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Lumerical | 基于MIM双环谐振器的等离子体光学生物传感器

11小时前浏览3
在医疗健康、食品安全与环境监测领域,病原细菌的快速精准检测始终是一项关键挑战。传统检测方法如微生物培养、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等虽可靠,但存在耗时久、依赖专业设备、灵敏度不足等局限,难以满足实时监测与现场应用需求。近日,一项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的研究为这一困境提供了解决方案[1] —— 基于金属-绝缘体-金属(MIM)双环谐振器的等离子体光学生物传感器,以其超高灵敏度、快速响应及多细菌区分能力,有望重塑细菌检测技术格局。

细菌检测技术的现状与痛点

细菌感染仍然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诊断延迟往往会加剧临床结果。然而,传统检测手段存在显著短板:微生物培养需数天时间,PCR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依赖实验室条件且操作复杂,难以在资源有限地区推广应用。即便在技术相对成熟的场景,这些方法对早期感染的低浓度细菌也常出现漏检,延误治疗时机。

近年来,光学生物传感器凭借无标记检测、实时分析、可微型化等优势成为研究热点,其中等离子体传感器因对局部折射率变化的超高敏感性脱颖而出。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PPs)在金属-介质界面的激发,可将电磁场强局域化,极大增强光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为高灵敏度检测奠定基础。但现有技术在特异性、多参数优化及实际环境适应性上仍有提升空间。

MIM双环谐振器传感器的

设计与优化

(一)核心结构:MIM双环谐振器的设计

该传感器采用MIM双环谐振器结构,其结构如图1所示,核心由两层金属夹一层介质基板构成,通过纳米环与垂直臂的巧妙布局实现电磁场强约束。具体设计中,金纳米环与金背反射器的组合被选为最优方案——金具有优异的等离子体共振特性与化学稳定性,可有效减少生物环境中的干扰;绝缘介质基板由一层SiO2制成,厚度经优化后确保电磁场与分析物的高效作用;传感器整体结构参数通过粒子群优化(PSO)算法迭代优化,最终确定关键尺寸如表1所示。

图1 等离子体激元生物传感器中MIM结构的示意图

参数

符号

介质基板长度

L

780nm

臂长

d

310nm

环宽度

w

50nm

环半径

R

130nm

背反射器厚度

hb

100nm

介质基板厚度

hd

205nm

环和臂厚度

hr

75nm

分析物层厚度

ha

200nm

表1 优化后的传感器尺寸参数

(二)优化方法:PSO算法与多参数平衡

为同时提升传感器灵敏度与品质因数(FOM),研究团队采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对结构参数进行系统优化。通过建立“参数-性能”映射模型,分析背反射器厚度、介质基板厚度、纳米环厚度、分析物层厚度等关键参数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 背反射器厚度(hb):在98-104nm范围内,灵敏度峰值达330nm/RIU,FOM约11RIU⁻¹,结果突出了增强的场约束和增加的等离子体激元损失之间的权衡。

  • 介质基板层厚度(hd):205-215nm区间内,厚度增加会削弱电磁场约束,导致灵敏度与FOM下降。

  • 纳米环厚度(hr):65-75nm范围内,75nm时灵敏度达330nm/RIU,FOM峰值10.5RIU⁻¹,此时欧姆损耗最小。

  • 分析物层厚度(ha):185-210nm区间内,200-205nm时性能最优,因电磁场与检测层重叠度最高。

图2 PSO优化结果。

(a)背反射器厚度,(b)介质基板层厚度,

(c)纳米环厚度,(d)分析物层厚度的灵敏度和FOM。

仿真验证:

3D-FDTD技术与性能评估

(一)仿真工具与参数设置

研究采用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法(3D-FDTD)进行仿真验证,使用Lumerical FDTD分析软件构建模型,关键设置如下:

  • 波长范围:1000-1300nm

  • 网格精度:全局10nm,敏感区域(MIM纳米环)细化至2nm(dx=dy=dz=2nm)

