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FLUENT液氢无排气加注特性模拟

4小时前浏览4
液氢储氢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的储氢方式,在氢能产业链中具有重要潜力,液氢的竞争力将取决于技术迭代速度与氢能市场的整体扩张节奏。液氢的加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而采用CFD方法模拟液氢加注过程中罐内的物理场变化情况是非常流行的手段。液氢加注会产生相变,包括刚开始的闪蒸以及后续由于环境热造成的蒸发损失。因此液氢加注模拟的重点在于相变的模拟。本案例以参考文献《液氢无排气加注特性模拟》为例,尝试模拟这个过程中的现象、规律,采用操作视频的方式呈现,读者朋友有需要的话有偿获取。以下是一些模拟结果图片,最后是操作视频。

来源:仿真与工程
Fluent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8-08
最近编辑:4小时前
余花生
签名征集中
获赞 234粉丝 521文章 339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FLUENT保温方式对换热器影响模拟

正文共: 1109字 10图 预计阅读时间: 3分钟1 前言今天,我们讨论一个现场实际问题。在SOFC系统集成时,高温板式换热器在保温上可能存在如下两者情况。第一种是直接对换热器单体进行保温绝热,此时保温材料与换热器外表面接触;另一种是采用一个“热箱”将换热器装在里面,此时保温材料与换热器外表面直接存在一个空气层。这两种工况下,换热器的工作表现会是怎么样的呢?对于前者,是非常传统的保温做法;而对于后者,由于空气层的存在,保温效果的评价会显得很复杂,假设空气层各处温度均匀,即不会形成密闭空间的自然对流,那么空气层自身就成为了理想的保温材料。但是,空气层各处温度均匀是不可能的,则极有可能会产生自然对流,那么空气层的等效导热系数可能就大于外部的保温材料。另外,这个空气层实际上不太可能是封闭空间,因此会存在漏热的问题。总之,这个问题从正向分析其实很难获得一个明确的结论。我们用一个简化的换热器模型做一下简单的模拟。2 建模与网格创建如下的两个三维模型,其中一个包含了空气层,换热器我们用2个矩形流道简化,实际情况可能有几十甚至上百个流道,而且流道存在数量巨大的波纹结构,因此完全地模拟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是不可能的,至少对于绝大多数用户而言是不可能的。划分六面体结构化网格。 3 边界条件与求解设置分别设置一下冷侧和热侧的介质热物性参数。 保温材料物性参数如下。 对于空气层,要考虑自然对流,我们采用不可压缩理想气体模型,由于空气层的密度变化范围未知,因此采用Boussinesq假设不太合适,而且有可能密度变化范围超出Boussinesq假设的使用条件。但是,不可压缩理想气体模型的收敛性不太好,对于密闭空间,稳态计算可能无法收敛,需要用瞬态计算。另外,假设保温结构可以做到封闭,则需要考虑空气的可压缩性了,即温度上升,压力也要上升。 热侧入口边界条件设置如下,采用换热器的流道参数。 冷侧入口边界条件设置如下,采用换热器的流道参数。 有空气层时,我们考虑自然对流和辐射换热,重力方向与换热器安装方向一致,辐射换热采用S2S模型,各辐射表面的内部发射率均考虑为1。4 计算结果有空气层和无空气层,传热计算结果分别如下,似乎看起来空气层的存在提高了热侧的功率,同时也增热损失。这显然和换热器的设计计算理念是矛盾的,换热器在设计时按绝热考虑,热损失增加,则其设计裕量是减小的。 为什么会得出上述的结果呢,我们看一下温度分布,可以看出空气层的存在使得换热器的外表面都处在较高的温度,对于冷侧流道的外表面起到热输入的作用,特别我们用的是矩形流道,内部传热系数是较小的,综合表现就是空气层辅助了换热器的传热功能,从这一点分析,看起来也似乎是合理的。至于实际情况如何,我们在后续的实际测试中将得到结论。 来源:仿真与工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