式中,由于发动机需要频繁的启、停,所以对于发动机在启、停过程中引起的振动就需要进行的严格的优化设计,以避免影响发动机/整车的NVH特性。本文介绍采用GT-Suite软件进行相关仿真分析。考虑发动机的启动过程中热力学的影响;曲柄连杆机构的多体动力学;飞轮和皮带轮的扭转减震器的影响;48V驱动系统的等的影响等。利用GT-SUITE综合平台特性,进行多物理场的分析,对48V发动机的启、停过程的机体的振动进行仿真分析,并最终提出优化方案。 2:分析技术方案 根据48V发动机启、停过程的实际需求,整个分析方案分为以下几个部份的内容-发动机的热力学分析系统-曲柄连机构和机体悬置系统;-前端附件驱动系统(FEAD Belt System);-BSG驱动系统;2.1 发动机热力学系统2.1.1发动机热力学系统根据实际的相关参数建立起发动机的热力学模型,去分析在不同转速条件下,发动机的进气量、各个缸内的压力变化,为发动机机体在启、停提供压力边界条件。相关的发动机的结构如图1所示。根据详细的结构建立对应的热力学模型。具体的模型如图2所示。并可以根据需要计算输出各个条件下气体流动的边界,如图3所示。图1 发动机结构示意图图2 详细的发动机热力学模型图3 热力学模型计算的气体压力边界2.1.2分析工况:根据需求,对不同工况点进行发动机热力学分析:a) 热启动条件下分析:此时发动机处于零转速条件下,节气门、配气相位、增压器处于特定的控制状态下,模拟发动机转速随启动电机工作发动机转速提升的过程。 b) 冷启动条件下分析:考虑气缸内壁面温度的差异,以及由于对进气量的影响形成的压力边界的区别进行分析。2.2曲柄连机构和机体悬置系统2.2.1曲柄连杆构和机体悬置系统说明考虑曲柄连杆机构是整个发动机对外输出、输入力矩的机构部件,必须根据实际的几何参数建立起曲柄连杆机构模型,考虑曲柄连杆机构的弯扭特性。具体的曲柄连杆机构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并考虑曲柄连杆机构的与机体的相互作用,以及发动机机体的悬置分析,考虑机体的不平衡力与力矩。图4 曲柄连杆机构的标意图 建立包括机体、悬置以及曲柄连杆机构的模型。其中:曲轴考虑其弯、扭特性、所有减振部件等。具体模型如图5所示。图5 曲柄连杆机构的模型在不同工作条件下,曲轴的不同部个把的扭转分析结果如图6所示。以及不同部件在运行过程中角位移大小及相关特性等。图6 曲轴的扭转分析结果图7 不同部件的角度幅值2.2.2分析工况分析发动机启、停过程中,曲柄连杆机构的响应特性。2.3前端附件驱动系统(FEAD Belt System)2.3.1 前端附件驱动系统说明常规前端附件驱动系统如图8所示,包括空调压缩机、发电机、转向泵等组件,它们通过皮带与曲轴前端相连接。而曲轴自由轮又有对应的减振阻尼装置进行减震处理。本项目中,必须考虑曲轴皮带的阻尼器及各个轮系之间相互的连接关系。图8 前端附件驱动系统示意图建立后模型如图9所示。输出结果如图10、图11 所示。图9 建立后的模型与动画示意图10 输出的动画结果图11 皮带受力与摩擦分析2.3.2分析工况分析发动机启、停过程中,前端附件系统的响应特性。2.4 BSG驱动系统;2.4.1 BSG系统说明BSG系统是由电机及相关的电路系统回路组成,相关驱动系统由皮带轮带动。对于电机的处理采用基于MAP的方式处理,电机的性能参数输入如图12所示,电机的控制可采用需求功率大小直接输入进行设定或采用电机功率的控制策略进行建模。BSG的皮带驱动系统如图13所示。图12 电机的模拟图13 皮带轮与张紧机构的模拟2.4.2 模拟工况分析发动机启、停过程中,前端附件系统的响应特性。2.5 系统集成模型2.5.1 系统集成说明在前四个子系统建模完成并标定后,把以上这个系统集成到一个模型中去,最终形成系统级集成模型。根据系统级集成结果进行瞬态分析进行计算分析。输出如图15所示的结果。图15 系统级集成计算结果2.5.2 模拟工况进行瞬态的发动机启动工况分析。2.6基于系统级模型的优化在联合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对多个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具体的参数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控制策略中的控制参数,如:电机功率需求等;另一种是发动机固有参数,如轮径比、张紧力等。通过敏感性对比分析,找出敏感性强的因子进行优化与分析。如图16所示的敏感性对比结果图。图16不同参数敏感性对比 在进行敏感性分析完成后,对不同的参数进行优化分析,可以得出不同参数对振动性能的影响。当然,在优化过程一定涉及多条件优化,如力的大小与振动幅值之间的综合优化。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和多运行工况进行综合优化。可以得出如图17所示的帕累托前沿优化等结果。图17综合优化结果3:总结 本文介绍利用GT-SUITE多物理场的平台分析软件,对48V的系统进行启动过程分析,考虑了热力学、发动机机体、前端轮系和BSG系统,并考虑它们之间的动态影响,为如何减少48V系统在启动过程中的振动提供仿真与优化的方法。来源:艾迪捷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