  • 边界条件:z轴采用完美匹配层(PML),x、y轴为周期性边界

  • 光源:平面波

  • 温度:300K,仿真时间1000fs

通过调整分析物折射率(Δns),记录共振波长偏移(Δλ),计算核心性能指标:

  • 灵敏度(S):

     

    (单位:nmRIU⁻¹

  • 品质因数(FOM):

     

    (FWHM为共振峰半高宽)

  • 检测限(LoD):

     


(二)电磁场分布与增强机制

传感器的高灵敏度源于强电磁场约束效应。仿真结果显示,在1067.25nm波长下,XY平面(z=0nm)的电磁场呈现四极子分布,纳米环周围场强达最大值10(相对单位),表明SPPs在金-介质界面被高效激发;XZ平面(y=0nm)的电磁场集中于介质间隙(z=75-280nm),并向分析物层(z>280nm)呈指数衰减,显著增强光与细菌的相互作用。

图3(a)XY平面中的电场分布;

(b)XZ平面中的电场分布

(三)性能指标

经优化的MIM双环谐振器传感器展现卓越性能:

  • 灵敏度:324.76nmRIU⁻¹

  • 品质因数(FOM):10.187RIU⁻¹

  • 检测限(LoD):0.075RIU

  • 共振峰半高宽(FWHM):31.88nm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传感器在灵敏度、FOM与检测限上全面领先。例如,传统MIM传感器灵敏度多在200-300nm/RIU,FOM约8RIU⁻¹,而本研究通过结构优化将性能提升15%-25%,尤其在复杂生物环境中仍保持稳定输出。

参考

灵敏度

(nm.RIU-1

FWHM

(nm)

FOM

(RIU-1

LoD

2

66

0.9

7.7

---

3

150

20

7.5

0.1

4

280

35

8

0.08

5

313

39.1

4

---

本文

324.76

31.88

10.187

0.075

表2 性能参数对比

(四)多细菌检测与环境稳定性

传感器可通过折射率差异精准区分多种细菌:

  • 霍乱弧菌(n=1.365):共振波长偏移5nm

  • 大肠杆菌(n=1.388):共振波长偏移10nm

  • 假单胞菌(n=1.437-1.526):共振波长偏移15-25nm

图4 不同细菌的反射光谱曲线

此外,传感器在复杂环境中表现出强稳定性:

  • 温度适应性:0-500K范围内性能无显著波动

  • 角度耐受性:入射角度0°-50°时共振峰稳定

  • 偏振无关性:TE与TM偏振模式下检测结果一致

图5(a)不同温度下的反射光谱;

(b)不同入射角下的反射光谱;

(c)TE和TM偏振模式的反射光谱

总结

基于MIM双环谐振器的等离子体光学生物传感器通过结构创新与多参数优化,实现了324.76nmRIU⁻¹的超高灵敏度与0.075RIU的低检测限,成功区分霍乱弧菌、大肠杆菌等多种致病菌,并在宽温域、多角度条件下保持稳定性能。3D-FDTD仿真与PSO优化验证了设计的科学性,Lumerical软件的精准模拟为后续实验转化提供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Khodaie A, Rafighirani Y, Heidarzadeh H, et al. Design of a plas monic optical biosensor based on a metal-insulator-metal ring resonator for the detection of various bacterial pathogens[J]. Scientific Reports, 2025, 15(1): 20699.

[2] Alsalman O, Wekalao J, Arun Kumar U, et al. Design of split ring resonator graphene metasurface sensor for efficient detection of brain tumor[J]. Plas monics, 2024, 19(1): 523-532.

[3] Zhu S, Tang Y, Lin C,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patterning natural polymers: from nanofabrication techniques to applications[J]. S mall Methods, 2021, 5(3): 2001060.

[4] Mostufa S, Paul A K, Chakrabarti K. Detection of hemoglobin in blood and urine glucose level samples using a graphene-coated SPR based biosensor[J]. OSA Continuum, 2021, 4(8): 2164-2176.

[5] Taghipour A, Heidarzadeh H. Design and an alysis of highly sensitive LSPR-based metal–insulator–metal nano-discs as a biosensor for fast detection of SARS-CoV-2[C]//Photonics. MDPI, 2022, 9(8): 542.




来源:摩尔芯创
ACTHFSSOptical化学信号完整性半导体光学电力电子UM电场OptiSlang参数优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8-16
最近编辑:11小时前
摩尔芯创
光学仿真、光学培训、硅基光电子
获赞 9粉丝 19文章 63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结构导入、反射率和冷腔模拟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是一种二极管激光器,其发射的近高斯光束垂直于芯片顶面。与传统的边缘发射激光器(光发射于芯片的一两个边缘)相比,VCSEL在制造和性能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在本例中,我们将介绍如何构建VCSEL结构,并模拟和分析反射率、模式和频率。本例在Ansys Lumerical Multiphysics软件(2025 R1.1及更高版本)上运行,并且需要Ansys Lumerical Enterprise许可证。概述步骤1:自动构建结构并从层表(.csv)设置模拟对象.csv文件中的数据可用于自动设置所有VCSEL层,包括DBR镜和MQW层。但是,接触层和孔径氧化层需要使用脚本或图形用户界面单独添加。步骤2:冷腔模拟启用“计算冷腔光谱”选项后,可以模拟VCSEL的光学特性。首先,可以模拟腔体反射率,以快速估算腔体谐振频率。此外,通过腔体本征模模拟,可以计算支持的模式形状和频率。此外,还可以进行腔体偶极子模拟,以确定不同有源层光源极化条件下支持的频率和光束轮廓。运行和结果步骤1:自动构建结构并从层表(.csv)设置模拟对象1.打开一个新的VCSEL项目并将工作目录设置为包含所有示例文件的文件夹。2.打开并运行main.lsf脚本文件,仿真文件将被创建。VCSEL和CHARGE求解器以及仿真区域均已添加。3.打开并运行set_additional_structure.lsf。该脚本将添加顶部接触和孔径氧化物。注意:VCSEL结构数据文件必须保存为csv格式。该脚本将自动设置几何形状,并根据材料的成分添加光学属性。使用III-V族半导体光学材料数据工具-Ansys Optics添加光学属性(更多详情请参考文末相关链接)。此外,还添加了两个模拟区域,一个用于光学模拟,一个用于电荷传输模拟。光学模拟区域的边界自动设置为PML(除了对应于圆柱对称轴的边界)。用户可以为VCSEL和CHARGE仿真添加额外的对象,例如衬底、触点、CHARGE电边界条件和监视器。此外,还可以检查和调整材料的电学和光学属性。最后,还可以调整VCSEL和CHARGE/MQW求解器选项。步骤2:冷腔模拟本征模模拟和反射率分析1.打开vcsel_T_shape_optical_reference.ldev模拟文件并使用“with source”选项运行它,该选项可以在VCSEL求解器的“光学/模态分析”选项卡下找到。2.运行plot_eigenmode_results.lsf来可视化反射率分析、特征模场分布和频率。绘制了反射和透射光谱,确定了腔体谐振点,其对应波长为982nm。注意:在运行模拟之前,可以通过单击 VCSEL 求解器选项卡上的分区按钮来可视化反射率分析结果。由于在VCSEL求解器“General”选项卡中的“reflectivity structure group”选项中选择了“All”,因此上述反射率结果对应于整个VCSEL腔体。通过在“reflectivity structure group”选项中选择适当的组,也可以对结构的子组进行分析。此外,在VCSEL求解器“Reflectivity”选项卡中,可以设置波长范围、波长数量和入射角。绘制了每种模式的频率与模式数和傅里叶指数的关系图。如下所示,对于傅里叶指数1,在指定频率附近仅发现了四种模式。模式1和傅里叶指数1的电场和磁场分量如下所示。该模式主要为TE模式,但由于其Ez分量较大,因此并非完全为TE模式。注意:由于VCSEL设计工具采用圆柱对称性,虽然结果查看器中显示的是笛卡尔坐标轴名称,但结果实际上是圆柱坐标系的。有关笛卡尔坐标和圆柱坐标系之间映射的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文末“VCSEL坐标映射-Ansys Optics”。偶极子模拟3.切换到布局,在VCSEL求解器的光学/模态分析选项卡下启用“with source”选项,将“sweep type”更改为“linspace”,然后使用下面显示的设置运行模拟。4.运行plot_dipole_results.lsf来可视化频率和光束轮廓。对于傅里叶指数1,功率与模式数的关系如下:绘制了每个傅里叶指数的功率与波长的关系图。模式数为24、傅里叶指数为1的电场和磁场分量对应于两个功率峰值之一(另一个峰值对应于模式6),如下所示。从光场监视器中可视化模式数为24、傅里叶指数为1的坡印廷矢量的z分量。坡印廷矢量的峰值大约位于半径0um处,这与上图中模式数为24、傅里叶指数为1时腔内场分布中最大强度的位置一致。5.切换到布局并在光学/模态分析选项卡下使用下面显示的设置并重新运行模拟。6.运行plot_dipole_results.lsf来可视化频率和光束轮廓。对于傅里叶指数0,功率与模式数的关系如下:还绘制了每个傅里叶指数的功率与波长的关系图。模式数为17、傅里叶指数为0时,对应功率峰值的电场和磁场分量如下所示。从光场监视器中可视化模式数为17、傅里叶指数为0的坡印廷矢量的z分量。坡印廷矢量的峰值大约位于半径1um处,这与上图中模式数为17、傅里叶指数为0时腔内场分布中最大强度的位置一致。重要模型设置冷腔模拟:要运行冷腔模拟,必须启用VCSEL求解器“General”选项卡中的“calculate cold cavity spectrum”选项。反射率分析:为了计算整个VCSEL结构的反射率光谱,必须在VCSEL求解器“General”选项卡中的“reflectivity structure group”选项中选择“All”。如果对某个子组的反射率感兴趣,则必须在“reflectivity structure group”选项中选择该子组。反射率分析的波长范围以及入射角可以在VCSEL求解器“Reflectivity”选项卡中设置。反射率分析结果可以在分区后或运行模拟后进行可视化。圆柱轴:由于VCSEL求解器支持圆柱对称的VCSEL,因此在VCSEL求解器“Optical”选项卡下的“General”选项卡中正确设置圆柱对称轴非常重要。模拟区域也必须正确设置,以使对称轴与VCSEL轴相对应。波长/频率:执行本征模分析时,“Optical”选项卡下的“Model Analysis”选项卡要求输入单个波长/频率值,以及计算中需要考虑的、围绕所选值的特征模数量。用于本征模计算的波长/频率应设置为接近VCSEL的预期工作波长。使用偶极子源运行仿真时,“Model Analysis”选项卡中的输入对应于偶极子源的波长/频率范围。傅里叶分量的数量:虽然使用2-3个傅里叶分量通常就足够了,但用户可以设置更多的傅里叶分量来检查腔体模式和不同偶极子位置和方向的腔体响应。其他资源参考VCSEL设计工具的自动层导入相关链接:https://optics.ansys.com/hc/en-us/articles/38063364542995-Automatic-Layer-Import-for-VCSEL-Design-ToolVCSEL求解器-模拟对象相关链接:https://optics.ansys.com/hc/en-us/articles/38067361473683-VCSEL-solver-Simulation-objectVCSEL求解器介绍相关链接:https://optics.ansys.com/hc/en-us/articles/38067782408083-VCSEL-Solver-IntroductionIII-V族半导体光学材料数据工具-Ansys Optics相关链接:https://optics.ansys.com/hc/en-us/articles/4411081333011-III-V-Semiconductor-Optical-Material-Data-ToolVCSEL坐标映射-Ansys Optics相关链接:https://optics.ansys.com/hc/en-us/articles/38063555506707-Coordinate-Mapping-for-VCSEL- END -来源:摩尔芯创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